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MDT診療模式“挑戰(zhàn)”晚期腫瘤 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終獲無瘤狀態(tài)

MDT診療模式“挑戰(zhàn)”晚期腫瘤 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終獲無瘤狀態(tài)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1月08日 01:20

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已成為排名第二的惡性腫瘤。在初次確診的患者中,約有15%~25%的病例合并同時性肝轉移。手術切除是唯一有可能治愈此類疾病的手段。

日前,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東院腫瘤放射治療科、結直腸外科、肝膽外科等多學科共同為一名晚期結腸癌并多發(fā)肝轉移患者,在術前新輔助轉化治療成功后,完成結腸癌肝轉移同期機器人切除術,使患者達到無瘤狀態(tài)。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市立醫(yī)院普外科機器人手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多發(fā)轉移“不可切除”?術前新輔助“絕處逢生”

66歲的王先生因腹痛伴消瘦,于2023年12月確診晚期結腸癌并多發(fā)肝轉移。經(jīng)東院結直腸外科會診,考慮患者暫無明顯出血、穿孔及梗阻表現(xiàn),肝內轉移灶較大,且滿布左右肝,為不可切除病例。多學科(MDT)會診后決定,先行術前新輔助轉化治療,視治療情況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在東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周宓主任團隊的精心安排下,王先生接受了三個周期的化療聯(lián)合靶向術前新輔助治療。后經(jīng)結腸鏡、腹部強化CT、腹部MR、腫瘤標志物檢查等評估發(fā)現(xiàn),結腸原發(fā)灶及肝內轉移灶明顯縮小。

腫瘤放射治療科、結直腸外科、肝膽胰外科、醫(yī)學影像科等多學科立即啟動MDT會診,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患者轉化治療成功,結腸癌原發(fā)灶及肝轉移灶均達到可切除標準。為實現(xiàn)同期切除,手術更適合在機器人援助下完成。

多學科聯(lián)手,一次手術切除多處腫瘤

患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立即入住結直腸外科。經(jīng)過術前評估后完成圍術期準備,于2024年3月20日在全麻下接受了機器人援助下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肝葉部分切除及肝腫瘤局部切除術。手術分別由普外科中心主任兼結直腸外科付濤主任和肝膽胰外科史光軍主任擔任主刀,結直腸外科副主任劉超和薛英明博士、肝膽外科副主任醫(yī)師李鸞共同參與。

歷時4個多小時,手術順利結束,共切除含結腸腫瘤的右半結腸一段及腸系膜淋巴結20余枚、肝轉移瘤9個,術中出血僅100毫升。術后患者雖然經(jīng)歷了肝功能轉氨酶升高期和低蛋白期等,但經(jīng)過多學科協(xié)作組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術后第10天順利出院。術后病理提示:升結腸腫瘤浸潤至漿膜下,腸周淋巴結未轉移,兩側腸切緣無腫瘤累及;肝腫瘤9枚均為結腸癌轉移,肝腫瘤切緣均未見腫瘤累及,達到R0切除。

更精準、更微創(chuàng),結腸癌肝轉移可“治愈”

結直腸癌肝轉移同期機器人切除的病例選擇有嚴格的標準,肝轉移灶不能太大,病灶要位于周邊或局限于半肝,肝切除量不能超過70%以上,要求肝門部淋巴結、腹腔或其他部位轉移灶均可切除,符合以上標準的患者才考慮一期同步切除。選擇機器人同期手術,還要考慮原發(fā)灶和轉移灶完全切除(R0)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以及術者的手術經(jīng)驗等因素,強調多學科協(xié)作,共同制定最為合理的綜合治療方案。

采用機器人切除,可以讓患者免除多次手術的痛苦,具有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后可較早接受輔助治療等優(yōu)點。此外,相對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對于肥胖(尤其是男性)、低位或超低位直腸癌、多發(fā)肝轉移灶、困難部位肝轉移灶等的切除更具優(yōu)勢,開腹中轉率低、神經(jīng)保護好、多發(fā)及困難部位肝轉移灶切除成功率高。

傳統(tǒng)觀念認為,結直腸癌一旦發(fā)生肝轉移,已經(jīng)屬于晚期,生存時間不多,手術治療便不再有價值。此次結腸癌肝轉移手術的成功,得益于MDT診療模式的綜合診治、治療方案的精準設計,以及機器人微創(chuàng)技術、圍術期營養(yǎng)支持、臟器功能維持和快速康復理念的運用,未來可以為更多晚期結腸癌患者帶來希望曙光。

付濤 普外科中心主任兼東院結直腸外科主任 主任醫(yī)師 醫(yī)學博士 博士研究生導師

專業(yè)擅長:結直腸癌、胃癌、胃腸間質瘤和頑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療與綜合治療腹腔鏡、機器人結直腸癌與胃癌根治手術、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經(jīng)自然腔道的結直腸癌“無痕”手術,及便秘、疝的微創(chuàng)手術。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周三上午(東院)

史光軍 東院肝膽胰外科主任 主任醫(yī)師 醫(yī)學博士 博士研究生導師

專業(yè)擅長:肝膽胰脾外科常見病、疑難病的診治;對肝臟腫瘤、高位膽管癌和胰腺癌的手術術式規(guī)范,在機器人手術、腹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方面有豐富經(jīng)驗。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周三下午 周四下午(東院)

周宓 腫瘤中心東院腫瘤放射科主任 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業(yè)擅長:從事腫瘤治療20余年,擅長各種常見惡性腫瘤的放療、化療、靶向、免疫等綜合治療

門診時間:周三下午、周五上午(東院)

相關知識

打造腫瘤診療融合樣板 “全方位、全周期”呵護生命
肺癌晚期,腫瘤轉移腦,消瘦腿軟
腫瘤科主任醫(yī)師:Ⅲ期肺癌患者的治療目標是“治愈”!
AI如何助力重塑腫瘤診療模式
Nature:超50%晚期肝癌患者將獲益!EGFR抑制劑+侖伐替尼扭轉肝癌耐藥
茅益民教授:肝癌患者抗腫瘤藥物治療的藥物性肝損傷風險管理
打造“腫瘤全病程診療康復”第一品牌,為患者保駕護航
腫瘤患者運動治療專家共識
盤點:肝癌的“十大”有效治療方式,給不同時期的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世界癌癥日|胃腸道腫瘤確診時多屬中晚期,如何打贏?!拔浮睉?zhàn)?

網(wǎng)址: MDT診療模式“挑戰(zhàn)”晚期腫瘤 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終獲無瘤狀態(tài) http://m.u1s5d6.cn/newsview104844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