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家園共育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

家園共育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6月07日 22:18

家園共育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

發(fā)表時間:2020/7/7   來源:《新紀實》2020年第1期   作者: 王蓮蓮

[導讀] 幼兒園教師應該注重保護幼兒的安全和幼兒的身體健康,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與家長配合,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建立一日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兒階段是幼兒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機能協(xié)調的發(fā)展較為迅速的時期,所以應該在這個時期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應在指導下,不偏食、不挑食。

        內蒙古卾爾多斯市烏審旗無定河幼兒園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幼兒園教師應該注重保護幼兒的安全和幼兒的身體健康,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與家長配合,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建立一日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兒階段是幼兒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機能協(xié)調的發(fā)展較為迅速的時期,所以應該在這個時期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應在指導下,不偏食、不挑食。喜歡吃瓜果、蔬菜等新鮮食品。愿意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這就需要家長和幼兒教師共同配合,一起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幼兒良好飲食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
        每天堅持飲食規(guī)律,科學合理、健康營養(yǎng)的良好飲食習慣有益于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干擾。相反,如果飲食不規(guī)律,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身體就會越來越差,從而導致疾病的產(chǎn)生。而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家園共育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制定合理的進餐常規(guī)
        1.家長應該在幼兒就餐時營造一個輕松安靜的環(huán)境。不要看電視和大聲談話。一家人要圍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飯,營造出就餐的氣氛,這樣也會增強幼兒的食欲,反之,幼兒獨自吃飯會減弱幼兒的食欲。家長不要刻意提醒幼兒應該怎么做,避免在進餐時訓斥幼兒,要讓孩子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中用餐。
        家長應該嚴格的要求幼兒在進餐時的一些常規(guī),做到飯前飯后洗手,合理固定的就餐時間等。這就需要家長做飯時間規(guī)律,每一天都在特定的時間吃飯,這樣不僅給家長省去很多麻煩,而且有利于幼兒各種能力的發(fā)展。
        2.幼兒園具有良好的進餐氛圍。幼兒園一天三頓飯都在特定的時間,我在幼兒園實習期間發(fā)現(xiàn),教師會在吃飯前攪拌飯菜,防止幼兒挑出自己不喜歡的食物,還會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使幼兒保持安靜。幼兒園也應該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吃飯期間教師不應該嚴厲的大聲催促,采取命令的口吻要求幼兒,這樣會影響幼兒的食欲和進餐情緒。
        家庭和幼兒園長時間保持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后,幼兒也會慢慢的習慣這種規(guī)律,吃飯時放音樂就自覺的不說話了,也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鬧了,吃飯的速度會大大提高,再到后來即使不放音樂幼兒也能安靜的吃飯了。


        (二)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1.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幼兒面前的行為都會被幼兒模仿,正因為這樣,家長更應該做好榜樣,在吃飯時所有菜都吃,不要對菜挑挑揀揀,并且經(jīng)常告訴幼兒,糧食來之不易,我們不應該把飯倒掉。在幼兒行為有所改善的時候加以鼓勵,用態(tài)度來告訴他們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對的。
        2.幼兒教師是幼兒的第二任教師。教師在幼兒心里有威信,更應該做好示范作用,在幼兒面前把食物都吃光,不挑揀食物。教師要在集體面前表揚不剩飯、不撒飯,吃飯時候保持安靜的幼兒,這樣會激勵其他小朋友更積極用餐。有些幼兒雖然不能做到完全不撒飯,但在進步一點以后教師也應該給予鼓勵,促進幼兒更積極的努力,最后達到老師的期望,避免幼兒長時間沒得到老師的鼓勵產(chǎn)生挫敗感,對自己沒信心。
        在家長和父母的榜樣作用下,幼兒慢慢的會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再挑食,營養(yǎng)均衡,身體更快更健康的生長。
        (三)制定科學營養(yǎng)的食譜,采用積極鼓勵的方法
        1.飲食應該合理搭配。家長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吃就經(jīng)常吃,也不能因為幼兒喜歡吃就經(jīng)常做,要均衡營養(yǎng),葷素搭配,幼兒正處于發(fā)育階段,均衡的營養(yǎng)才能保證幼兒各項機能的正常發(fā)展,孩子不愛吃的菜也要經(jīng)常做,可以變花樣的做。菜品不能過于單一,長時間單一的飯菜會引起幼兒挑食的不良習慣。家長做飯時應以清淡為主,食物味重會增加幼兒腎臟的負擔,影響骨骼生長。
        幼兒園的飲食科學合理,都是廚師根據(jù)營養(yǎng)食譜做的,所以營養(yǎng)比較均衡,老師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幼兒的食量。
        2.采用積極鼓勵的方法。因為許多幼兒在家里都是家長或者爺爺奶奶喂飯,他們還不習慣自己拿勺吃飯,所以小班幼兒在剛來到幼兒園時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大聲哭,就說想要回家。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鍛煉他獨立吃飯的能力,采用一些積極的語言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吃飯,一定要耐心,不要嚴厲的指責,給幼兒準備有他喜歡圖案的合適的餐具,激發(fā)幼兒自己動手吃飯的興趣。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家長要態(tài)度堅決,不能因為幼兒哭鬧就妥協(xié),這樣會嚴重影響幼兒獨立性的發(fā)展。可以對幼兒說領居家的哥哥很棒,自己吃飯呢,只有小弟弟和小妹妹才讓媽媽喂飯,當幼兒自己拿起勺子吃飯時,要及時的給予鼓勵,語氣要夸張,例如哇,寶貝和領居家的哥哥一樣棒,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了,你也是小哥哥了。幼兒在得到夸獎以后就算父母要喂飯他也會堅持自己吃,還會告訴父母只有小弟弟小妹妹才讓喂飯,和家里的人炫耀自己長大了,是小哥哥了。對進餐中有過失的幼兒也應該保持寬容,教師應該以引導鼓勵為主,例如告訴幼兒吃了蔬菜就會變聰明、變漂亮,讓幼兒積極主動吃飯。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也隨機滲透在吃飯時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才能使幼兒在進餐活動中身心都得到健康發(fā)展。
        幼兒良好飲食習慣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堅持養(yǎng)成的,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養(yǎng)成的,所以家長和教師要一直堅持并且有耐心,不可操之過急。對幼兒要有信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有著一致的方向,幼兒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投稿 打印文章 轉寄朋友 留言編輯 收藏文章

相關知識

家園共育促進小班幼兒良好飲食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
家園合作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研究
家園互動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與行為養(yǎng)成研究 論文.docx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重視幼兒園新生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著名教育家陳鶴琴習慣論
家園共育構建幼兒健康飲食行為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模板《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含反思 幼兒園免費教案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好習慣,共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網(wǎng)址: 家園共育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 http://m.u1s5d6.cn/newsview137906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