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是怎樣訓練的是升空之前宇航員是怎樣訓練的是升空之 愛問知識人
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孫洪元
航天員訓練包括專業(yè)基礎理論訓練、體質訓練、特因耐力與適應性訓練、專業(yè)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飛行技能訓練、心理訓練、大型聯(lián)合演練等,綜合起來屬于三大方面,即專業(yè)基礎知識訓練、職業(yè)技能訓練和飛行任務訓練。
基礎理論訓練
入選航天員大隊之后,首先進行的是專業(yè)基礎理論訓練,學習內容包括宇宙、大氣、天文、氣象、地球物理、空氣動力學、火箭與飛船設計原理、飛船系統(tǒng)及部件結構、導航及控制、通訊、遙測及遙控、數(shù)學、計算機以及外語等航天所需的理論知識。
此外,還有航天醫(yī)學和生理學等內容。通過訓練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為后續(xù)訓練奠定基礎。
載人航天首要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1.乘宇宙飛船遨游太空的過程中,在那種特定的狹小的環(huán)境中,要學會在失重條件下吃、喝、拉、撒、睡;2.要學會操縱、控制飛行器,學會使用艙內的儀器設備,并能在其中做科學實驗。
對地觀察、遙測和通訊等,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故障并排除故障;3.臨危不懼,在危險的情況下,能夠逃逸救生。非正常返回的情況下,不管是降落在江、河、湖、?;蛏衬?、戈壁、高山、峽谷、熱帶叢林、茫茫林海雪原的高寒地帶,都能夠生存,能夠及時求救和自救。
體能訓練
航天員為了迎接嚴酷的太空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以及在地球上漫長而繁重的訓練,必須保持原來健壯的體格,光有健康的身體還不夠,必須通過體能訓練,使之適應對宇宙和飛船的特殊環(huán)境因素,提高其耐受力。
體能訓練貫穿載人航天的全過程,每天要進行1至2小時的體質鍛煉。
鍛煉的科目具有多樣性:以耐力為主的長跑、游泳、爬山等;以力量為主的負重、仰臥起坐等;以靈活性為主的體操、固定滾輪、旋梯、彈性跳躍網(wǎng)、秋千、轉椅、浪木等以及鍛煉心肺功能的跑臺,自行車功量計等有針對性的運動。
特因耐力與適應性訓練:這項訓練是航天員訓練的重頭戲,它包括超重訓練、前庭功能訓練、低壓缺氧、高/低溫、振動和噪聲環(huán)境訓練等。
超重耐力訓練
火箭起飛時,航天員將會遇到806gs的加速度(S為秒),這樣大的加速度,人體無論如何是耐受不了的。
工程上把它分解,采用三級運載火箭,使得每級不超過5g,每級持續(xù)時間100s至200s左右,飛船返回時,重力加速度為5至9g,持續(xù)200s左右,而人的耐受限度,縱向3至4g;橫向(從胸到背方向)可達7至8g,持續(xù)時間可到30s。這就是我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的楊利偉在飛船座艙中是仰臥位。
只有這種姿勢才能保證航天員在飛船起飛和返回過程中是安全的,使之處于頭腦清醒的狀態(tài)。超重耐力是通過人在離心機上周期性的訓練和適應而獲得的。
失重訓練
飛船在軌道飛行期間,處于微重力環(huán)境下,由于失重,身輕如燕,航天員和其他物品如不被束縛,就飄來飄去,雖然看上去很好玩,但會感到有點頭暈腦漲,操作不便,甚至有時定向能力發(fā)生困難。
這樣,就很難在太空生活、工作和執(zhí)行特殊的飛行任務。因此,必須在地球重力環(huán)境下,制造失重環(huán)境,加大失重適應性的訓練。失重環(huán)境是靠高性能失重飛機飛拋物線獲得的。每作一次拋物線飛行可獲得20s至30s失重時間,多次連續(xù)拋物線飛行,在飛機作一次起降飛行時間內累計可獲得5至20min的失重時間。
航天員在失重訓練中熟悉失重環(huán)境,體驗飄浮感覺以及人體的某些其他感覺,消除對失重狀態(tài)的恐懼感。在失重條件下,訓練穿脫航天服、行走、移重物、進食、飲水并進行書寫練習等。
前庭功能訓練
普通人在地球上乘車、船時,還有暈車、暈船和暈機的,更不要說太空環(huán)境了。
國外,遨游太空的航天員,差不多有40%的人曾發(fā)生航天運動病,出現(xiàn)頭暈、惡心、出虛汗等癥狀,工作效率低下。前庭功能訓練分主動訓練和被動訓練兩種。主動訓練是若干體育運動項目,如徒手操、跳彈跳網(wǎng)、滑雪、滑冰、沖浪、旋梯、滾輪等運動項目。這些運動項目在提高航天員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鍛煉前庭器官感受器和運動系統(tǒng)。
通過系統(tǒng)訓練,平衡功能可以提高一半以上,訓練效果可保持半年左右。被動訓練是用秋千、轉椅、離心機、飛機等產(chǎn)生角加速度、線性加速度以及“科里奧利”加速度,反復刺激前庭器官,提高人體對運動刺激的耐受性,使之在接受刺激時,不會發(fā)生眩暈和錯覺癥狀。
低壓缺氧耐力訓練
讓航天員在低壓艙內穿或不穿航天服,生活、工作、適應和操作,并讓航天員呼吸低氧和高于正常濃度的二氧化碳。
讓他們熟悉和體驗這種環(huán)境,以便在實際航行中,一旦因座艙環(huán)境失調,氧氣供應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高于允許范圍,甚至艙內壓力泄漏的應激狀況下,不致驚慌失措,能夠準確地作出判斷,穿好航天服,精確地進行操作。
噪聲與振動環(huán)境訓練
飛船在發(fā)射升空和返回時都會產(chǎn)生一定強度的噪聲和振動。
在發(fā)射時,艙內噪聲可達125分貝左右。這樣強度的噪聲會對人的聽力造成較嚴重的損害?⒂跋焱ɑ靶ЧU穸岫勻說牟僮韃跋臁7紗詮斕婪尚兄?,噪声厚勸动会影响航天凿^乃咝菹ⅰN聳購教煸痹詬咴肷駝穸跫履苷5牟僮鰲⒐ぷ骱退擼鞣澇肷幀⒍齲庀鈦盜吠ǔJ鞘視π院吞逖樾緣摹?
心理品質訓練
通常進行表象訓練、放松訓練、心理訪談等。
其目的在于:
1.發(fā)展與強化航天員在極其嚴酷而復雜的太空環(huán)境中,完成航天任務所需的感覺、知覺、注意、表象、記憶、思維等心理品質。
2.培養(yǎng)航天員勇敢、沉著、堅定、頑強的個性特征,使之在高度緊張、危險、意外的緊急關頭,能消除過度緊張情緒,保持高度的心理穩(wěn)定性。
3.增強航天員心理上的承受力,即使在缺氧、減壓、加速度的條件下,能經(jīng)受意外沖擊以及能應付環(huán)境突變的能力。
4.進行思維敏捷性訓練,提高應變思維能力。
心理訓練貫穿航天員訓練的全過程,往往與其他訓練項目交織在一起。
如飛行訓練、跳傘訓練,在完成專業(yè)技能訓練之外,克服緊張、焦慮、慌亂、恐懼情緒等達到心理訓練的目的,也通過適當?shù)奈捏w活動轉移注意,利用生物反饋方法進行自我放松訓練,達到迅速消除疲勞和緊張情緒,保持和恢復正常精力。
全部
相關知識
常見問題解答:太空中宇航員健康護理的真實故事
艱苦的航天員訓練
航天員訓練
科普:宇航員長時間駐留太空對身體有何影響
航天員訓練項目——航天環(huán)境適應性訓練
航天員的心理訓練
航天員這樣健身
女宇航員滯留太空超半年,臉部瘦成“錐子臉”,NASA員工:健康沒問題
航天員訓練項目有哪些?
太空“變形記”:宇航員身體如何應對長時間滯留的挑戰(zhàn)?
網(wǎng)址: 宇航員是怎樣訓練的是升空之前宇航員是怎樣訓練的是升空之 愛問知識人 http://m.u1s5d6.cn/newsview55066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