首頁 資訊 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趙福明:跑步是追逐更好生活的鑰匙

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趙福明:跑步是追逐更好生活的鑰匙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7日 21:57

資料圖。資料圖。

  長跑,既是一項運動,又是一場“修行”。如今,跑步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跑步減脂,跑步社交,跑步旅行,跑步提升身體健康……教育如同長跑,需要力量,也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與科學的方法。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加入到了長跑的行列,首屆“育見未來——中國教育半程馬拉松賽”剛落下帷幕,我們便采訪到了賽事主辦方之一,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會長趙福明先生。本期“寒冬跑者”專訪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跑步故事,聆聽他的經(jīng)驗與心得,跟隨他一起跑向嶄新的2020年!

  跑步是少年時種下的種子

  對于跑步愛好者來說,第一個5公里是最記憶深刻的。趙福明的第一個5公里,是初中時憑借毅力完成的。而支持他的則是對班級的榮譽感與個人收獲的贊揚。雖然當年沒能拿下前三名,但是晉級前六的榮譽感和一支紀念筆,足以讓當年的他感受到跑步的收獲與喜悅。

  然而,從2006到2015年,將近十年的時間,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趙福明遠離了跑步和運動,接踵而來的是體質虛弱,身體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口腔潰瘍等狀況頻發(fā)。而當他重拾跑步時,從第一次僅跑了1.8公里開始,每天1.8公里的跑量,堅持了三個月。體能逐漸恢復,身體狀況的改善也慢慢的顯現(xiàn)出來。隨著身體素質的恢復與提升,因為缺乏維生素等原因導致的口腔潰瘍問題已經(jīng)隨之解決。更重要的是,跑步還帶來了更良好的人際關系、尋找到了志趣相投的跑者、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因為跑步,結識了更多人,因為咕咚等運動應用程序的流行,讓更多的跑步愛好者找到自己的圈子,而每周可量化的跑步數(shù)據(jù)更是激勵著圈中好友的跑步欲望。達成目標時,好友的贊許更是激勵著跑者去追逐更遠的目標。

  科學的跑步,才能跑得更遠

  趙福明作為資深的跑者和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的會長,他對馬拉松運動最直觀的體會是“無論是健身跑步、燃脂跑步,還是馬拉松,科學的體能訓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身體強大,才能夠駕馭更多,享受更好”。

  曾經(jīng)有媒體報道過,超級跑者陳盆濱,作為跑步大神,100天從廣州跑到北京,1天跑1個馬拉松;更有人是從南極跑到北極。而趙福明完成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是憑著盲目的沖動。當時作為退伍軍人的他,在跑步的初期階段給自己設定一個三年完成一個馬拉松的目標。然而,他憑著沖動和毅力在開始訓練的第一個月就完成了跑全馬的目標。這樣的成績得益于他曾經(jīng)軍旅生涯中高強度體能訓練打下的良好基礎。然而,一個月完成全馬也為他帶來了極大的運動傷害。由于當時無人指導,外加體能基礎不牢、動作不標準、訓練方法不科學,導致了運動損傷和炎癥。雙膝蓋都是積液水腫,左前十字韌帶疑似撕裂。后來他才知道,這些運動損傷其實都是勞損過大與不科學的訓練計劃導致的,當運動強度運動負荷與機體承受能力不匹配時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正常來講,跑步雖然對膝蓋有更多的壓力,但如果進行科學訓練,一般是不會造成運動損傷的,跑步與膝蓋損傷沒有必然聯(lián)系,而且最新科研數(shù)據(jù)表明,適度運動人群的膝蓋損傷率大大低于專業(yè)運動員,也大大低于不運動人群。對大多數(shù)普通跑者而言,如果沒有科學的訓練和良好的身體基礎,從零基礎開始、憑借毅力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全馬,會帶來非常大的健康隱患。

  如何科學的跑步?

  趙福明介紹,自己創(chuàng)立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的目的之一便是希望推廣科學的跑步觀念與正確的方法,讓普通愛好者得以更好的享受奔跑。近些年馬拉松賽事偶有報出跑者猝死的新聞,這也給馬拉松運動在普通人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而面向大眾宣傳科學的健身運動方法,開展路跑運動普及工作,減少或降低運動傷害則是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矢志不渝的目標。

  目前,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的公益項目“15分鐘運動圈”,已經(jīng)在北京鋪設了30個長期、免費、固定的訓練基地。同時,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還與中關村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共同成立了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教育分會,并定期舉辦“育見未來——中國教育半程馬拉松”賽事。這些訓練基地和賽事就是在教普通人如何科學的運動。當新人來到訓練點的時候,由馬協(xié)委派的教練帶領熱身,指導參訓人員按照適合的速度來匹配組別,然后讓新人與同組成員共同完成跑步計劃、共同放松與拉伸,同時教練也會提醒參訓人員時可注意自己的訓練強度,與自己相比,而不要與別人相比。無論是訓練營的營主、教練,還是做后勤保障工作的志愿者,都是馬協(xié)的志愿者,也是有著科學訓練經(jīng)驗的跑者。他們都有著共同的心愿,就是愿意幫助更多跑友更科學、更健康的跑步。

  如何更科學的跑步,趙福明介紹了幾點經(jīng)驗。

  第一,跑步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好的。與別人比拼速度和距離并不科學,專業(yè)運動員必須要追求成績,但大多數(shù)的跑者在運動中都是為了放松身心,所以對于我們愛好者而言,運動應該適度。隨著跑者運動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和體能的提升,跑友們會不自覺的提高難度與運動量,此時如果不去更加重視方式方法,則更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大眾跑步并不是競技比賽,沒必要一味的追求成績和距離。跑步是為了身心健康,非專業(yè)指導下的大強度運動很可能帶來更多的運動傷害,得不償失。

  第二,跑前熱身與跑后拉伸很重要。如果光為了跑步而去跑步,刷出來的是里程,帶來的有可能是傷痛。不注重跑前熱身與跑后拉伸,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嚴重很多。跑前熱身有助于體溫升高,預防肌肉拉傷,調(diào)動心肺,更好的進入跑步狀態(tài),減少岔氣等現(xiàn)象,有的岔氣會一直維持很久。跑后拉伸有助于緩解疲勞,有利于恢復,增強肌肉延展性,減少肌肉拉傷與撕裂;提高關節(jié)活動度和動作質量。

  第三,不要陷入追求速度的盲區(qū)。跑步過程中,配速不斷提高是最讓人興奮的了。所以大家會刻苦訓練,像專業(yè)競技體育運動員一樣堅持訓練,希望突破自己的極限,讓自己奔跑得快一些、再快一些,覺得自己的跑步精進之路上沒有障礙和天花板。可是大家并不知道,隨著跑步強度的增加,面對的風險已經(jīng)不再是倍增,而是指數(shù)級的增加。

相關知識

跑步,一把健康塑身的金鑰匙
科學跑步 健康生活
奔跑,繪就城市靚麗的風景——從北京馬拉松看全民健身熱潮
關于馬拉松那些事:跑馬能“凍齡”?心率高能跑嗎?
科技助“跑”未來?專家共話馬拉松美好明天
追光而行跑步健身 她“跑”出健康生活
【1180期】跑步協(xié)會:健康、快樂、分享、超越
馬拉松
“慢就是快”的低心率健康跑:他們想帶領一百萬人跑得比馬拉松更遠
養(yǎng)生秘訣大揭秘:擁抱健康生活的魔法鑰匙

網(wǎng)址: 北京馬拉松協(xié)會趙福明:跑步是追逐更好生活的鑰匙 http://m.u1s5d6.cn/newsview605277.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