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應用藥物減重時,如何實現(xiàn)減重與肌肉保護的雙重策略?

應用藥物減重時,如何實現(xiàn)減重與肌肉保護的雙重策略?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3日 21:57

如何減重又保???

在肥胖癥管理領域,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因其出色的降糖與減重效果備受矚目。然而,近期研究揭示,其導致的體重減輕中,25%-40%源于肌肉減少,引發(fā)了關于患者可能陷入“虛弱”狀態(tài)的擔憂。那么,在應用GLP-1RA治療時,如何在保障減重效果的同時,有效避免或減輕肌肉流失,確?;颊咴谥委熯^程中既減重又健康呢?減重易反彈?肥胖患者亟需高效、持久的體重管理策略!

全球肥胖問題正日益嚴峻,據(jù)《2023年世界肥胖地圖》報告,2020年全球成人超重人數(shù)已高達9.88億,預計到2035年這一數(shù)字將攀升至40億(圖1)。在中國,形勢同樣不容樂觀,《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shù)據(jù)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成年居民面臨超重(34.3%)或肥胖(16.4%)的困擾(圖2)。

圖片

圖1:全球超重/肥胖總人數(shù)預測(2020-2035年)

圖片

圖2:中國超重/肥胖總人數(shù)

面對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戰(zhàn),國內外權威指南和共識均強調[1-3],肥胖癥是一種慢性、復發(fā)性的疾病過程,需要采取長期、多維度的綜合管理措施。盡管生活方式干預,如調整飲食結構和增加運動量,在短期內對減重有一定效果,但長期而言,其效果往往難以鞏固,甚至伴隨肌肉量的減少,這不僅影響體型美觀,更對健康構成長遠威脅。

多項研究表明,單純依賴生活方式干預的減重效果往往難以維持,尤其是在長期追蹤中。一項納入了8項高質量研究的系統(tǒng)綜述[4]指出,多數(shù)肥胖患者在減重后兩年內體重反彈過半,五年內更是幾乎恢復到減重前水平,表明了單一干預手段的局限性[5]。

因此,當前研究聚焦于探索更為高效、持久的體重管理策略,特別是將藥物納入治療方案。其中,GLP-1RA不僅展現(xiàn)出顯著的減重效果,還通過其特殊機制有助于保護肌肉量,為肥胖癥患者提供了更為全面、長效的健康保障,成為研究的新熱點。

“GLP-1RA”協(xié)同“運動”:強化減重效果,有效保護肌肉健康!

與胰島素及其他口服降糖藥相比,GLP-1RA在減輕體重的同時,有效降低了低血糖風險,并促進了心血管健康的改善(如圖3)。

圖片

圖3:GLP-1RA與其他口服降糖藥物對T2DM患者的療效對比

此外,GLP-1RA還通過影響患者的飲食習慣,如減少對重口味及高淀粉乳制品的渴望,進一步助力體重管理。此外,結合特定的飲食管理策略,如細嚼慢咽、減少重口味調料攝入及均衡的膳食搭配,GLP-1RA的使用者能更有效地控制體重。

一項關于極低熱量飲食(VLCD)聯(lián)合GLP-1RA的隨機對照試驗(RCT)顯示(如圖4),短期內,GLP-1RA不僅促進了體重的顯著減輕,還優(yōu)化了體成分,即在減少脂肪量的同時保護了肌肉量。這表明GLP-1RA可能通過促進機體優(yōu)先利用脂肪而非分解肌肉來管理體重,從而在減重的同時維持身體的代謝活性。

圖片

圖4:GLP-1RA對身體組成的短期影響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幅減重后常伴隨能量消耗減少[6],這是體重反彈的關鍵因素。納入“Biggest Loser”參賽者的研究顯示,體重反彈與靜息代謝率的降低密切相關,提示在減重過程中需關注并采取措施維持或提升能量消耗。

幸運的是,運動被證實為預防體重反彈的有效策略。通過定期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顯著提高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能力,從而鞏固減重成果。此外,優(yōu)化飲食結構也是關鍵所在。采用低膳食炎癥指數(shù)或高蛋白質飲食等方案,可以增加飽腹感、提高能量消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等,進一步鞏固減重效果并預防反彈的發(fā)生。

抗肥胖藥物治療:結合營養(yǎng)學因素,打造個體化治療方案!

在探討抗肥胖藥物治療時[7],應全面考慮營養(yǎng)學因素,這對于優(yōu)化療效及減少潛在風險至關重要。新型藥物如司美格魯肽與替爾泊肽,通過獨特機制——分別通過激活GLP-1受體及同時靶向GIP與GLP-1受體,展現(xiàn)了強大的減重潛力。

在治療啟動之前,可以應用“5A”模型評估體系,旨在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治療方案,確保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需強調的一點是,預期藥物治療效果時,必須認識到藥物療效的個體差異及患者反應的不一致性,這是實現(xiàn)精準醫(yī)療的關鍵一步。

圖片

圖5:5A模型評估

達成減重目標后,適時調整伴隨治療的降糖、降壓及利尿藥物劑量顯得尤為重要,以有效預防低血糖、低血壓等潛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表1)。同時,藥物治療期間的營養(yǎng)指導不可或缺(如表2),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提供了科學的飲食建議,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的改善。

表1:對藥物治療的預期

圖片

表2:接受藥物治療的營養(yǎng)建議

圖片

此外,針對營養(yǎng)不良風險高、老年人、合并癥患者及減重手術后的特殊人群,藥物治療需更為謹慎。這些群體由于生理功能的特殊性,更易出現(xiàn)脫水、營養(yǎng)吸收障礙等問題,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加強監(jiān)測,及時調整策略。

最后,需警惕藥物治療期間的并發(fā)癥,如胃腸道不良事件(劑量依賴性且短暫,可通過調整飲食緩解),體重過度下降[體重指數(shù)(BMI)<18.5kg/m2或體脂率過低],以及可能影響正常生理過程或心理健康的情況。一旦出現(xiàn),應及時評估并考慮減量或暫停治療,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避免情緒惡化。

參考文獻

[1]曲伸,陸灝,宋勇峰.基于臨床的肥胖癥多學科診療共識(2021年版)[J].中華肥胖與代謝病電子雜志,2021,7(04):211-226.

[2]Wharton S, Lau D C W, Vallis M, et al. Obesity in adult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CMAJ, 2020, 192(31): E875-E891.

[3]Perdomo C M, Cohen R V, Sumithran P, et al. Contemporary medical, device, and surgical therapies for obesity in adults[J]. The Lancet, 2023, 401(10382): 1116-1130.

[4]Horn D B, Almandoz J P, Look M. What is clinically relevant weight loss for your patients and how can it be achieved? A narrative review[J]. Postgraduate medicine, 2022, 134(4): 359-375.

[5]Nordmo M, Danielsen Y S, Nordmo M. The challenge of keeping it off, a descriptive systematic review of high‐quality, follow‐up studies of obesity treatments[J]. Obesity reviews, 2020, 21(1): e12949.

[6]van Baak M A, Mariman E C M. Obesity-induced and weight-loss-induced physi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weight regain[J].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23, 19(11): 655-670.

*“醫(yī)學界”力求所發(fā)表內容專業(yè)、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jù)時另行核查。

相關知識

如何減脂瘦身:實現(xiàn)健康與美麗的雙重目標
如何利用蜂蜜實現(xiàn)減肥與美容的雙重效果?
找到健康與減重的平衡,實現(xiàn)身體健康和理想體重的綜合策略
減肥與控制體重:健康的減重策略
如何實現(xiàn)養(yǎng)生減肥的雙重目標
科學減重的策略
減肥反彈應對攻略,策略調整與重新出發(fā)之路
體重減輕的同時如何維持肌肉量?肥胖治療新靶點
減肥與營養(yǎng):如何在減重的同時保證營養(yǎng)均衡?
醫(yī)生科普:如何實現(xiàn)養(yǎng)生減肥的雙重目標

網(wǎng)址: 應用藥物減重時,如何實現(xiàn)減重與肌肉保護的雙重策略? http://m.u1s5d6.cn/newsview5022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