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當前位置: 首頁?研究生培養(yǎng)? 導師簡介 田懷玉 發(fā)布時間:Sat Oct 10 08:47:00 CST 2015

個人簡介
田懷玉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入選長江學者特設崗位、青年長江學者、軍隊高層次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工程帶教導師、牛津大學馬丁學者。獲“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北京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蓋茨基金會青年科學家獎”等科技獎項,“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教育部中央高校優(yōu)秀青年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負責人。擔任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shù)據(jù)分析專家。
主要研究內(nèi)容
主要從事數(shù)理模型認識傳染源的演變和傳播研究。建立的方法被應用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技術指南以及全球研究路線圖;研究成果被用于我國重大疫情預測與干預措施效應評價、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保障;代表性成果整篇編入美國科學促進會K12教材Science in the Classroom;系列工作被Science、Nature、PNAS選為研究亮點并專題評述;研究獲得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
代表性論著
1.Yang L et al. (2023) Association of vaccination, international travel,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measures with lineage dynamics of SARS-CoV-2. PNAS 120: e2305403120. (“invited commentary”,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Population Immunity and Viral Dynamics, PNAS, 120: e2312198120)
2.Brownstein J et al. (2023)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nfectious-disease surveillance. NEJM 388: 1597-1607.
3.Chen Y et al. (2022) 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COVID-19-related disruption on dengue transmission in south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 a statistical modelling study.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2: 657-67 (“Cover Story”; “invited comment”,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2: 570-71;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2:763)
4.Tian H* et al. (2020) An investigation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the first 50 day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 Science 368: 638-42 (Selected to be included in “Science in the Classroom”)
5.Yang Q et al. (2020) Assessing the role of live poultry trade in community-structured transmission of avian influenza in China. PNAS 117:5949-54 (“From the Cover”, PNAS, 117:5546; “Research Highlight”, Nature, 579:176)
6.Tian H* et al. (2018) Urbanization prolongs hantavirus epidemics in cities. PNAS 115:4707-12
7.Tian H* et al. (2018)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re-emerging rabies in domestic dogs of rural China. PLOS Pathogens 14:e1007392 (“Research Highlight”, PLOS Pathogens)
8.Tian H et al. (2017) Interannual cycles of Hantaan virus outbreaks at the human–animal interface in Central China are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PNAS 114:8041-6 (“Research Highlight”, PNAS)
9.Tian H et al. (2017) Anthropogenically driven environmental changes shift the ecological dynamic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PLOS Pathogens 13:e1006198
10.Tian H et al. (2015)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al and bird migration networks in Asia. PNAS 112:172-7
講授課程
地理信息技術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應用(本科生課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遙感物理與應用(本科生課程)
全球變化與傳染病模型(研究生課程)
全球變化前沿講座(研究生課程)
承擔科研項目
教育部中央高校優(yōu)秀青年團隊項目“全球變化與公共健康”,2023-2025,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戰(zhàn)略研究與咨詢項目,2023-2025,課題負責人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專題項目,“基于數(shù)學模型的季節(jié)性流感疫苗保護效果真實世界研究”,2023-2025,項目負責人
中國工程院戰(zhàn)略研究與咨詢項目,2022-2023,課題負責人
“疫苗與非藥物干預措施組合策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再發(fā)效果量化研究”,2021-2024,項目負責人
“基于生物信息學的傳染病傳播規(guī)律研究”,2021-2022,任務負責人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多學科視角病毒溯源研究”,2021-2023,任務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多亞型禽流感傳播網(wǎng)絡與人感染風險研究”,2021-2024,主持
應急科研重大項目“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2019-nCoV疫情流行特征分析、態(tài)勢預測及溯源研究”,2020-2021,課題負責人
The 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 “COVID-19 Seasonality: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n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 2020-2022
北京市科委“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特征與空間傳播規(guī)律研究”,2020-2021,課題負責人
The Oxford Martin Programme on PANDEMIC GENOMICS,2019-2024,中方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播網(wǎng)絡與關鍵節(jié)點研究”,2017-2020,主持
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8-2021,主持
中國科協(xié)“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18-2021,主持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全球氣候數(shù)據(jù)集生成及氣候變化關鍵過程和要素監(jiān)測”,2016-2021,骨干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基于遙感技術的黑臉琵鷺重要棲息地保護現(xiàn)狀評價”,2019-2020,參與
衛(wèi)生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腎綜合征出血熱綜合防控策略的研究”,2015-2018,課題組長
國家973項目“利用遺傳地理時空模型預測H5N1禽流感病毒傳播及控制策略研究”,2010-2014,參與
國家973項目“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與適應機制研究”,2012-2016,骨干
國家863項目“全球變化環(huán)境下流感時空傳播的模擬與預警系統(tǒng)”, 2011-2015,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全球變化對H5N1型流感病毒時空進化的影響機制研究”,2012-2016,參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灰眉巖MHC-II類基因在血液寄生蟲選擇壓力下的適應性進化研究”,2018-2021,參與
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渤海灣候鳥攜帶禽流感病毒狀況調(diào)查研究”,2017-2018,主持
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中國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流網(wǎng)絡與地理擴散規(guī)律研究”,2015-2016,主持
專委會服務
中國微生物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數(shù)學學會醫(yī)學數(shù)學專委會委員
中國疫苗行業(yè)協(xié)會疫苗與預防接種大數(shù)據(jù)應用專委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健康測量與評價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疫苗和免疫分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環(huán)境衛(wèi)生分會委員
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
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環(huán)境與生命健康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課題組成員
研究人員
王增淼(wangzengmiao@gmail.com)
李乃哲(lnzh1990@163.com)
林秋實(ethanlin3093@163.com)
田韞鈺(yunyu.tian@wur.nl)
裴姍(peishan113@163.com)
王林(fdlwang@gmail.com)
研究生
徐一婷(xuyitingbia@163.com)
楊嶺月(yangly465@163.com)
馮云(ynfy428@163.com)
弓瑞豪(202031200039@bnu.edu.cn),客座
梁藝霖(1190503013@cnu.edu.cn)
魏遠龍(1993079917@qq.com)
劉恣妍(liuziyan_bzp@outlook.com)
王雨欣(wangyuxin1194@163.com)
王瑞雪(958800410@qq.com)
伍佩藝(peiyiw@foxmail.com)
李冰瑩(libeing@outlook.com)
已離組
陳宇楊(chenyy1117@qq.com)研究院工作
程艷超,博士后(Yanchao1.Cheng@uni-bayreuth.de)定居國外
汪犇(wangben_1997@163.com)國有銀行軟件開發(fā)部門就業(yè)
姜久安,研究助理(jiuajiang2-c@my.cityu.edu.hk)
劉永紅(liuyonghong02@gmail.com)北京疾控就業(yè)
李一丹(lydcheer@gmail.com)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就業(yè)
楊淇淇(kikiyang03@gmail.com)普林斯頓大學讀博
于靜(yujingture@163.com)中學就業(yè)
童鑫(danmoweiliangtx@gmail.com)復旦大學讀博
長期誠招科研崗位、博士后、研究助理若干,待遇從優(yōu)、一人一議。
聯(lián)系方式
tianhuaiyu@gmail.com
tianhuaiyu@bnu.edu.cn
相關知識
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fā)展研究院
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
解讀世衛(wèi)全球福祉戰(zhàn)略 ——記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雙語教學小組系列學術活動
科學網(wǎng)—“全球健康藥物研發(fā)中心”在京成立
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系列課程
“健康中國 教育先行”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
從身體、精神健康到福祉——解讀世衛(wèi)全球福祉戰(zhàn)略 ——記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雙語教學小組系列學術活動
《Science》發(fā)表北大醫(yī)學“空氣污染與衛(wèi)生治理”全球綜述:現(xiàn)況、挑戰(zhàn)與優(yōu)先行動
網(wǎng)址: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 http://m.u1s5d6.cn/newsview26700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