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的初步認識(各科臨床)
中醫(yī)內科疾病范圍很廣,可分為外感病和內傷病兩大類。一般來說,外感病主要指《傷寒論》及《溫病學》所說的傷寒、溫病等熱性病,它們主要按六經、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指導辨證論治。內傷病包括《金匱要略》與后世內科專著記述的臟腑經絡病和氣血津液疾病等,它們主要是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生理、病理指導辨證論治。外感病與內傷病,兩者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內傷病容易感受外邪,而外感病由邪氣稽留或余邪未盡,遷延日久則可進一步造成內傷。隨著學科分化與發(fā)展,中醫(yī)內科學已分為熱病、腦病、肺病、心病、脾胃病、肝膽病、腎病、老年病、腫瘤病等。
一、外感病證 是指感受外邪,正邪相爭,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所出現的一類病證。是指在原有內科疾病基礎上復感外邪所致的外感發(fā)熱,以及傷寒、溫病以外的常見外感病證,包括有:
1、感冒: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
2、外感發(fā)熱: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持續(xù)不降,伴有惡寒、面赤、煩渴、脈數等;
3、濕阻:主要表現為脘腹悶滿、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
4、痢疾:主要表現有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赤白膿血便等;
5、瘧疾:主要表現以寒戰(zhàn)、壯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為特征。
二、肺病證 是指在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影響下,造成肺臟功能失調和病理變化的一類病證。肺主氣,司呼吸,開竅于鼻,外合皮毛,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感受外邪,首先犯肺。所以多以氣機升降失常的證候為主,其常見的證候有肺氣虧虛,陰津虧耗,寒邪犯肺,邪熱乘肺,痰濁阻肺等。包括:
1、咳嗽:臨床以咳嗽、咯痰為主要表現;
2、哮?。褐饕憩F是發(fā)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3、喘證:主要表現有呼吸困難,甚則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等;
4、肺脹:臨床表現為喘息氣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滿,憋悶如塞,或唇甲紫紺,心悸浮腫等;
5、肺癰:臨床以發(fā)熱,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為主要表現;
6、肺癆: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等癥為主要表現,有傳染性;
7、肺癌:以咳嗽、咯血、胸痛、發(fā)熱、氣急為主要表現的惡性疾病。
三、心腦病證 指由于情志所傷,稟賦不足,年老體虛,久病失養(yǎng)等,引起心腦功能失常和病理變化的一類病證。心主血脈,主神明,心病的證候特征主要表現為血脈運行障礙和神志精神活動異常。腦為精明之府,又稱元神之府,腦病的證候特征亦表現為神志精神活動障礙。臨床常見的心腦病證其實證有痰火擾心,飲遏心陽,心血瘀阻及腦脈受損;其虛證有心腦氣血、陰陽不足及腦髓空虛等。包括:
1、心悸:主要表現為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
2、胸痹心痛:臨床以膻中或左胸部發(fā)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
3、眩暈:臨床上以頭暈、眼花為主癥的一類病證。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癥狀。
4、中風病: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
5、失眠: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
6、癡呆:以呆傻愚苯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志疾病。
7、癇病:是以突然意識喪失,發(fā)則仆倒,不省人事,兩目上視,口葉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時蘇醒,一如常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發(fā)作性疾病。
8、癲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不關心,沉默癡呆,喃喃自語,出言無序,靜而多喜多動為特征的臨床常見多發(fā)的精神病。
9、狂?。喊l(fā)精神亢奮,狂躁不安,罵詈毀物,動而多怒,甚至持刀殺人為特征的精神病。
四、脾胃腸病證 指在感受外邪、內傷飲食、情志不遂、臟腑失調等病因的作用下,發(fā)生在食管、脾胃、腸道的一類內科病證。脾胃同居中焦,功能各異。胃主納,脾主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共同完成生化氣血之功。腸為腑,以通為順,司傳導之能。脾病多虛,有氣虛、陽虛之分,脾為陰土,易被濕困而失健運;胃病多實,常為寒熱、飲食所傷,胃為陽土,易化燥傷陰,亦可因燥屎內結,而致腑氣不通。主要疾病有:
1、胃痛: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處疼痛為主癥。
2、痞滿:是胸腹痞悶滿脹不舒的一種自覺癥狀。
3、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發(fā)生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4、嘔吐:以胃中之物從口吐出為主在表現。
5、呃逆: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止為主要表現的癥證。
6、噎膈: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順,甚則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
7、泄瀉: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特征。
8、便秘:主要表現為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
五、肝膽病證 是指在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影響下,造成肝與膽功能失調和病理改變的一類病證。肝主疏泄又主藏血,體陰而用陽,所發(fā)肝病的證候學特征以實為主,常見的證候有肝氣郁結,肝火上炎、肝風內動。但在實的基礎上又可形成虛或本虛標實,從而表現肝陽上亢、肝陰不足等。肝與膽相表里,所以膽的病變常與肝密切相關,膽病可以及肝,肝病也可以及膽,甚至肝膽同病。主要疾病有:
1、黃疸:以目黃、身黃、尿黃為主要表現。
2、脅痛: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
3、膽脹:主要表現為右脅脹痛。
4、鼓脹:主要表現為腹脹大如鼓、皮色蒼黃、脈絡暴露。
5、肝癌:主要表現為右脅腫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黃疸或昏迷等。
六、腎膀胱病證 指在外感或內傷等因素影響下,造成腎與膀胱功能失調和病理變化的一類病證。腎為先天之本,藏真陰而寓真陽,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腎病的證候特征以虛為主,常見的證候有腎氣不固、腎陽虛衰、腎陰虧虛,但在虛的基礎上又可形成標實,從而表現為陽虛水泛和陰虛火旺。膀胱與腎相通,所以膀胱病變每與腎的氣化失常密切相關,若膀胱氣化失司,可致尿量、尿次和排尿的改變。主要疾病有:
1、水腫:主要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征。
2、淋證:主要表現階為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煞譃槭堋饬?、膏淋、勞淋、熱淋、血淋。
3、癃閉:主要表現為尿量減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
4、關格:以小便不通與嘔吐并見的病證。
5、遺精:指為因性生活而精液頻繁遺泄的病證。有夢而遺精,稱為夢遺;無夢而遺精,甚至清醒時精液流出,稱滑精。
6、陽痿:主要表現為陽莖萎軟不舉,或臨房舉而不堅。
七、氣血精液病證 指在外感或內傷等病因的影響下,引起氣、血、津液的動行失常,輸布失度,生成為足,虧損過度,從而導致的一類病證。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臟腑的生理現象、病理變化,均以氣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津液是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也是維持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津液代謝失常多繼發(fā)于臟腑病變,而它又會反過來加重臟腑病變,使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包括:
1、郁?。褐饕憩F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
2、血證: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諸竅,或下泄于前后二陰,或滲出于肌膚,所形成的疾患,統(tǒng)稱為血證。
3、汗證:由于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
4、消渴:主要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
5、內傷發(fā)熱:以發(fā)熱為主,起病較緩,病程較長。
6、虛勞:是以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陰陽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虛弱癥候的總稱。
7、積聚:主要表現為腹內結塊,或脹或痛。
8、厥證:以突然發(fā)生的一時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病證。
9、肥胖:體重超過標準體得20%以上,并多伴有頭暈乏力、神疲懶言、少動氣短等癥狀。
八、經絡肢體病證 系指由于外感或內傷因素,導致經絡肢體機能失調,出現有關病理變化,而形著于外的一類疾病。經絡是人體的氣血、營衛(wèi)、陰陽循行之路徑,又是聯(lián)絡機體內外縱橫交錯的網絡系統(tǒng)。其與肌肉、骨骼、血管、臟器、神機等以渾然一體的姿態(tài)維持著生命。它參與生理、病理及治療的全過程,能反映證候、感應傳導,調整陰陽、寒熱、虛實、表理之平衡。肢體即四肢和外在軀體具有防御外邪、保護內在臟器組織的作用,在生理上以通為順,在病理上瘀滯而為病。所以,經絡肢體疾病的證候學特征以郁痹與虧虛為主。包括:
1、頭痛:,是由于外感與內傷,致使脈絡絀急或失養(yǎng),清竅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覺頭部疼痛為特征的病證。
2、痹病:機體正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邪氣乘虛而入,致使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引起相關系統(tǒng)疾病的總稱??煞譃樾斜?、痛痹、著痹、熱痹、尪痹等。
3、痙?。褐饕憩F為項背強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張等。
4、痿?。褐钢w筋脈弛緩,軟弱無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縮或癱瘓的一種病證。
5、顫震:以頭部或肢體搖動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
6、腰痛:以腰部一側或兩側疼痛為主要癥狀。
先生對中醫(yī)思維方式有何見解?不妨談談。
志一兄你好,中醫(yī)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它的辯證論治另到每一個病證都無所遁形,以標本兼治的優(yōu)勢治療著每一個疑難雜證.它和西醫(yī)是兩個不同的醫(yī)學理論體系.雖是這樣,也不能將雙方對立起來,用一方取代另一方.同時中醫(yī)也要進步,不要守舊而不創(chuàng)新,要做到真的見病不治病.
千塵子好,君真是虔誠之子。中西醫(yī)不應該對立,也沒有對立的道理,只是現在是西醫(yī)的天下,中醫(yī)為求生存,不得不奮起吶喊。我認為現階段西醫(yī)從其理論實踐出發(fā)借鑒中醫(yī)的認識方法,中醫(yī)從中醫(yī)的理論實踐出發(fā)吸收西醫(yī)的可取之處,較為切合現實。
相關知識
《中國臨床合理補充葉酸多學科專家共識》在京發(fā)布
臨床快訊:天津正規(guī)的男科醫(yī)院排名
臨床快訊:天津正規(guī)男科醫(yī)院排名
將數據用于臨床,「米帝科技」為何說“1÷0=∞”?
臨床速讀:天津男科醫(yī)院排名
特醫(yī)食品在臨床中的需求及管理
【專家共識】卒中后失語臨床管理專家共識(2022)
2016 年法國婦產科協(xié)會肩難產臨床指南解讀
臨床速讀:天津 男科醫(yī)院排名
西安高新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獲批市級臨床重點建設專科
網址: 中醫(yī)內科的初步認識(各科臨床) http://m.u1s5d6.cn/newsview10328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