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2019年入梅已有兩周時間,梅雨季節(jié)空氣潮濕而悶熱。天氣循環(huán)模式“一周兩場雨,一場三四天,難得一日晴”。梅雨季帶給人們的除了雨水,還有身體上的苦楚,比如食欲減退、胃脹噯氣、困倦乏力、關節(jié)酸痛等表現(xiàn)。從中醫(yī)四時養(yǎng)身角度上講,“脾為后天之本,喜燥而惡濕”。梅雨季濕邪較重,容易引起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身體抵抗力的下降,引發(fā)各類疾病。
中醫(yī)養(yǎng)身講求“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如今90后經(jīng)常喜歡說一句話:“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做對的事”,沒錯!這是被驗證無數(shù)次的人生哲理。其實中醫(yī)的“四時養(yǎng)身食療觀”也一樣。比如,南方梅雨季節(jié)潮濕悶熱,脾胃虛怠,就不適宜盲目進補和進食過于甜膩的食物。而應該芳香化濕醒脾以利濕除煩。這就是中醫(yī)基礎理論里講的“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在這種雨水眷顧的日子里,我們更要注意飲食的調節(jié),科學運用食療方法,以增強抵抗力,降低疾病的發(fā)生。
日常生活中許多食材本身就是中藥材,具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如:黨參、薏米仁、赤小豆、淮山藥、炒白術、藿香、佩蘭、蘆根等,合理配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食療效果。直接制成水煎劑或是熬粥、煲湯都是可選的方法。以下舉例幾款操作簡便的祛濕藥膳:
一、藿香佩蘭陳皮茶
所需材料:
廣藿香30克,鮮佩蘭30克,廣陳皮15克,枸杞10克。
制作步驟:
1.將陳皮、枸杞放入養(yǎng)生壺中,并加入800-1000毫升飲用水煮沸約5分鐘。
2.改小火,加入藿香、佩蘭,2分鐘關火,取汁冷卻后飲用。
制作技巧:
藿香、佩蘭帶有揮發(fā)性物質的藥材,鮮品的效果更佳。芳香類藥物久煎,有效物質會揮發(fā),所以最好是“后下”,在閉火的前2、3分鐘下入,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
營養(yǎng)點評:
廣藿香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發(fā)散表邪,芳香化濕,和中止嘔。藿香和佩蘭,經(jīng)常在一起使用,細分起來,藿香有解表的作用,佩蘭行氣的作用更強。兩者在一起用,去除中焦?jié)駳?,振奮脾胃的作用是非常好的。
祛濕效果好的藥物有很多,如茯苓、蒼術、薏苡仁等,但是當濕氣把脾胃之氣困住以后,單單祛濕有的時候效果不好,尤其是當濕濁之氣嚴重,郁結在脾胃,導致陳腐淤積,藿香、佩蘭的主要作用是振奮脾胃之氣,這樣濕濁之氣也就容易去掉了。
二、山藥茯苓薏米粥
所需材料:
粳米200克、淮山藥30克、云茯苓15克、薏米仁15克,白扁豆20克、芡實15克,白砂糖10克。
制作步驟:
1.先將粳米和5味中藥材清水浸泡1小時后洗凈待用。
2.把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已洗凈的梗米、白扁豆等5味煮成粥,起鍋前2分鐘,放入白糖攪勻即成。
烹飪技巧:
山藥煮粥前,可用麥麩先炒,炒山藥燥濕健脾收斂功效更佳。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
營養(yǎng)點評:
山藥和茯苓是經(jīng)典的健脾組合。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驚悸失眠。山藥健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咳嗽,遺精帶下,消渴。
《醫(yī)宗金鑒》中記載有關于山藥、茯苓組合的方劑,最初是治療兒科食積和脾胃病的。因次這兩味藥組合,療效明確且安全性好,很適合于食療。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薏仁米營養(yǎng)與藥用價值都很高。蛋白質含量平均比稻米、小麥、玉米等高5-8%;脂肪含量高2-5%,與懷山藥相佐而用,清熱利濕、健脾止瀉、延緩衰老。
三、黨參白術豬肚湯
所需材料:
潞黨參30克,炒白術30克,新會陳皮6克,砂仁6克,鮮豬肚半個或1個,生姜5片。
制作步驟:
1.先將豬肚去除肥油,放入開水中焯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
2.黨參、白術、陳皮、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凈。
3.將黨參、白術、姜片放入湯煲內,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時。
4.起鍋前15分鐘,放入陳皮、砂仁一同燉煮。
烹飪技巧:
陳皮、砂仁中的有效成分是揮發(fā)油,不宜久煎。故可以在起鍋前15分鐘左右放入湯中。
營養(yǎng)點評:
《本草經(jīng)疏》說:“豬肚,為補脾之要品”。故補中益氣的食療方多用之。用于虛勞消瘦,脾胃虛腹瀉,尿頻或遺尿,小兒疳積。豬肚中含有大量的鈣、鉀、鈉、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E、蛋白質、脂肪等成分。湯煲成以后呈現(xiàn)牛奶般的乳白色,不僅濃厚暖心、味道鮮美,而且具有藥療效果。
黨參和白術的經(jīng)典組合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四君子湯,是一張中醫(yī)治療脾胃病的鼻祖級方劑。
輔以陳皮、砂仁,寬胸行氣,使得溫而不燥,補而不峻。取《香砂六君子湯》之方義,益氣健脾,行氣化痰。用于脾胃氣虛,痰阻氣滯證。證見嘔吐痞悶,不思飲食,脘腹脹痛,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與梅雨季節(jié)的脾胃癥狀不謀而合。
Tips
1、進入6月,食物特別容易變質。生活中要食物要燒熟燒透,盡量一餐吃盡。冷藏的食物重新烹調的時候,也一定要燒熟燒透,其中心溫度不低于70℃。另外,少吃涼菜,葷性的涼菜,是細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
2、防暑降溫,及時補充水分,水以溫開水最好,避免過度依賴冷飲。冰啤酒、冰鎮(zhèn)瓜果易“駐濕”,不可過量。食用生冷后可服用藿香正氣水,以抵御寒濕的侵襲。另外,暑假到了,家長朋友們要注意啦,兒童自制力較差,過多飲用冷飲會加重脾胃陽虛,一旦陽氣受損,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引起脾濕。
3、梅雨季蚊蟲滋擾,皮膚疾病較多,潮濕體感不適,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開除濕機,保持室內空氣干燥。同時注意個人衛(wèi)生,經(jīng)常晾曬衣被。適量運動排汗,也有助于新陳代謝,保持體力,增加抗病能力。
更多內容
請戳一戳
加關注 我們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