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心態(tài)決定健康:積極心態(tài)如何影響健康

心態(tài)決定健康:積極心態(tài)如何影響健康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1日 12:59

心態(tài)決定健康

MIND OVER MATTER

David Robson 文 | New Scientist

mints 編譯

僅僅改變你的態(tài)度,就會讓你變得更輕盈,更苗條,壓力更小,甚至更年輕。

——David Robson

我們的心智(mind)并不僅僅是被動的觀察者;實際上,我們的心智可以改變現(xiàn)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明天體驗到的現(xiàn)實,是我們今天所持心態(tài)的產物。

這就是斯坦福大學心身實驗室負責人Alia Crum在今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對全球推動者所說的。這聽起來像是新時代的胡說八道,但是,Crum可以用確鑿的證據(jù)支持她的說法,證據(jù)表明心智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有著神秘的影響。

斯坦福心身實驗室負責人Alia Crum博士

Crum開創(chuàng)性研究的靈感來自于她自己作為兒童體操運動員和大學冰球運動員的經驗。她說:“你每天都可以保持相同的身材,但是你的心態(tài)會對你的表現(xiàn)和體能產生戲劇性的影響?!?/p>

Crum曾經很困惑——心態(tài)為什么會影響身體狀況?作為一名心理學學生,Crum在閱讀了大量與安慰劑效應有關的文章后恍然間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的期望能夠影響藥物的有效性,也許類似的情況也會在其他情況下起作用。

按照這個想法,Crum和其他人發(fā)現(xiàn)心態(tài)會影響一切:從你的體重、體能、失眠、壓力,到身體損傷,甚至能影響你的壽命。結果是,即便兩個人的基因和生活方式相同,但其中一個人最終會比另一個人更健康,這僅僅歸功于他們的想法不同。

一、安慰慰劑效應和反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是大多數(shù)臨床藥物試驗使用的惰性藥丸。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兩組:一半服用測試藥物,其余的服用外觀相同的糖丸。沒有活性成分的安慰劑不會有任何作用。

然而,安慰劑經常會帶來可測量的改變:引發(fā)天然止痛藥的釋放,降低血壓。這都是源于人們的期望。即便患者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劑,他們有時也會收獲這些好的結果。

從不利的方面看,我們對藥物的預期也會產生副作用,包括惡心和皮疹。這就是安慰劑效應“邪惡”的孿生體,即“反安慰劑效應”。參見專欄《日常生活中的安慰劑效應 & 巫毒的科學》。

當Crum得知這些效應有多強大時,她的困惑消散了。她說:“讓我最吃驚的事實是,我們很少了解并利用這些效應來改善健康和福祉”。政府花費巨資鼓勵我們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如果我們通過安慰劑和反安慰劑效應的心理過程影響藥物療效,其結果是促進了還是削弱了療效呢?過去十年,她一直在調查這些可能性。

Crum的酒店清潔實驗

Crum最初的實驗是研究84家酒店的清潔工的身體狀況。她懷疑他們當中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運動,而且這種不知情的狀況影響了他們從這些運動中獲益。為了操縱他們的心態(tài),她對一半人說,他們工作需要大量的運動——例如,使用吸塵器每小時會燃燒200卡路里——并且對他們說,他們工作中的運動完全符合美國外科醫(yī)生的鍛煉建議。

一個月后,盡管他們飲食和工作以外的活動沒有改變,但那些收到這些信息的員工的體重減輕了大約1公斤,血壓也恢復正常。其他小組成員的指標沒有顯著性差異。誠然,這是一項小型研究,Crum沒有記錄實際的行為。她說:“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鋪床時動作稍微夸張了點”。

然而,Crum和同事Octavia Zahrt后續(xù)進行的一項研究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人們的期望直接影響了身體對鍛煉的反應。

這項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自于對6W多人長達21年的健康監(jiān)測。Zahrt發(fā)現(xiàn),參與者和一般人比較后的的感覺到的“體能知覺”和他們花在鍛煉上的時間相比,能夠更好的預測他們死亡的風險。重要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調查期間不時地佩戴了運動手環(huán)——然而,在考慮了他們的實際身體活動之后,他們體能知覺的影響仍然存在??傮w而言,與那些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更活躍的人(不管他們的日常鍛煉是什么)相比,那些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持更悲觀看法的人在調查中死亡的可能性高出了71%。

這些是如何起效的仍然是個迷。我們知道大腦可以通過自主神經系統(tǒng)直接控制血壓。此外,Crum還懷疑,不太了解自己的體能可能會引發(fā)炎癥、并釋放像皮質醇這種促進身體運動反應的激素。她的團隊正在研究各種可能的機制,但是她說,目前還不能利用這些效應。Crum說,她自己遵循的不是欺騙自己的健康,而是要確保你自己不會低估自己已做的運動。你也應該避免和同齡人進行比較來挑剔自己,尤其是那些運動量極大的人。

意大利都靈大學醫(yī)學院的Fabrizio Benedetti十分贊賞這項研究的成果。Benedetti說:“Crum的工作非常有趣,無論從醫(yī)學角度,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她研究健康的方法都很重要”。他強調,我們需要謹慎地考慮影響日常健康的諸多變量,但是他認為:“我們可以從這些研究中學到很多心身聯(lián)系的機制、含義和應用”。

二、饑餓激素與壓力預期

Crum證明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可能損害我們健康的各種方式。例如,減肥的努力可能會因為節(jié)食效應而遭到破壞。2011年,Crum為志愿者提供了一杯奶昔,然后測量了他們的“饑餓激素”水平,通常來說,饑餓激素的水平會在飯后下降。雖然每個人都喝了同樣的奶昔,但研究人員告訴一部分人,這是低卡路里的健康食品。研究人員同時引導另一些人相信他們正在放縱地享受。影響是驚人的——那些自以為喝了低卡路里奶昔的人,他們隨后的“饑餓激素”水平明顯較高,這讓他們感覺不是很飽。

“饑餓激素”不會自己影響食欲,而是通過發(fā)出食物匱乏的信號來影響食欲。這種激素也能夠減緩新陳代謝,讓身體儲存脂肪而不是燃燒脂肪。在資源稀缺的時候減少能源消耗是具有進化論意義的,但是在我們試圖減肥時,這就是一個壞消息。Crum說:“當人們認為他們吃得很健康的時候,就和剝奪感發(fā)生了聯(lián)系。”她建議節(jié)食者應該培養(yǎng)一種“放縱的心態(tài)”,品嘗食物的質地和味道。

非節(jié)食者也可能成為這種效應的犧牲品。當我們飲用含糖飲料時,我們的大腦似乎沒有認識到液體是能量的來源,不會相應地調整消化,于是我們以后吃得更多,吃得比相同卡路里的固體食物還要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期望來顛覆這種影響。

碳酸飲料迷惑了你的大腦,這就是為什么它們不會像固體食物那樣讓你充滿活力。

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的Richard Mattes在一項實驗中讓人們相信能量飲料一旦到達胃部就會凝固。最終導致被試“饑餓激素”水平的降低,他們進食后,胰島素的反應也更高了,而且飲料在他們的胃里停留的時間更長——所有這些都讓他們感覺更飽。Mattes說:“隨后幾天,被試的能量消耗都減少了”。

Crum也一直在調查壓力預期對我們的影響。眾所周知,慢性壓力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高血壓和免疫系統(tǒng)受損。但是對壓力本身的恐懼會加重它的有害影響嗎?

為了找出答案,Crum首先讓學生對諸如“壓力耗盡我的健康和活力的體驗”以及“壓力增強我的表現(xiàn)和生產力的體驗”之類的陳述進行評分,以此來評估學生的態(tài)度。然后她告訴他們,他們必須做一個簡短的陳述。面對這種景象時,那些認為壓力減輕了、而不是增強的人們表現(xiàn)出了最大的生理反應,包括壓力激素皮質醇更大的波動。

通常認為這些壓力反應對健康的影響最具破壞性。然而,實際上適度的壓力反應可以改善健康,觸發(fā)細胞生長所必需的激素的產生等等。Crum說:“有很多公共健康信息提醒我們注意壓力的影響,但它是片面的,并且樹立了壓力使人虛弱的思維定勢,而實際上有很多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僅僅認識到壓力不是破壞性的,就能夠幫我們身體以應對之。

在觀看了一段壓力如何提高注意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視頻后,Crum的被試在壓力下展示了更佳的荷爾蒙反應,其特點是皮質醇水平適中,促生長激素水平升高。

三、一直都很疲憊?

強調壓力的各種危險可能有助于解釋一些失眠現(xiàn)象。大約四分之一的人對自己睡眠質量的看法和那些可能會對他們產生顯著影響的實際睡眠情況無關?!氨г顾煤玫娜恕保悄切┱J為自己有失眠癥的人,即使他們夜間大腦的活動監(jiān)測表明他們情況并非如此——最有可能出現(xiàn)諸如白天疲勞、高血壓、抑郁和焦慮等癥狀。相比之下,“不抱怨的失眠者”顯然沒有不良影響。阿拉巴馬大學的Kenneth Lichstein說:“擔憂睡眠不好比睡眠不足更具病原性。

可能是白天的疲勞導致了失眠,而非失眠導致疲勞。但是,至少有一項研究可以部分支持安慰劑效應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僅僅激發(fā)參與者認為他們睡眠不佳或不同,就會嚴重影響第二天的認知功能。

“你不需要去健身房鍛煉身體?!?/strong>

所有這些發(fā)現(xiàn)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重新評估我們的心態(tài)。但也許最具挑釁性的研究是對老齡化的研究——一些有力的證據(jù)表明消極信念會剝奪你幾十年的陽壽。

Langer的積極心態(tài)實驗

最早的線索出現(xiàn)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哈佛大學的Ellen Langer(Langer后來和Crum合作進行了酒店清潔研究)帶著一群退休人員去新罕布什爾州的修道院,告訴他們在逗留期間表現(xiàn)得像年輕22歲。靜修的地方裝扮成了1959年的樣子,那里滿是那個時代的音樂、電影、雜志和書籍。只是他們的房間里沒有鏡子,只有他們年輕時候的照片。僅僅5天后,這些退休人的關節(jié)炎已經好轉,他們的站姿更挺拔,他們的思維——通過智商測試——更加敏銳。

在這項研究的啟發(fā)下,其他團隊的研究已經表明,隨著時間的流失,我們的態(tài)度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總的來說,那些積極面對衰老的人比那些把衰老和脆弱聯(lián)系起來的人平均多活了7.5年。對衰老的負面看法不僅僅是身體健康欠佳的結果,也可以預示長達38年后生病的情況。

不可否認,對衰老持悲觀態(tài)度的人缺乏活力,不太可能在需要時尋求醫(yī)療保健。然而,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不能完全解釋對健康的影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似乎那些對衰老更樂觀的人,會有更小的壓力反應,并且不太可能發(fā)展成炎癥——這兩者都意味著他們老得更慢。耶魯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Becca Levy發(fā)現(xiàn)這些人往往具有更長的端?!旧w末端的保護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端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磨損,年齡的尺度也是如此。那些對衰老持否定態(tài)度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癥的可能性也較低。

年齡歧視是根深蒂固的。Levy說:“我們知道3歲或4歲的孩子已經融入了他們文化的年齡刻板印象”。但她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的態(tài)度是可以改變。其中一項研究是讓61~99歲的參與者玩電腦游戲,同時,像“聰明”、“成熟”和“有經驗”這些和年齡相關的積極詞匯,會短暫的閃現(xiàn)在屏幕上。盡管他們沒有刻意的有意識記錄這些單詞,但是經過四個療程后,他們對于衰老的看法有了顯著改善,他們的身體健康也得到了改善。令人驚訝的是,包括行動能力增加在內的益處,超過了六個月的體育鍛煉的效果。

難怪一些研究人員呼吁開展教育,讓人們了解年齡歧視的危害。Levy說:“意識到這些刻板印象、質疑它們、并培養(yǎng)對這些刻板印象的抵抗力——這是人們在任何年齡都可以學習的非常棒的技能?!?/p>

當然,積極心態(tài)不是萬能藥。但是這些發(fā)現(xiàn)可以幫助我們通過鍛煉、均衡飲食、放松和睡個好覺來實現(xiàn)健康生活方式的努力中獲得更多的益處。Crum說:“我們具有的思維定式是很重要的,并且通過選擇更有用的心態(tài)來增強我們的能力。”Ψ

David Robson是倫敦的自由撰稿人。

課程推薦

相關知識

心態(tài)決定健康:如何保持積極心情迎接每一天?
心態(tài)健康,身體更健康:積極心態(tài)對健康的正面影響!
心理健康:我們如何建立積極心態(tài)
心態(tài)是如何決定健康的?
挫折對心理狀態(tài)有何影響?如何積極應對挫折以保持心理健康?
瘦身與心理健康:如何保持積極心態(tài)
心理健康與積極心態(tài)之間的關聯(lián)是什么?如何塑造積極心態(tài)?
康復治療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重建信心與積極態(tài)度
心態(tài)決定一切,情緒穩(wěn)定是健康的基石,如何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呢?
如何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網址: 心態(tài)決定健康:積極心態(tài)如何影響健康 http://m.u1s5d6.cn/newsview69859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