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中醫(yī)小兒篇:辨識體質,養(yǎng)護有方

中醫(yī)小兒篇:辨識體質,養(yǎng)護有方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31日 21:36

流感來了,有些寶寶中招了,有些順利過關。有些寶寶容易感冒咳嗽,有些寶寶容易發(fā)熱喉嚨痛;有些容易腹瀉,有些容易便秘;有些容易過敏起皮疹,有些容易積食舌苔厚……

緣何個體差異這么大,小兒體質從中作梗!什么是小兒中醫(yī)體質?如何辨識體質?如何調理體質?本期為您答疑解惑。

春季是孩子調養(yǎng)體質的黃金期,很多家長趁這段時間想盡辦法給孩子“補身體”,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長得又快又好。

然而,您知道嗎?不同的體質,會表現出不同的身體狀態(tài),那么,調養(yǎng)原則也就各不相同了。不同體質特點的孩子易患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宜忌也各不相同。

由于小兒的體質與成人有所不同,中醫(yī)常將小兒五臟特點歸納為“心肝有余,肺脾腎不足”。

01

“心有余”

在生理上表現出小兒神思敏捷,聰明好奇,病理上可表現為煩躁、夜啼和口舌生瘡等心火有余的實證,尚有心氣不足,心神怯弱,易受驚嚇的虛證一面。

02

“肝常有余”

小兒時期少陽升發(fā)之氣旺盛,如草木方萌、欣欣向榮,病理意義主要為小兒患病后,肝木之氣易亢旺而動風。病理上起病急驟可見高熱驚厥、肢體抽搐神志昏迷等癥狀,起病緩慢可見性情急躁、好動不靜、兩眼時眨、手足蠕動等癥狀。

03

“脾常不足”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小兒生長發(fā)育旺盛,對水谷精微的需求較成人為多,然小兒脾胃薄弱,飲食稍增,則易引起運化失常。運化不足,飲食停滯,短期內多生腹脹、大便不調諸癥,長期則更傷脾胃,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氣血生化乏源,又易導致氣血兩虛的病證,臨床多見面色萎黃、四肢痿軟乏力等。

04

“肺臟嬌嫩”

小兒肺臟尤嬌,衛(wèi)外不固,易受侵襲。在病理上表現為易傷難調。常見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及肺炎喘嗽等。

05

“腎常虛”

小兒腎陰腎陽均未充盈、成熟,因此要注意對小兒腎陰腎陽的固護,讓它逐漸充盈成熟而不可克伐。腎精不足可導致各種疾患,如佝僂病,遺尿等。

圖片

中醫(yī)體質辨識

針對小兒積食調理

針對不同體質,積食的辨證及調理重點也會有所差別。

平和質

體質表現:生長發(fā)育旺盛,面色紅潤有光澤,形體適中,精力充沛;語聲響亮;飲食、睡眠正常;生病較少,康復較快,二便如常。

平和質小兒積食調理重點:平和質兒童發(fā)生積食原因主要在于飲食不節(jié)制,吃太多乃至暴飲暴食,導致積滯產生。

平和體質調理小兒積食,只需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短期內就可以消除積食。小兒脾常不足,如果伴隨脾虛夾積證,在消除積食之后還要花一段時間養(yǎng)護脾部,實現標本兼治。

陰虛質

體質表現:體型瘦削,生長發(fā)育欠佳;手足心熱,口干咽燥,胃口不好;睡覺時出汗;個性外向、易急躁,大便干。

陰虛質小兒積食調理重點:陰虛質兒童發(fā)生積食原因在于飲食上吃辛辣、油膩、甜食過多,導致氣機郁滯化熱,體質之熱與外食化熱相合,加劇癥狀。

陰虛體質化解小兒積食,主要是消導、清熱,同時需要通過飲食、情志方面著手調理,飲食上少吃肥甘厚膩,多吃甘涼滋潤食品如綠豆、冬瓜、胡蘿卜、梨與百合等。

氣虛質

體質表現:元氣不足,疲乏倦怠,短氣乏力,面色萎黃無光澤,體型瘦削或者虛胖;平時容易感冒,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性格內向。

氣虛質小兒積食調理重點:氣虛體質兒童臟腑功能減弱,飲食入胃,脾氣不足,導致運化無力,食積成滯,所以氣虛體質兒童多表現為脾虛夾積之證。

對于氣虛質兒童,化解積食需要益脾氣、加強御邪,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吃營養(yǎng)豐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適度進行體育運動,多曬太陽。

陽虛質

體質表現:陽氣不足,手腳冰涼,畏寒四肢冷,面色萎黃,晚上睡眠不安穩(wěn);個性內向;胃口不好,容易腹脹,易水腫、腹瀉。

陽虛質小兒積食調理重點:脾陽不足,溫煦失常,內傷乳食后難以消解,形成脾虛夾積證。

陽虛質兒童調理積食,需要在消食導滯的基礎上溫運脾陽。配合日常調理,飲食上需少吃寒涼食物,適量吃一些牛羊肉、大棗、蓮藕、核桃等甘溫食物,避免在寒冷環(huán)境中激烈運動,如冬泳、滑雪等。

氣郁質

體質表現:氣機郁滯,情緒憂郁低沉,焦慮易驚,內向敏感;體型多見偏瘦者。

氣郁質小兒積食調理重點:橫逆犯脾,脾氣虛弱,納運功能受損,造成脾虛夾積之證。

氣郁質兒童調理積食,需要消食導滯,疏肝解郁,日常可多聽舒緩音樂,形成自我積極暗示,舒緩情志。

濕熱質

體質表現:臉上容易出油,口苦,舌苔黃膩,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易躁,睡時易驚怕熱;體型偏瘦;易有熱淋、癤瘡等。

濕熱質小兒積食調理重點:脾喜燥惡濕,濕多脾弱,積滯易生,加上體熱,積更容易化熱。

濕熱質兒童化解積食,需要消滯化濕,日常飲食上可多吃清濕熱的食物如赤小豆、蓮子、薏米等,可用陳皮泡水,日常注意規(guī)律作息,運動上可多做有氧運動。

而痰濕質、血瘀質、特稟質三種體質類型,在研究的統(tǒng)計分析中,與積食證型沒有明顯的關聯。

小兒消化不良

醫(yī)案一則

病史:方童 7歲自幼受父母寵愛,飲食不節(jié),饑飽無常,炙煿太過,零食飲料不斷,以致脾胃受損,脘腹痞胩,納呆難消,時有噯氣,大便干溏交雜,形體日瘦,抵抗力減退,經常感冒發(fā)熱,扁桃體腫大。兒童醫(yī)院診為“消化不良”,西藥助消化,臨時緩解,中藥消食導滯,食納更差。其母治療有效,隨來門診。

檢查:苔薄黃膩,脈沉細弱。面黃肌瘦,見有花斑,鞏膜黑點,爪甲白斑。腹賬無觸

痛,肝脾未觸及。

辨證:飲食無度,脾胃損傷,脾運失健,納呆難消,脘脹痞脹,苔膩脈弱。胃納失降,噯氣時作。病位中焦,證屬脾虛停食。

診斷:食阻,脾虛失健,胃脘停食證。小兒消化不良。

治法:健脾和胃,消食除賬,宜《證治準繩》“健脾丸”化裁,改為湯劑。

處方:白術10g 云苓 10g 陳皮 10g 焦三仙 30g 黨參10g 山藥5g 砂仁5g 肉豆蔻 5g 黃連5g 木香 5g 甘草5g

結果: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7劑,脘脹明顯減輕,食納始增,噯氣已止,大便正常。脾運復健,胃已和降,守法增健運之力,上方加扁豆衣10g、萊菔子 5g,續(xù)進7劑,脘脹消失,食納大增。囑其注意飲食,常食山楂糕加以調養(yǎng)。

按語

飲食不節(jié),是小兒停食的主因,但有虛實之別。病程短者,便干,以實證為主,可以單純消食導滯;病程長者,便溏,則以虛證為主,消導過度,反傷脾運,宜健脾消食。本案證屬脾胃虛弱而食積內停。一邊用“四君子湯”方意,補氣健脾,再入溫脾的豆蔻、山藥,醒脾的木香、砂仁,共輔脾運之健。食陽化熱居多,用黃連清熱又能止污,還是寒性反佐。焦三仙是小兒停食的必用之藥。復診時再增健運,加人扁豆衣、萊菔子,脾運得健,食阻才消,這是脾虛食阻的取效關鍵。小兒停食多發(fā),常吃山楂糕、果丹皮、紅果醬等,既代零食,又除停食,一舉兩得。

相關知識

中醫(yī)體質辨識小結
健康小屋中醫(yī)體質辨識儀辨識人體體質
亞健康中醫(yī)體質辨識與調理
【中醫(yī)體檢】—體質辨識
中醫(yī)體質辨識.doc
中醫(yī)體質辨識整體觀念
中醫(yī)內科體質辨識
中醫(yī)九種體質辨識調養(yǎng)方法
老中醫(yī)體質辨識總結
直播預告丨調理小兒體質 中醫(yī)養(yǎng)護有方

網址: 中醫(yī)小兒篇:辨識體質,養(yǎng)護有方 http://m.u1s5d6.cn/newsview96347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