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
黃花菜,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黃花菜HemerocalliscitrinaBaroni的全草。具有散瘀消腫,祛風(fēng)止痛,生肌療瘡之功效。用于跌打腫痛,勞傷腰痛,疝氣疼痛,頭痛,痢疾,及瘡瘍潰爛,耳尖流膿,眼紅癢痛,白帶淋濁。
別名
臭矢菜、羊角草、向天癀、黃花蝴蝶草、蠔豬鉆床
功效作用
用于跌打腫痛,勞傷腰痛,疝氣疼痛,頭痛,痢疾,及瘡瘍潰爛,耳尖流膿,眼紅癢痛,白帶淋濁。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或研粉撒敷。
鮮花不宜多食,特別是花藥,因含有多種生物堿,會(huì)引起腹瀉等中毒現(xiàn)象。
《臺(tái)灣藥用植物志》:“煎服為腸部疾患良藥,治疝痛及痢疾。外敷頭痛,亦為僂麻質(zhì)斯之擦劑?!薄埃乐蓿┩寥艘匀~為引赤藥或耳炎之糊劑;葉液汁混椰子油治耳炎膿?!?/p>
臨床應(yīng)用
藥膳食療:
黃花菜粥:
功效:清熱、消腫、利尿、養(yǎng)血、平肝。適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等。
原材料:鮮黃花菜50g(干品20g),粳米50g,食鹽適量。
做法:將黃花菜用開水焯過,清水浸泡后加水適量煎煮,隨后將泡過的粳米加入,煮成稠粥。
用法:吃菜喝粥,每日1次。
1、治跌打腫痛,勞傷腰痛:用臭矢菜鮮全草搗爛外敷。
2、治瘡瘍潰爛:用臭矢菜全草水煎外洗,并用全草研粉撒布患處。(1-2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3、治勞傷過度,肢體無力:黃花菜鮮全草30g,水煎,沖紅糖,早晚飯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芥菜等物。(《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藥材鑒別
花呈彎曲的條狀,長(zhǎng)約10cm。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濕潤(rùn)展開后呈喇叭狀,花被管較長(zhǎng),先端6裂;雄蕊6.有的基部具細(xì)花梗。質(zhì)韌,氣微香,味微甜,涼。
植物學(xué)信息
黃花菜,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m。全株密被粘質(zhì)腺毛與淡黃色柔毛,有惡臭氣味。葉為具3-5(-7)小葉的掌狀復(fù)葉;葉柄長(zhǎng)2-4cm;小葉倒披針狀橢圓形,中央小葉長(zhǎng)1-5cm,寬5-15mm,側(cè)生小葉依次減小,邊緣有腺纖毛。花單生于葉腋,于莖上部逐漸變小,但近頂部則成總狀或傘房狀花序,花梗纖細(xì),長(zhǎng)1-2cm;萼片狹橢圓形至倒披針狀橢圓形,長(zhǎng)6-7mm,寬l-3mm,有細(xì)條紋,背面及邊緣有粘質(zhì)腺毛;花瓣淡黃色或橘黃色,倒卵形或匙形,長(zhǎng)7-12mm,寬3-5mm,基部楔形至多少有爪;雄蕊10-20,花絲比花瓣短,花期時(shí)不露出花冠外;子房無柄,圓柱形,長(zhǎng)約8mm,除花柱與柱頭外密被腺毛,花期時(shí)亦不外露,子房頂部變狹而伸長(zhǎng),花往長(zhǎng)2-6mm,柱頭頭狀。果直立,圓柱形、密被腺毛,長(zhǎng)6-9cm。中部直徑約3mm,成熟后果瓣自先端向下開裂,表面有多條多少呈同心彎曲縱向平行凸起的棱,宿存的花柱長(zhǎng)約5mm;種子黑褐色,直徑l-1.5mm,表面約有30條橫向平行皺紋。無明顯花果期,通常3月出苗,7月果熟。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