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江蘇名茶

江蘇名茶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6月26日 04:37
第二站 宜興--陽羨雪芽

  站點特色

  "水是茶之母,壺為茶之父",故茶人多愛壺,尤以寵紫砂為甚。宜興者,紫砂之原產(chǎn)地也,雅號"陶都"。此地物產(chǎn)豐富,風光迷人,其獨特的陶文化、茶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旅游特色,使這座城市名揚天下,海內(nèi)外前來拜訪陶都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

  宜興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盛產(chǎn)大米、毛竹、茶葉、溪蟹和太湖魚蝦等,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境內(nèi)文物古跡頗多,山水相依,景色秀麗。

  宜興素以陶瓷工藝揚名,其制陶技術(shù)精益求精,不斷改進。相傳春秋時代的范蠡與西施,亦曾在此制陶。宜興陽羨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曾被列為貢品。在宜興山區(qū),茶園依山就坡,一望無際,人稱"茶的綠洲"。宜興又號稱"洞天世界",這里的石灰?guī)r溶洞千姿百態(tài),尤以"江南第一古跡"善卷洞 與張公洞 及靈谷洞 名揚天下。

  茶史追溯

  東漢未年,就已有宜興生產(chǎn)茶葉的記載。 唐代,宜興以產(chǎn)"陽羨茶"進貢著名。 唐肅宗年間,常州刺史(舊宜興屬常州)李棲筠到宜興,有個和尚送來"陽羨茶",李棲筠會集賓客品飲。茶葉權(quán)威陸羽認為陽羨茶"芬芳冠世"可以上貢給皇帝,于是陽羨茶被列為貢品。在陸羽的《茶經(jīng)》中還記載:"常州義興縣生君山懸腳嶺北峰下",可見唐代陽羨茶之盛名。

  宋代,宜興茶葉為文人雅士所喜愛。大文豪蘇東坡留下了"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yīng)餉惠山"的詩句。

  茶詩為證

  次韻完夫再贈之什

  宋 蘇軾

  柳絮飛時筍籜斑,風流二老對開關(guān)。

  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yīng)餉惠山。

  竹簟涼風眠晝永,玉堂制草落人間。

  應(yīng)容緩急煩閭里,桑柘聊同十畝閑。

  飲 陽 羨 茶

  明 吳寬

  今年陽羨山中品,此日傾來始滿甌。

  谷雨向前知苦雨,麥秋以后欲迎秋。

  莫夸酒醴清還濁,試看旗槍沉浮載。

  自得山人傳妙訣,一時風味壓南州。

  題 茶 山

  杜牧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吏,修貢亦仙才。

  溪盡停蠻棹,旗張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澗渡喧虺。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唐·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jié)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墜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名茶鑒賞

江蘇名茶-宜興--陽羨雪芽   "陽羨茶"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 陽羨雪芽采摘細嫩,制作精細,外形纖細挺秀,色綠潤,銀毫顯露,香氣清鮮幽雅,滋味濃厚清鮮,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幼嫩,色綠黃亮。

  小貼士

  如何挑選紫砂壺

  不論哪種款式的茶壺,其嘴、把、蓋都要配置和諧,勻稱舒展??陴哧P(guān)系要緊密通轉(zhuǎn),平正妥貼。檢驗的方法是用手指沿蓋子的邊緣輕擊,發(fā)出磕碰聲的就是蓋或口不夠平正;抓牢壺把旋轉(zhuǎn)壺蓋,看看能否通轉(zhuǎn),如果感到時緊時松,說明把口或蓋口不圓(要能通轉(zhuǎn)問題就不大)。方器和盤紋器的蓋子,從各個方向蓋上去,都要能和頸肩吻合。此外,要檢查蓋子上的通氣孔是否通暢,嘴管內(nèi)的通水網(wǎng)眼是否堵塞,其總面積是否過小。放在桌子上看是否平穩(wěn)。把壺身托于掌心,用蓋珠輕敲壺身,聽聽聲音是否清脆。如發(fā)啞聲,恐有暗傷。用手掌撫摸全壺,觸覺是否舒服。以手指插入耳把圈內(nèi),試試端舉起是否順手,最好能試一試水,看看有無滴水涎水現(xiàn)象。

江蘇名茶-宜興--陽羨雪芽

紫砂壺各部位名稱

江蘇名茶-宜興--陽羨雪芽

  茶導游

  宜興,瀕臨太湖,層巒疊嶂,風光綺麗,更兼有"善卷"、"張公"、"靈谷"三洞之勝,吸引著無數(shù)海內(nèi)外游客。不少慕名而來的旅游者,在飽覽了宜興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后,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陽羨茶"來品嘗一番。泡出來的茶湯清色濃,味香而甜,堪稱茶中佳品。

  陽羨茶,產(chǎn)于宜興的唐貢山、南岳寺、離墨山、茗嶺等地。

  土特產(chǎn)推薦

  宜興盛產(chǎn)眾多的傳統(tǒng)工藝品,其中以陶瓷工藝品最為著名,且極具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那古樸的紫砂陶、端莊的均陶、淡雅的青瓷、絢麗的精陶、別致的美彩陶,無不令人愛不釋手。工藝精巧的宜興竹制品,也是游人必購的旅游紀念品。除此之外,傳統(tǒng)的徐舍小酥糖、和橋豆腐干、洋羨茶葉,則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宜興特產(chǎn)陽羨唐貢茶、金沙泉水、紫砂提梁壺,并稱"宜興三絕"。

  交通指南

  在無錫火車站西面廣場有直達宜興市城區(qū)宜城鎮(zhèn)的客運班車。另外在無錫汽車西站也有往宜興的班車(從無錫火車站可乘20、88、91或820路到汽車西站)。宜興城里有旅游專線可以到達宜興周邊各景點,如旅游一號線和二號線,也有發(fā)往丁蜀鎮(zhèn)的中巴車(票價3元),車程約半個多小時。

相關(guān)資料

宜興古稱陽羨,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西岸,滬、寧杭大交通的中心,是長江三角洲的一顆璀璨明珠。2039平方公里的土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文化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陶都,太湖風景區(qū)的旅游城市”。更以“教授之鄉(xiāng)”、“書畫之鄉(xiāng)”、“環(huán)保之鄉(xiāng)”的美譽名而揚天下。
  宜興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資源豐富,山水秀麗煥彩,景觀叢生神奇,素以“陶的古都、洞天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而享譽海內(nèi)外,其溪山之秀,魚米之豐,資源之富,獨步江南。宜興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規(guī)劃面積55.79平方公里的“陽羨風景區(qū)”是國家級太湖風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宜興市陽羨景區(qū)內(nèi)山青水秀,旅游風光得天獨厚,連綿的群山、茂盛的植被、蒼郁的森林、縱橫的河流、奇異的溪潭、獨特的景觀,贏得了“陽羨山水甲江南”的美譽。陽羨景區(qū),主要景點分布在宜興的西南丘陵地帶,這里的山脈來自天目山,有許多海相沉積石灰?guī)r,斷層裂縫縱橫交錯。這一帶植被,是低山丘陵常綠寬葉林帶,水土不易流失。石灰?guī)r經(jīng)過漫長地質(zhì)年代的水蝕,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神奇溶洞、溪潭等自然景觀。這些自然景觀多數(shù)與寺院、池、亭、臺、樓、橋、閣、榭、廊等園藝相容,構(gòu)成了宜興獨具魅力的生態(tài)園林旅游特色。
  宜興陽羨風景區(qū)以清新秀麗的湖光山色、鬼斧神工的神奇溶洞和竹海茶洲等為主要特色,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仰慕這里的秀麗風光而來寓居,吟詩作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更留下了“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詩句。宜興的溪山勝景畫卷,讓人嘆為游止。有沿太湖55公里湖岸以蘭山半島最為秀麗的太湖風光;有1934年便開發(fā)與法國里昂洞、比利時漢人洞同稱為世界三大奇洞、演繹“梁祝文化”的我國AAAA級景區(qū)善卷風景區(qū);體現(xiàn)出“陶祖文化”的陶祖圣境風景區(qū);還有各具特色的張公洞、靈谷洞等溶洞景觀;其中有“華東第一竹海、蘇南第一峰、太湖第一源”之稱的竹海風景區(qū)更是我國竹文化和竹風景的代表性景區(qū);有立有融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寓一體的龍背山森林公園;有江南園林之源以山林野趣見長的玉女潭;有“天然植物王國”之稱以“稀奇古怪”為四大特色的省級自然森林保護區(qū)龍池山;有立體的畫、無聲的詩而隨山勢鋪展流韻的一望無際的茶的綠洲,也有大片的青梅園、葡萄園、板栗園、梨園、桃園等一大批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觀光園,以及十里野荷園、杜鵑花基地、紫砂村等特色觀光區(qū),這些旅游資源數(shù)量之多,特色之鮮明是一般地區(qū)所罕見的。
  世界上陶瓷的發(fā)源地在中國,而中國陶瓷的古都則在宜興。宜興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宜興的先民便發(fā)明了陶器。六千多年來,勤勞智慧的陶都人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陶文化和無與倫比的陶瓷藝術(shù)。被譽為“東方明珠”的宜興陶瓷名傳天下,紫砂、均陶、精陶、青瓷、彩陶“五朵金花”各放異彩、獨步千秋的紫砂陶更為世界一絕?!叭碎g玉珠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便是對紫砂陶藝的絕妙寫照。
宜興紫砂壺藝,始于宋而成于明。紫砂工藝歷經(jīng)數(shù)度興廢衰榮,紫砂藝人更是名師輩出,從明代的供春、時大彬;清代的陳鳴遠、楊彭年、邵大亨、黃玉麟,到近代的顧景舟,他們將紫砂工藝推向了頂峰,紫砂名壺“不脛而走遍天下”,其價值也達到了黃金所不能衡量的程度。
  建于1980年的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和唯一的地方陶瓷博物館,館內(nèi)陳列著萬余種古今名陶,件件絢麗多姿、巧奪天工,是燦爛陶文化的縮影。近年來,宜興的陶瓷工業(yè)突飛猛進,科技含量也成倍提高,陶瓷產(chǎn)品應(yīng)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富麗堂皇的琉璃瓦飾、浮雕壁畫、高檔墻地磚、陶瓷工藝品等,都是我國陶瓷藝術(shù)中的奇葩。從1988年開始,宜興人推出了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融藝術(shù)、經(jīng)濟、文化、科技、旅游于一體的——中國宜興陶瓷藝術(shù)節(jié),在“弘揚陶瓷藝術(shù)文化、促進經(jīng)濟穩(wěn)步發(fā)展”的宗旨下,把開放的新宜興全面帶向二十一世紀。
  古往今來,雋秀靈毓的青山碧水與濃郁的地方文化、杰出英才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宜興不僅是風光秀麗的旅游城市,也是舉世聞名的“文化之鄉(xiāng)”和“教授之鄉(xiāng)”。
  宜興人自古即以好學上進著稱,歷來以耕作為本、讀書為榮,文人學士中的杰出者,代不絕書。東漢有兄弟封侯的蔣澄、蔣默“一門九侯”;三國兩晉有周賓、周魴、周處、周 “四代英杰”,其中周處射虎斬蛟、改過自新的故事國人皆知,千古流傳;唐文學家蔣防,所著傳記《霍小玉傳》成不朽名著;宋末元初詞人蔣捷獨樹一幟,其“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成千古佳句;宋明期間,狀元佘中、邵剛、邵材稱之“一邑三魁”,天下榮之;萬士和、萬士亨兄弟同科中進士“兄弟聯(lián)芳”名躁一時;抗清名將盧象升、盧象觀、堵允錫名垂千古;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以及明著名戲劇家吳炳、清“陽羨詞派”領(lǐng)袖陳維崧等都在全國形成了重大的影響……
  近百年來,宜興人文薈萃,英才輩出。革命家潘漢年可歌可泣,光耀青史;美術(shù)界有徐悲鴻、錢松喦、尹瘦石、吳冠中;文學新聞界有于伶、曹辛之、徐鑄成、沙蕾;音樂界有儲師竹、張權(quán)、閔惠芬;科學教育界有周培源、蔣南翔、唐敖慶、史紹熙;體育界有朱了洲、王南珍、董承良……各界名人,不枚勝數(shù)。國家教委統(tǒng)計資料表明:宜興為全國現(xiàn)職教授最多的縣(市)。因而,宜興又獲得了“教授之鄉(xiāng)”的稱號。在我國第一次科技大會上,主席臺就座的10人中,宜興人便占了4位,周培源、蔣南翔、潘菽、唐敖慶4位學者一口鄉(xiāng)音分外親熱,被人戲稱該會“成了宜興人的天下”。1988年3月30日,歐洲日報曾專門登載了《江蘇宜興風水好,大陸學者它居多》的文章,報道了宜興文化和教授之鄉(xiāng)的奇特現(xiàn)象。
  在宜興,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到宜興人對文化的重視。周王廟、太平天國王府、任公釣臺、吳仕楠木廳、古龍窯、國山碑等歷史古跡得到了修護;徐悲鴻故居及紀念館、尹瘦石故居及藝術(shù)館、潘漢年、周培源、蔣南翔、錢松喦等一批現(xiàn)代名人故居也得到了保護。它們都是中外游客品味宜興豐厚文化底蘊的好去處。滄海桑田,斗轉(zhuǎn)星移,宜興秀美的山水養(yǎng)育著一代代聰穎智慧的宜興人。如今,宜興“教授之鄉(xiāng)”的美名已和山水煥彩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珠聯(lián)璧合,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輝,散發(fā)著恒久的魅力。
  宜興地處長江三角洲經(jīng)濟最發(fā)達地區(qū),周邊是密集的城市群體,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宜興交通便捷,周邊有機場五個,境內(nèi)公路成網(wǎng),旅游一路和旅游二路車將直達市內(nèi)各景點。宜興骨干公路直達滬、寧、杭、蘇、錫、常等大中城市,寧杭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和新(沂)長(興)鐵路在宜穿境,是蘇南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宜興旅游大交通格局基本完善,相對于就近旅游、假日旅游、度假旅游、散客旅游,其“生態(tài)園林游”和“陶文化游”等特色旅游是其他城市所無可比擬人。宜興秀美的自然山水風光和人文資源相交融的特色旅游,必將會使八方游客相約宜興,無怨無愧。

相關(guān)知識

江蘇出什么名茶?江蘇名茶及著名茶葉介紹
江蘇名茶錄(收錄江蘇名茶20款)
江蘇最有名的十大茶葉 江蘇產(chǎn)什么茶 十大江蘇名茶盤點
江蘇十大名茶
江蘇茶葉排名前十名
江蘇名茶有哪些品種?江蘇盛產(chǎn)哪些著名的茶葉?
江蘇最有名的十大茶葉 江蘇產(chǎn)什么茶 十大江蘇名茶盤點→榜中榜
江蘇省名茶品目
江蘇什么茶葉出名
江蘇名茶大揭秘

網(wǎng)址: 江蘇名茶 http://m.u1s5d6.cn/newsview146390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