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國距離聯合國健康相關“2030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有多遠

中國距離聯合國健康相關“2030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有多遠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4日 05:59

   【編者按】

2000年9月,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世界各國領導人就消除貧窮、饑餓、疾病等一系列改善人類福祉的主張,制定了千年發(fā)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2015年,聯合國提出2030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作為“千年發(fā)展目標”的拓展和延續(xù)。這項計劃將會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所有國家未來15年的發(fā)展策略。

近期,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昆山杜克大學在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下,聯合國內大學、研究機構和智庫完成了為期2年的研究項目,發(fā)布了《在中國實現聯合國健康相關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開發(fā)循證政策行動建議國家案例報告》。

報告回顧了中國實現健康相關千年發(fā)展目標的情況,并基于歷史趨勢,預測了中國在2030年之前健康相關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實現情況,從而為中央和地方政府未來的行動方案提供借鑒。

報告分千年發(fā)展目標實施、營養(yǎng)、婦幼及生殖健康、慢性非傳染病以及結核病五個專題。澎湃新聞按人群對象劃分,選取了與婦女、兒童相關的內容,分別進行整理編寫。

以下為選摘內容: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婦幼保健政策發(fā)生了重要的轉變,中國加入了一系列有關婦女兒童的健康福祉的國際公約,如1990年聯合國世界兒童問題首腦會議上的《關于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世界宣言》等。這些公約為中國政府制定旨在改善婦幼健康的政策框架提供了機會。之后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法律、相關戰(zhàn)略、行動計劃,并采取和國際機構積極合作。事實證明,政府的堅定承諾、有效協調,各利益相關方的積極參與,充足的資源提供,為改善婦幼健康狀況帶來了良好的果效。

兒童篇

兒童死亡率大幅下降,但區(qū)域差距大

千年發(fā)展目標計劃開展以來,中國新生兒、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與1991年相比,2015年中國新生兒死亡率(年內產后28天以內死亡的新生兒數與活產數之比)、嬰兒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嬰兒出生后不滿周歲死亡人數同出生人數的比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under 5 mortality rate U5MR,規(guī)定年份出生的兒童在年滿5歲前死亡的概率)降幅均超過80%。按照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計劃,到2015年包括新生兒在內的5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降至“1990年的三分之一”,中國已經實現。

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要求,2030年新生兒死亡率降低到12‰以下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到25‰以下。

據婦幼衛(wèi)生監(jiān)測數據,中國2016年新生兒死亡率是4.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0.2‰,均已提前完成SDGs設定的目標,甚至已達目標值的一半以下。

2016年中國政府發(fā)布的《國別方案》和《“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又把目標往前推進了一步,設定中國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到2030年要實現的目標分別是5‰和6‰。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能實現SDGs以及《國別方案》設定的目標。

盡管中國在這部分的指標達標不存在問題,但報告顯示較大的區(qū)域不均衡則讓人擔憂。區(qū)域差異包括城鄉(xiāng)、地區(qū)以及不同省份之間的差距。

從城鄉(xiāng)數據來看,2016年中國農村地區(qū)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是城市的兩倍甚至兩倍多,而城市兒童在這幾方面的指標均已達到《國別方案》的目標。

從東中西部數據來看,2015年中國西部、中部及東部地區(qū)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8.2‰、3.9‰及2.6‰;2015年東部嬰兒死亡率為3.8‰,已經達到《國別方案》目標,中部地區(qū)是東部的1.6倍,西部地區(qū)是東部的三倍多,且距離目標差距較大;2016年西部、中部及東部地區(qū)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5.4‰、7.9‰、4.5‰。

類似的差異從以江蘇、湖北、云南省為代表的東中西部城市中可以看到。2015年云南省新生兒死亡率是江蘇省的2.7倍;2016年云南省、湖北省及江蘇省的嬰兒死亡率分別為12.6‰、9.6‰及4.8‰;2016年云南省、湖北省及江蘇省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6.1‰、12.0‰及6.6‰。

如何縮小兒童死亡率在城鄉(xiāng)間、地區(qū)間、省份間的差距,消除兒童死亡率的不平等,讓全國各省份地區(qū)在2030年同步實現SDGs目標,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國家需要加大衛(wèi)生扶貧力度,對西部地區(qū)和貧困省份給予傾斜,改善當地的婦幼衛(wèi)生服務,將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重點放在農村和中西部貧困地區(qū)。

2016年全面實行“二孩”政策后,給新生兒死亡率的下降帶來了新的難度。在農村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基本不開展產科服務,導致縣級的產科資源緊張。同時由于報酬低、風險大等,兒科醫(yī)生資源嚴重不足。

因此加強新生兒科、兒科的建設和服務質量非常必要。衛(wèi)生行政部門應聯合教育部門加快對兒科體系建設的研究、科學設計與建設步伐;政府制定人才培養(yǎng)的資助政策,推動高校的兒科體系建設,控制兒科人才外流,穩(wěn)定專業(yè)隊伍。

兒童營養(yǎng)不足改善明顯,營養(yǎng)過剩成新問題

另一個與兒童健康密切相關的問題是營養(yǎng)問題。1992年到2013年間,中國兒童生長遲緩率(32.8%下降到8.1%,改善最為顯著)、6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18.0%下降到2.5%)和6歲以下兒童消瘦率(3.6%下降到2.0%)已經達到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中國的兒童營養(yǎng)狀況在過去三十年內有了極大改善,已經與很多發(fā)達國家持平。

然而城鄉(xiāng)差異、東部和西部地區(qū)的差異仍然存在。對此,國家正在采取措施,推進地區(qū)間兒童營養(yǎng)發(fā)展,如2011年中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為貧困地區(qū)學生提供營養(yǎng)膳食補助;2013年,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實施貧困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改善項目。此外,由于流動人口的增加,在加大對兒童營養(yǎng)不足的貧困地區(qū)的財政傾斜的同時,也有必要將城市貧困兒童納入國家營養(yǎng)干預的覆蓋范圍。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中國兒童營養(yǎng)情況正在發(fā)生巨大轉變,從傳統的低熱量攝入飲食轉向高能量/脂肪攝入,超重和肥胖成了新的問題。自2002到2013年,中國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從6.5%升至8.4%、從2.7%升至3.1%,已成為中國兒童面臨的第一大營養(yǎng)不良問題。

從性別來看,男童高于女童。從地區(qū)來看,東部地區(qū)兒童超重、肥胖問題突出;城市兒童肥胖率略高于農村,但農村兒童超重率增幅(2.9個百分點)大于城市兒童(0.7個百分點)。

如果不加以干預,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這兩個指標將會持續(xù)增長,尤其在東部和農村地區(qū),與聯合國SDGs及《國民營養(yǎng)計劃》設定的“超重零增長”目標背道而馳。對個體來講,超重和肥胖,將會增加其成年期罹患代謝綜合征和慢性病的風險,“超重的孩子到了三四十歲以后,比一般同齡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增加得腫瘤的風險?!痹擁椖控撠熑?、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的湯勝藍教授說。

營養(yǎng)過剩成為中國兒童健康面臨的一個新問題,不容易引起重視,需要政府積極探索新的應對策略。國際經驗表明,通過稅收政策與財政激勵,如提高對含糖飲料的稅收、對健康食品提供財政補貼;實施以學校為基礎的營養(yǎng)干預項目,如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預;監(jiān)管食品和飲料的營銷,如對不健康食品的廣告加以限制等,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和父輩的“饑餓”經驗,中國的家長會把“吃多等于吃好”的觀念,無形中帶入到其對子女的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中。扭轉傳統營養(yǎng)意識,這可能會是另一種看不見的挑戰(zhàn)。

婦女篇

城鄉(xiāng)孕產婦死亡率持平

過去實現千年發(fā)展健康領域目標的過程中,中國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艾滋病、結核病、瘧疾和被忽視的熱帶病等疾病疫情得到了控制。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婦幼健康的改善十分顯著,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以及孕產婦死亡率顯著降低,兒童營養(yǎng)狀況得到全面改善,兒童發(fā)育遲緩狀況減少。

與1990年相比,2015年中國孕產婦死亡率降幅達到74.9%,實現了MDGs的5A目標(1990年至2015年間,將孕產婦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2000年以來,中國孕產婦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2000年至2016年,孕產婦死亡率呈整體下降趨勢。且農村孕產婦死亡率比城市下降更為明顯。近年來兩者水平基本趨同。2016年中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9.9/10萬,其中城市為19.5/10萬,農村為20.0/10萬。城市地區(qū)孕產婦死亡率下降緩慢可能與流動人口進入等多種因素有關。盡管缺乏明確的統計數據,但定性訪談及有關資料均顯示,近年來出現的不良妊娠、孕產婦或新生兒死亡等狀況,很多源于流動人口孕產期保健服務的可及性相對較差、孕期產檢不規(guī)范等。這一特定群體的問題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城鄉(xiāng)差距縮小,但地區(qū)之間、省份之間差距仍然明顯:2016年中國西部地區(qū)的孕產婦死亡率為26.9/10萬,是東部地區(qū)(13.5/10萬)的兩倍多;云南省的孕產婦死亡率是江蘇省的10倍多,湖北省孕產婦死亡率是江蘇省的2.7倍。

在孕產婦死因中,產科出血仍是中國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2016年產科出血位列中國孕產婦的第一位死因,農村高于城市,內科合并癥、羊水栓塞所致孕產婦死亡占比增加。報告還發(fā)現,死因在發(fā)達和欠發(fā)達省份間也有差異。例如2016年云南省、湖北省及江蘇省孕產婦的第一位死因分別為產科出血(32.0%)、其他(41.1%)和內科合并癥(43.8%)。這鼓勵各省在落實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的各項政策和干預措施的同時,要根據本地危害孕產婦的主要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西部偏遠省份需要繼續(xù)加強基層產科質量和醫(yī)務人員服務能力的建設,提高對產科出血等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能力。而中東部要進一步提高對復雜產科疾病預防和規(guī)范化管理能力。

2016年中國全面實行“二孩”政策后,高齡孕產婦、“疤痕子宮”孕產婦和患有內科合并癥的孕產婦比例增高,危重孕產婦數量相應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農村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基本不開展產科服務,導致縣級的產科資源緊張。在高危孕婦增加的情況下,產科資源應當更合理地分布和利用。

盡管短期內受高危妊娠增加等影響,婦幼保健工作壓力增加,但長期來看對實現目標影響不大。根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9.1/10萬,遠低于SDGs目標孕產婦每10萬活產的死亡率降至70人以下;同時實現中國政府自己出臺的“國別方案”(2016年中國政府正式發(fā)布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國別方案》,以下簡稱“國別方案”)的目標:到203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力爭下降到12/10萬人。

青少年人工流產率高

生殖健康同樣是女性健康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健康與福祉的主要組成部分。SDGs目標提出,“到2030年,確保普及性健康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務,包括計劃生育、信息獲取和教育,將生殖健康納入國家戰(zhàn)略方案”。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監(jiān)測指標是15-49歲的生育年齡女性現代生育計劃服務需求獲得率,以及10-14歲、15-19歲每千名女性青少年生育率。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沒有關于青少年生育率的統計。并且計劃生育僅統計已婚育齡婦女情況,故采用“已婚育齡婦女避孕率”替代。

由于計劃生育的可及性,中國已婚人群的避孕現用率一直很高。從2010年開始,已婚育齡婦女的避孕現用率有所下降,2016實行“二孩政策”以后,仍維持在83%。然而,中國對未婚人群的避孕節(jié)育服務的可及性較差,現有的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很少對他們開展服務。

報告中稱,中國婦女的人工流產率近年上升明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每年人工流產數約為600-1400萬,是世界上人工流產最多的國家之一?!吨袊l(wèi)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顯示,2000-2015年,全國年人工流產總例數增長48%,實際增幅可能更為嚴重,且青少年人工流產率不斷增高。中國不同地區(qū)開展的研究揭示,在每年開展的人工流產手術中,有大量的未婚婦女,其中不乏年齡小、首次妊娠、多次重復進行人流的青少年女性。如何完善生殖健康服務體系,將避孕服務提供對象擴大到未婚育齡人群,為其提供避孕咨詢服務,減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是中國在實現SDGs相關領域目標、保護婦女健康過程中面臨的重要議題。

除了避孕節(jié)育服務的可及性不夠,上述現象還和中國目前性教育的“被動”有關。學校性教育是反映生殖健康信息與教育狀況的重要指標,中國在這方面依然十分匱乏。近十年來全國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學校性教育,但不是系統的性教育。2008年進行的一項全國性的隨機抽樣調查發(fā)現:調查對象中22.4%的青少年具有性經歷;在有性行為的青少年中,20.3%的人過去12個月內有過不止一個性伴侶;青少年的避孕狀況不容樂觀,有性行為的女性中,21.3%有過懷孕經歷,4.9%有過多次懷孕經歷;未婚妊娠的女性青少年中,90.9%有過人工流產的經歷,19%的懷孕青少年有過多次流產經歷。

性教育是國際公認的低成本高效果的生殖健康干預措施。中國推行困難,與缺乏政策支持,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的顧慮,升學的壓力等因素有關。如何克服障礙,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性教育的策略和措施,是中國實現SDGs生殖健康目標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同時也能從前端進行干預,更好地保障中國女性的健康。

作者:澎湃新聞 沈丹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知識

《柳葉刀》報告:70年來,中國婦幼健康核心指標持續(xù)改善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
國家衛(wèi)健委:十年來我國孕產婦死亡率等婦幼健康核心指標持續(xù)向好
健康中國:大目標要細落實
關于印發(fā)《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關于印發(fā)貫徹2021
2020年中國將打造一批國際健康旅游目的地
健康中國可期 體育大有可為——專家解讀健康中國行動有關文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健康領域的目標解讀
國內外康復醫(yī)學現有發(fā)展模式的探討

網址: 中國距離聯合國健康相關“2030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有多遠 http://m.u1s5d6.cn/newsview4827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