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提升:策略與實踐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提升:策略與實踐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4月27日 15:47

教師作為社會的重要角色,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學生期望的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本文將從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維護技巧及實際應對策略三個方面,探討教師如何有效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01自我調控情緒,保持積極心態(tài)

根據《教師心理健康指南》的描述, 在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這時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善于自我控制和調整是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技能。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我們不能讓不良情緒影響到與他人的交際。通過加強思想性格的修養(yǎng),我們可以更好地約束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否自我調控情緒,實際上也是一種交際能力的體現(xiàn)。
此外,切勿好高騖遠,特別是對于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應該腳踏實地,從底層做起,積累經驗。輕視眼前工作,總認為懷才不遇,這種心態(tài)是不可取的。應該珍惜每一份工作機會,為以后更大的成功做好鋪墊。
完成工作時應具備良好的心態(tài),如喜歡自己的工作,制定完整的工作計劃,避免急躁,端正工作態(tài)度,并掌握做好工作的必要技巧。同時,學會在工作中控制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傷心、焦急還是憤怒,我們都需要學會理性面對,找出問題的根源,并設法解決。

5.善于自我控制和調整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 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人們心情不好是正常的,但是切不可把這種不良情緒帶到交際中去,更不要無端地撒在他人身上。要加強思想性格的修養(yǎng),善于對壞心情進行自我約束和控制。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自我控制和調整是一種交際能力。
6.切勿好高騖遠對于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青春一代,總想強調“發(fā)揮個人特長”,或者當被領導批評時,總想和他理論一番,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但重要的是,我們怎樣才能處理好這樣的欲望同現(xiàn)實的沖突呢?青年人還容易走進一個誤區(qū),即輕視眼前工作,企求“好高騖遠”??摧p眼前工作,總認為懷才不遇,以為“大材小用”。對于年輕人來講,眼前的工作盡管比想象的要“差”,但比理想中的更為“現(xiàn)實”,就憑這一點也應該干好它,因為是大材還是小材,事實最有發(fā)言權。
7.完成工作應具備哪些良好心態(tài)面對繁重的工作,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喜歡自己的工作;制定完整的工作計劃;切忌急躁地進行超量的工作;端正工作態(tài)度;精通做好工作的應有技巧;從容不迫地工作;今日事今日畢。
8.在工作中控制情緒的技巧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時好時壞,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成功和快樂的要訣。實際上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的情緒,也就是我們心里的感覺,更能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02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保護技巧

《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技巧》有提及, 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關注學生的健康卻容易忽視自己的身心健康。然而,教師的身心健康是教學質量和生活質量的基礎。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教師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定期休息:就像學校的下課鈴聲提醒學生休息一樣,教師也應該隨著鈴聲“下課”,給自己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即使是簡單的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也能有效預防長期坐姿帶來的健康問題。
堅持運動:走路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運動方式。實踐表明,走路能夠幫助降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健康問題,同時還能提升心情,增強免疫力和記憶力。
做些輕松運動:如跳繩、轉頸、掄膊、轉腰、抬腿和提肛等小動作,這些都能在短時間內放松身心,提高身體機能,防止靜脈曲張和痔瘡等問題。
淋浴放松:每天睡覺前洗淋浴,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帶來快樂,是一種很好的放松保健方法。
通過這些輕松的運動和放松方式,教師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時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

教師常常要求學生下課到室外活動、放松眼睛、大腦和身體,目的是保護學生的健康,卻往往忽視了對自己的健康要求,有的教師甚至在辦公室一坐就是半天。這樣日積月累,本來好好的身體就變得到處不適了。所以,教師在親切關懷提醒學生的時候,不妨也提醒提醒自己,學校的下課鈴聲不僅要求學生到室外活動,同樣也催促教師休息。這時坐在辦公室里的您也應當隨著鈴聲“下課”休息一下,即使是站起身來轉轉頭、晃晃腰、甩甩手,舒展一下身體,也不會讓病魔過早纏身。
堅持走路上班,“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實踐表明:走路可走掉高血壓,走掉高血脂,走掉高血糖,走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走掉肥胖,走出好心情,走出好筋骨。走出免疫力走出好記性,走出好睡眠……走路的好處很多。每天堅持走路上班會使自己工作時精力更充沛,身心更加自然愉悅。
跳繩能夠促進心、肝、肺、脾、胃、腎等內臟器官的血液流通,加快新陳代謝,提高臟器的機能??梢蕴岣呱窠浵到y(tǒng)的靈敏度和反應速度,提高手、腳等各肢體器官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還能使大腦迅速消除疲勞,改善情緒,愉悅身心,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恢復活力。跳繩僅需一根繩和一小塊空地就可隨時進行鍛煉效果明顯。
1分鐘轉頸,頭盡量往后仰或轉動頸部,可防治頸椎病。教師批改作業(yè)、備課時,常常是頭向下傾,現(xiàn)在需要反方向練習。把頭往后仰,或轉動頸部,都能活動到頸部關節(jié),使頸部肌肉得到放松。
1分鐘掄膊,肩關節(jié)活動或搶胳膊,可防治肩周炎。教師寫板書或使用電腦時,肩周部肌肉和關節(jié)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tài),通過活動肩關節(jié),可以緩解此處關節(jié)和肌肉的不適。
1分鐘轉腰,身體盡量往后仰或轉動腰部,可防治腰椎病。身體向后仰時最好雙手叉腰作為支撐,轉動腰部可放松腰部關節(jié)及肌肉,全身會感到格外輕松,心情也會變得格外舒暢,精神狀態(tài)也會得到改善,使你全天都對所做的事情充滿熱情。
1分鐘抬腿,避免長時間站或坐,常做腳的抬高、放下練習,可防治靜脈曲張。將腿抬高高過心臟,并維持膝蓋彎曲,促進腿部血液循環(huán),并保持最舒適的姿勢,千萬不要因此而讓腿部僵直。
1分鐘提肛,提肛可防治痔瘡。長久坐立,肛門周圍肌肉因緊張而血液循環(huán)不暢,因而極易長痔瘡,而提肛運動是防治痔瘡的好方法。
經常洗淋浴,快樂研究專家艾麗卡·凱里斯說:“快樂和愉悅是通過水沖洗皮膚而產生的?!毖芯堪l(fā)現(xiàn)從上向下沖洗式的淋浴可以使體內的疲勞消失,大腦變得更清醒,從而使心情更愉悅,增強自信。因此每天睡覺前不妨洗淋浴,這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可以帶給我們快樂,是一種很好的放松保健方法。
總之,劇烈動作容易使身體產生疲勞感。通過一些輕松運動能使自己感覺更輕松自然,也有利于精神飽滿地投人到一天的工作中去。上面的幾個“小動作”,教師不妨一試。

03提高教師職業(yè)認同感與建立激勵制度

根據《教師積極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與訓練》中的相關信息, 為了提高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我們可以從社會氛圍、個體因素以及建立健全的激勵制度等多方面入手。
首先,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至關重要。當教師在全社會范圍內感受到尊重和重視時,他們的勞動成果得到認可,職業(yè)認同感自然會提升。
其次,教師的個體因素也不容忽視。積極的職業(yè)態(tài)度、和諧的人際關系、高度的自尊以及積極的歸因方式都有助于增強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這些因素能夠讓教師從工作中體驗到滿足和成就感,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職業(yè)。
最后,建立健全的教師崗位激勵制度也是關鍵。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滿足教師的不同需求,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例如,實施績效獎金制度可以激勵教師追求更好的教學成績,而工作職稱晉升制度、進修制度和表彰制度則能滿足教師的高層次需求,提升他們的職業(yè)滿足感。
綜上所述,通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教師的個體因素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我們可以顯著提高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進而提升整個教育事業(yè)的質量。

名無利且沒有尊榮的事! 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 總之在教師的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權力,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財富,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 ” 可見,教師的職業(yè)很平凡,平凡的職業(yè)只有得到社會必要的尊重,贏得必要的社會地位,才能使教師切實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才能激發(fā)他們對職業(yè)的認同和追求。
人們的社會地位是由他們的社會角色決定的。 社會對教師期望的多樣性、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社會角色的多重性。 正因為教師在社會中承擔了各種不同的角色,社會應依據角色的價值和意義,給予他們必要的理解和尊重,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了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些需要之間是層級遞進的關系。 其中尊重需要不但包括自我尊重方面,還包括社會尊重的需要,即社會的認可、被他人尊重等。 這些需要如果被滿足,也可以增強教師對工作的自信心,反之則會出現(xiàn)消極的工作情緒。 由此可見,社會對教師職業(yè)的尊重是影響教師對職業(yè)認同不可忽視的又一社會因素。
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是教師對于其從事的職業(yè)受內在經驗和外在規(guī)范影響,并對其心理起到指示性或動力性影響的一種心理過程。 教師對其職業(yè)內在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傾向,對其行為和知覺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能使教師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的自我效能感增強,能從工作中體驗到自我滿足,能使教師產生強烈的職業(yè)認同感。 教師的人際關系也是影響職業(yè)認同的重要因素。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間的合作以及與管理者、學生家長的融洽關系都能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和職業(yè)滿足感。
此外,教師的自尊水平與其職業(yè)認同感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關系。具有高自尊水平的教師能夠更積極地應對挑戰(zhàn),獲得較高的工作成就感和職業(yè)認同感。
歸因方式也是影響教師職業(yè)認同感的一個個體心理因素。積極的歸因方式能夠讓教師體驗到內心滿足感,從而更加認同自己的職業(yè)。
為了提高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我們可以采取多種策略。首先,要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和風氣,使教師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其次,教師應該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明確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和方向。最后,建立健全的教師崗位激勵制度也是關鍵。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職業(yè)認同感。
具體來說,物質激勵如績效獎金制度的實施可以激發(fā)教師的工作動機;而精神獎勵如工作職稱晉升制度、選拔擇優(yōu)的進修制度以及表彰制度等則能滿足教師的高層次需求,增強他們的職業(yè)滿足感。

相關知識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提升:策略與實踐
新時代教師心理健康素養(yǎng)提升策略
護理實踐中的心理健康支持與康復
心理韌性的培養(yǎng)與提升策略.docx
教師心理健康:標準、問題與維護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減壓維護策略論文
心理健康的守護者:自我調節(jié)的策略與技巧
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和調節(jié)策略.doc 文檔全文預覽
護士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與多角度實施策略
運動與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質量的雙重策略

網址: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提升:策略與實踐 http://m.u1s5d6.cn/newsview118581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