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療案例丨為何患者透析途中突然死亡
案情回放
成某因腎病綜合癥于2012年5月8日到北大醫(yī)院腎內科住院治療,入院診斷為腎病綜合癥復發(fā)、急性腎損傷、瓣膜病、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心衰III級、雙側頸動脈斑塊形成、高血壓III級極高危。
5月16日,患者安裝人工永久起搏器后轉入病房。5月25日,因考慮治療腎病綜合征合并急性腎損傷,經患者及家屬同意,開始予急診床旁血液透析治療。6月7日上午10點,患者于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療,透析過程中出現憋氣,心電監(jiān)護示血壓低,指尖氧飽和下降,予地塞米松、多巴胺靜推,加大吸氧流量,氧合無明顯改善,予無創(chuàng)輔助通氣,聯系麻醉科氣管插管。14時04分,血壓測不出,呼之不應,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5mm,瞳孔對光反射消失,予升壓、擴容、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間斷吸痰、補液等治療。經搶救無效,于17時46分臨床死亡。死亡診斷為:腎病綜合征,急性腎損傷,心臟瓣膜病,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二尖瓣輕度反流,三尖瓣輕度反流,左室肥厚,心功能Ⅳ級(NYHA),心源性休克,發(fā)熱原因未明,肺部感染可能性大,病竇綜合征,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組),右側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形成,漿細胞病,中度貧血。
爭議
患方認為6月7日中午12:30左右,北大醫(yī)院曾給給患者輸血,患者死亡后,家屬要求對疑似引起患者過敏的血袋進行封存,但醫(yī)院稱血袋內已無殘血,這與生活常識不符。當時血庫中尚有0.5ml血樣,現在已經處理,沒有檢測對象,應當由醫(yī)院負責。
患方家屬陳述,12:40監(jiān)護提示患者血氧飽和度下降到89,開始報警,之后血氧飽和度持續(xù)下降,根據家屬觀察13:00為84,13:04為78,但病歷中記載13:00記錄的血氧飽和度為99,認為院方篡改、偽造了記錄。
患方認為搶救記錄記載患者憋氣的時間與事實不符,發(fā)生憋氣時醫(yī)生沒進行任何處理,不除外因為輸血導致過敏性休克引起心衰而死亡。
院方則認為,輸血袋內確實沒有殘留血,雖然血庫有0.5ml血樣,因為患方沒有提出封存和檢驗的要求,已經按工作規(guī)范處理了血樣。
關于記錄的問題,13:00儀器記錄的血氧飽和度為78,與搶救記錄一致。血透記錄單手寫紀錄為99,系護士進行的記錄,可能因為搬動患者身體,體位發(fā)生變化導致,時間點也存在差別,并非偽造病歷。而患者死亡的原因應該以病歷記載為準,醫(yī)院對這方面質疑不予認可。
鑒定
法大法庭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審查后認為,輸入血漿制品是否合格及適配問題超出其自身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決定不予受理。
北京市紅十字會急診搶救中心司法鑒定中心受理后,在聽證會中因患方家屬對病歷材料中分析記錄的成某死因存在異議,也未能將患者尸體進行解剖,真正死亡原因難以完全確認,無法繼續(xù)進行鑒定,決定予以中止。
北京天平司法鑒定中心鑒定后認為:1、醫(yī)方在患者入院后予中藥及對癥擴容、利尿治療,并完善相關檢查,予血液透析、抗凝、會診、抗感染、間斷輸血等對癥支持治療,符合醫(yī)療常規(guī)?;颊吲R床診斷基礎疾病多,醫(yī)方予多次抽血化驗監(jiān)測患者病情,符合醫(yī)療常規(guī)。2、現有醫(yī)療資料顯示,醫(yī)方于5月27日、6月5日為患者輸血前曾輸注10%葡萄糖酸鈣10ml,6月7日輸血前無輸注葡萄糖酸鈣的記錄,醫(yī)方在為患者輸血前曾使用過鈣劑,不除外患者存在過敏體質,6月7日患者輸血后出現憋氣、血壓下降等情況,不除外出現過敏反應。醫(yī)方未在輸血前行有效的抗過敏預防措施,存在過失。輸血后血袋應保留1天,以便必要時化驗檢查。3、根據監(jiān)護儀記錄,患者12:30、12:35血氧飽和度分別為95、93,12:40為89,此時應引起醫(yī)生注意。此外,患者輸注血漿時,透析室僅有一名進修醫(yī)生在場,是透析室當班負責醫(yī)生,后經家屬找醫(yī)生,二線醫(yī)生呂某到達現場實施搶救,該事項屬醫(yī)院管理問題。4、患者經臨床搶救無效死亡,因未行尸體解剖,根據現有醫(yī)療資料,考慮死亡原因為心源性休克死亡可能性大,但不排除患者出現過敏反應。綜上,北大醫(yī)院對患者成某診療過程中存在過失,與患者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屬次要責任。根據現有醫(yī)療資料,醫(yī)方在診療過程中不存在過度醫(yī)療的問題。
審判
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醫(yī)患雙方均認可當時血袋內已無殘留血漿,根據患方提供的錄音可證實醫(yī)生已將上述血樣情況告知患方,并告知其可以檢測,但患方未提出檢測。根據現有證據可證實,患方的確向北大醫(yī)院提出過封存輸血袋。因此,如果北大醫(yī)院當時提供的輸血袋沒有殘留血不符合常規(guī),應由北大醫(yī)院承擔不利后果。該問題已由專業(yè)機構進行評價。根據患者的死亡醫(yī)學證明,以及醫(yī)患雙方解決糾紛過程中的錄音等證據可證實院方已將患者臨床死亡原因告知患方,患方應了解與其認可的死亡原因不一致,且可以通過尸檢查明真實死因,患方不同意進行尸檢可以理解,但應當承擔其相應的后果。
但對于病歷中記載的血氧飽和度的爭議,法院認為監(jiān)護儀記錄數據為客觀數據,手寫數據與其有矛盾應視為無效。
綜合上述爭議和鑒定意見,酌定北大醫(yī)院承擔30%責任,賠償患方各項損失合計13萬余元。
總結
本案中關鍵點有兩個,一是對于尸檢權利的告知是否一定要以書面告知為準,二是患者是否死于輸血反應。
一、關于尸檢權利的告知,根據現行的《醫(y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尸檢的選擇權在于患方家屬,無論患方是否之前已經知道事項,或者根據其職業(yè)特點應當知道尸檢的意義,院方都必須告知其尸檢的事項。此處說的告知其實并沒有嚴格規(guī)定采取書面的形式,但是我們一直主張要進行書面告知是采取了一種證據思維,作為醫(yī)方單方面承擔的告知義務,采用書面形式無疑的最穩(wěn)妥可靠的。但為何本案中未進行書面告知仍然認為醫(yī)方履行了義務?關鍵在于告知過程進行了錄音,且患方對于接到過告知一事進行過承認,雖然事后又說沒有接到過告知,但承認一事已經記入了庭審筆錄,前后說法不一也降低了陳述的證明力,綜合各項證據最終法官判定尸檢告知已經履行,患方不同意才未進行。但本案在這方面是特例,實務中還務必以書面告知為主。
二、關于輸血的問題,6月7日患者輸血后出現憋氣、血壓下降、心律不齊等臨床表現,不除外出現過敏反應。心源性休克與過敏性休克的鑒別存在困難。患者存在貧血、心律失常、容量不足及電解質紊亂等基礎性疾病,可以導致心衰的發(fā)生。但是患者6月7日輸血后亦存在低血壓、心律不齊、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的表現。不排除6月7日前患者存在過敏體質。
而另一個關鍵點是葡糖糖酸鈣,輸血前輸注葡萄糖酸鈣有兩個目的,一是用于治療低鈣血癥,二是用于預防輸血反應。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外科學》第八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內科危重癥診治指南》、《醫(yī)生專用藥物手冊》、《藥物預防輸血反應的對比觀察》等醫(yī)學文獻均對該問題有所闡述。患者輸血前亦存在低鈣血癥。北大醫(yī)院在5月27日-6月5日期間給患者輸血前均給予10%的葡萄糖酸鈣,考慮到了患者有低鈣血癥及預防過敏反應,但6月7日輸血前未考慮應用。葡萄糖酸鈣有兩個功能,一是鈣劑,另一個是預防過敏的作用,可代替其他抗過敏藥物。
綜合來看本案的審判結果也是在平衡多方利益,患者基礎病非常嚴重,醫(yī)方也確有一定的缺陷,最終按30%責任結案,患者也年齡較大,賠償金額并不多。但是我認為這不是法律應該做的事,如果有錯就負責,如果沒錯就還他清白,這需要在深化司法改革的路上共同尋找。
本文由“健康號”用戶上傳、授權發(fā)布,以上內容(含文字、圖片、視頻)不代表健康界立場?!敖】堤枴毕敌畔l(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轉載、侵權等任何問題,請聯系健康界(jkh@hmkx.cn)處理。
相關知識
電子病歷修改70余次,患者死亡后,索賠84萬能否支持丨醫(yī)法匯
遇上致命性青紫!患者 17h 后死亡,碰到的前 2 例都死了
74歲老人術中死亡,醫(yī)院因電子病歷問題被判賠償25萬丨醫(yī)法匯
血液透析患者如何控制水分攝入?
世界首例豬腎移植患者,剛剛宣布死亡,術后存活 2 月
健康大數據分析在精準醫(yī)療中的實踐案例
藥物靜推半小時后,患者死亡!趕緊停掉這種醫(yī)囑……
患者滿意=死亡率增高!
一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個案管理
北京官方公布新冠死亡病例具體消息,均為高齡不能自理患者
網址: 醫(yī)療案例丨為何患者透析途中突然死亡 http://m.u1s5d6.cn/newsview519993.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