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
全世界肥胖的男性人數(shù)從1975年的3千1百萬增加到2016年的2億8千1百萬。另外還有2.13億兒童和青少年和13億成年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肥胖成年婦女人數(shù)從1975年的6千9百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3億9千萬人。
超重和肥胖已經(jīng)成為全球死亡率和慢性病病發(fā)率持續(xù)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大大提高了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風險。但全球超重和肥胖的人仍是越來越多,這其中有你嗎?
胖也是“傳染病”
要知道胖也是“傳染病” ,“胖死”并非空穴來風。
世衛(wèi)組織發(fā)出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風險,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萬。
關于胖瘦,有種說法非常流行:“瘦”字是病字頭,“胖”字沒有病字頭,所以瘦是病,而胖不是病。專家指出,這種說法是錯的,廣義地說,“胖”不僅是“流行病”,也是“傳染病”,理念可以感染,習慣行為是有記憶的,所以胖人往往愿意和胖人在一起。
目前因肥胖所引起的疾病有五大類,其中三種都有致死的風險。
北京友誼醫(yī)院副院長張忠濤教授介紹:“對于肥胖者來說,二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為非肥胖者的5倍,肥胖患者同時常伴有高血壓,其發(fā)展可導致患者心臟病和腎臟衰竭,增加猝死發(fā)生率;第三類,多余體重和體內(nèi)脂肪增加是發(fā)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長時間的呼吸暫停易引發(fā)猝死?!?/p>
肥胖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肥胖的人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內(nèi)向抑郁、受同伴歧視、伙伴關系不良、自我評價差等。
關于胖,其實很多人對自己的身材都很敏感。
或許別人難以理解,有時候哪怕在路上看到一個異樣眼光,也會胡思亂想幾秒。甚至旁人無意中的一句調(diào)侃,也會覺得備受傷害。如果要說一句那些因為胖聽過的最傷人的話,真的太多了......
你這么胖還會生病啊,體型這么壯體質(zhì)怎么這么差?
吃得少的時候 別人:吃這么點還這么胖?
吃得多的時候 別人:這么胖了還吃?
說出來可能沒人相信,小編覺得“對不起,我們這沒你穿的號”是最傷人的......
更別說其他生活的尷尬:有一種口罩叫比別人大一倍、有一種讓座是公交車上被默認為孕婦、有一種尷尬是進入電梯后滴滴的聲音、連涂涂抹抹都比別人費東西......
那你知道自己是真的肥胖嗎?女生體重過百就是胖嗎?胖不胖你自己說了算?
肥胖,不光看體重
肥胖是指機體內(nèi)脂肪積累過多并造成健康損害的狀態(tài),當體內(nèi)脂肪過多,會引發(fā)代謝紊亂和炎癥反應,進而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
我們通常習慣用體質(zhì)指數(shù)(BMI)來判定全身性肥胖的程度。
體質(zhì) 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2(m)
舉例:
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
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
當身高一定的情況下,體重越重,體質(zhì)指數(shù)越大。按照標準,體質(zhì)指數(shù)在 18.5~23.9 屬于正常,小于 18.5 為消瘦,在 24~27.9 是超重,等于或大于 28 則是肥胖。
那有些人體重指數(shù)正常,為什么還認為他是肥胖呢?
因為還有一種肥胖叫腹型肥胖。其典型特征就是肚子大、蘋果型身材、腰圍大于臀圍、四肢較細。
腹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肝胰胃腸等器官周圍和內(nèi)部。如果體重指數(shù) ≥ 25 kg/m2 時,就很可能是腹型肥胖。
如何確定是不是腹型肥胖?
看腰圍,推薦一種十分準確方便的測量方法:
1. 被測量者身體直立,雙臂自然下垂,平穩(wěn)呼吸,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腹部放松,不收腹或屏氣。
2. 測量的人用一根沒有彈性的卷尺,刻度下緣在肚臍上方約 1 cm 的地方,水平環(huán)繞 1 周。
3. 測量時卷尺要貼近皮膚,但也要避免壓得太緊使卷尺陷入皮膚內(nèi),記錄下讀數(shù)。
我國定義腹型肥胖的最新標準為:男性腰圍大于 90 厘米,女性腰圍大于 85 厘米。
人們往往通過BMI來衡量肥胖的程度,從而忽略了腰圍的增加對健康危險的指示作用。如今,腹型肥胖的人群越來越多,有腹型肥胖的人一定要引起注意,腹型肥胖不比全身肥胖危害少!
總而言之:無論體重數(shù)字是多少,你想要健康的決心才是重要關鍵。世界防治肥胖日提醒大家:別自己騙自己了,根本就沒有健康的肥胖,不要讓自己負重前行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