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范志紅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
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中國食品科技協會高級會員,北京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科協聘烹飪營養(yǎng)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等職務。
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yǎng)健康價值的影響、營養(yǎng)食品和營養(yǎng)食譜的設計開發(fā)、健康因素對食品選擇的影響等,主編、參編教材11本,發(fā)表論文68篇。
那些“跨界”主食,你吃對了嗎?
本文摘自范志紅老師新書:《范志紅:吃出健康好身材》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yǎng)網》發(fā)布
(圖片來源:https://www.pexels.com/photo/sweetcorn-and-bell-pepper-1414650/)
水果玉米和糯玉米哪個算糧食?栗子、銀杏和蓮子可以當主食嗎?甜玉米粒和嫩豌豆是主食嗎?黃豆、黑豆是可以煮粥的雜糧嗎?土豆、甘薯(包括紅薯、白薯、紫薯)、山藥和芋頭是糧食還是菜?菱角和藕算蔬菜、零食,還是算糧食?
其實,這種歸類上的沖突不僅發(fā)生于生活中,也發(fā)生于不同學科專業(yè)的研究中。
比如,土豆、甘薯、山藥、芋頭等薯類食品到底算蔬菜還是算糧食,是見仁見智的事。蔬菜專家堅決認為它們屬于蔬菜類,因為它們水分大又含有不少維生素C;而糧食專家則堅持薯類應當算糧食,因為薯類含有淀粉,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很多人就是把它們當主食,而且,歐洲人至今還是把土豆當主食。
不過,營養(yǎng)學的評價與商業(yè)無關,與植物學也無關,主要從營養(yǎng)素含量和比例方面來討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這些食物對我們的身體起什么樣的作用,哪些能當主食吃,哪些不能。
栗子、銀杏和蓮子:算雜糧,屬于主食食材
它們雖然往往被歸為堅果,或者養(yǎng)生食材,其實它們都是富含淀粉的植物種子,基本營養(yǎng)素含量和雜糧非常接近。比如,蓮子的淀粉含量高達70%以上,蛋白質含量為12%左右,含有維生素B12以外的各種B族維生素,與稻米、小麥并無很大差別。所以,在安排飲食的時候,要把它們算入糧食中,不能僅僅把它們當作零食,否則就容易攝入過量碳水化合物而發(fā)胖。當然,銀杏和蓮子含有一些特殊的藥用成分,這些是糧食所沒有的。所以,不能大碗吃這些食物,只能少量食用。
各種薯類,以及菱角和藕:介于蔬菜和糧食之間,最好替代部分主食
它們都是含淀粉的鮮嫩食材,營養(yǎng)價值介于糧食和蔬菜之間。如果用這些食品來部分替代糧食,可以增加鉀、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的供應。如果用來替代蔬菜,它們所含的胡蘿卜素、葉酸和維生素K太少,不能替代綠葉蔬菜提供營養(yǎng),而且會因為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而導致發(fā)胖。所以,如果吃了含土豆、山藥、芋頭的菜肴,又把菱角當零食吃,或者吃了排骨燉藕或糯米蒸藕,還要拿菱角當零食,就要相應減少主食的量了。
水果玉米和糯玉米:前者屬于含碳水化合物較多的蔬菜,后者則可以直接替代主食
水果玉米屬于甜玉米,它是在籽粒還沒有成熟的時候被采摘下來的,水分多,含維生素C,含有可溶性糖,但是淀粉含量比較低。超市賣的甜玉米粒,以及罐頭裝的“嫩玉米筍”也屬于這一類,它們都算是含淀粉的蔬菜。黏軟的糯玉米就算是糧食了,因為其中已經沒有維生素C,而且水分少,淀粉含量高。熟的糯玉米粒和大米飯可以等量替換。所以,吃一根水果玉米之后,還要再吃半碗飯;而吃一根糯玉米后,米飯就要減量了。
嫩蠶豆和嫩豌豆:幼嫩時是蔬菜,成熟后屬于豆子
很多植物種子,在“青春期”時采摘下來,算是蔬菜,而在成熟之后采摘下來,就算糧食。比如,柔嫩的嫩蠶豆、鮮豌豆、嫩毛豆都算是蔬菜,因為它們水分大,含維生素C、淀粉比較少;而成熟的老蠶豆、干豌豆都算是淀粉類干豆,可以用于部分替代主食。如毛豆,成熟之后就是黃豆了。
黃豆、黑豆:不屬于糧食,但可以替代肉類
很多人在煮粥時會放黃豆或黑豆,認為它們都算雜糧,與紅小豆、綠豆、蕓豆等沒什么不同。其實這兩種豆子都屬于大豆,不算雜糧,其中可消化的淀粉微乎其微。在歐美國家,黃豆和黑豆被歸為高蛋白食物,與魚肉蛋為伍,它們不僅本身蛋白質含量非常高,還可以做成豆腐、豆腐干、素肉等高蛋白食物,部分替代魚肉蛋來供應蛋白質。也就是說,吃黃豆和黑豆可以替代魚肉蛋,卻不能替代糧食。
相比之下,紅小豆、綠豆、蕓豆、干豌豆、干蠶豆等都屬于雜糧,因為它們的淀粉含量高達60%左右,與糧食的成分更為接近,其蛋白質和維生素的營養(yǎng)價值比多數糧食都高。研究表明,用一些淀粉類干豆替代白米白面,有利于預防疾病、延長壽命。
可能有人會想:“不就是分類嗎,還那么較真,太矯情了吧?”其實食物歸類不僅僅是個分類問題,它對我們安排每天的營養(yǎng)供應也非常重要。每一大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都有類似之處,彼此往往可以互相替代;而不同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則相差較大,互相替代就比較困難。
比如,對素食者來說,可以用黃豆、黑豆替代肉類,但不能用蠶豆、豌豆來替代肉類。又比如,對減肥者來說,如果不知道藕和荸薺能夠替代部分主食,吃了排骨燉藕、糖水荸薺之后,再吃一大碗米飯,一頓飯中攝入的淀粉就會過量,無法實現減肥目標。
對營養(yǎng)師來說,如果不了解食品的分類,往往會在食譜的設計中鬧出笑話。比如,明明想用嫩豌豆做道菜,應當在蔬菜類中查詢嫩豌豆的數據,結果卻在干豆類中查了干豌豆的數據,后者的能量是前者的3倍!這樣做出來的食譜,誤差會有多大?而干豌豆又如何下鍋炒菜?
總而言之,如果吃了以上那些“跨界”的主食,就必須相應減少其他主食的量,才有利于減肥。一碗米飯加半盤炒土豆絲,再加一碗芋頭燉雞的吃法,結果必定是碳水化合物過量。
本文摘自范志紅老師的新書《范志紅:吃出健康好身材》——當代“懶癌患者”減肥必備指南,
▼
《范志紅吃出健康好身材》
搭配《范志紅28天減肥記錄》使用
超值附贈一日三餐減肥營養(yǎng)食譜,讓你瘦得有理有據!
截止到 2019 年 9 月 5 號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227593 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