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最全中醫(yī)產后調理攻略,專攻“月子病”!

最全中醫(yī)產后調理攻略,專攻“月子病”!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1日 13:42

產婦在新產后及產褥期內發(fā)生的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稱為“產后病”,也叫月子病。古代醫(yī)家總結為“三病”:指產后病痙、郁冒、大便難,“三沖”:指敗血上沖,沖心、沖胃、沖肺,“三急”:指嘔吐、盜汗、泄瀉。

“常見的產后疾病主要包括,產后乳汁蓄積、產后缺乳、產后身痛、產后腹痛、產后不寐、產后便秘和產后汗證。”

盆腔器官檢查:子宮從孕前至生寶寶之前,由雞蛋那么大小增加到氣球樣大小。復查最重要的是通過腹部彩超判斷子宮位置是否恢復到孕前水平,有無脫垂、宮腔內有無殘留。

盆底功能測評:無論是懷孕還是經(jīng)陰道分娩,都會對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損傷。有部分媽媽產后出現(xiàn)尿失禁、腰疼、尾骨疼痛等不適。通過復查可以了解盆底功能有沒有損傷,這樣可以判斷媽媽們的恢復情況,并給出治療和針對性的建議。

乳房:主要檢查媽媽們在乳房不適和哺乳上的困難,如果對自己的奶水質量有懷疑,媽媽可以看哺乳門診進行乳鈣測定或者產婦一日營養(yǎng)分析。

避孕指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使在哺乳期間或者月經(jīng)尚未恢復之前,有些媽媽就恢復了排卵,醫(yī)生會進行避孕指導,以防媽媽在身體還沒有恢復時再次懷孕,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情緒指導:有部分媽媽在產后情緒上會有所波動,但是時間不會持續(xù)太長,若超過兩周,那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癥。醫(yī)生會建議看心理門診。

其它:必要時需要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看看惡露是否已排干凈。

值得注意的是,若妊娠合并其他疾病,還需要對相關疾病進行復查評估!

產后乳汁蓄積

產后乳汁蓄積,其臨床表現(xiàn)為乳房脹痛、乳腺結塊觸痛,乳汁難出或有結塊;但局部無紅腫灼熱感,不伴有發(fā)熱惡寒等癥狀。

適宜技術:

1.飲食調理:

(1)通草10克、王不留行15克、穿山甲5-10克燉豬骨湯。

(2)當歸50克,家雞1只,煲湯,根據(jù)口味和習慣加入調料。

注:少食肥膩,難消化,宜清淡飲食。

適宜技術:

2.乳房按摩

按摩前,局部熱敷;強力吸吮,保持乳腺導管通暢;由乳房四周向乳頭方向按摩,保證擠壓乳頭每側至少有10個乳腺管噴乳為佳。

適宜技術:

3.外敷

(1)芒硝500g,分次納布包內,敷于乳房處,芒硝結塊后,更換,可有效地緩解乳房疼痛的癥狀。

(2)如意金黃散用米醋調開外敷,隨干隨換。

(3)仙人掌去刺,搗泥外敷,一天2-3次。

(4)3-5根蔥白拍碎搗泥外敷乳頭,隨干隨換。

(5)乳房局部結塊者,可用桔皮煎水外敷患處。

適宜技術:

4.穴位按摩

可以選用肩井、天宗、太沖、膻中、少澤、乳根等穴,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分鐘。

產后缺乳

產后缺乳其臨床表現(xiàn)為產后哺乳時,乳汁缺乏,不足以喂養(yǎng)嬰兒,或乳汁全無;乳房松軟不脹不痛,擠壓乳房,乳汁點滴而出。

適宜技術:

1.飲食調理:

豬蹄湯:豬蹄2只(或用鯽魚),通草24克,王不留行30克,同燉,去通草及王不留行,食豬蹄飲湯。

無花果100克,豬蹄500克,王不留行30克,煲湯,去王不留行,食豬蹄飲湯。

適宜技術:

2、穴位按摩

可以選用乳根、膻中、少澤、足三里等穴。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

適宜技術:

3、早哺乳、按需哺乳、多吸吮以促進乳汁的分泌。

4.注意事項:產后半小時內開始哺乳,新生兒吸吮動作可刺激泌乳,按需哺乳,哺乳次數(shù)應頻繁些。

產后身痛

產后身痛其臨床表現(xiàn)為產后出現(xiàn)肢體或關節(jié)酸楚、疼痛、麻木、重著等癥

適宜技術:

1.飲食調理:

(1)羊肉500克,切塊,當歸、生姜各20克,切片,共放砂鍋內,燉爛,分次服食?;蛴眉t豆及大棗各適量,燉熟服食。

(2)生姜20克,蔥白2~3條,紅糖適量。先將姜蔥煎約15分鐘后,加入紅糖,趁熱服,每天2次。

(3)雞血藤、紅棗、桑寄生煎水代茶。

(4)生黃芪30g、當歸9g燉豬蹄。

適宜技術:

2.穴位按摩:可以選用阿是穴、肝俞、腎俞、脾俞、關元、血海、膈俞等穴;濕盛加取陰陵泉。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

3.拔罐:選穴:阿是穴、背腧穴

4.艾灸:督脈灸,任脈灸

產后腹痛

產后腹痛其臨床表現(xiàn)為產后三、四天內,下腹部陣發(fā)性疼痛,哺乳時加重,不伴有惡寒發(fā)熱,惡露無異常

適宜技術:

1.飲食調理:

(1)益母草30g,生姜3片,紅糖15g(沖),水煎服。

(2)益母草30g加雞1只煎湯飲。

(3)生化湯:當歸10g、炮姜5g、川芎5g、桃仁10g、甘草5g、黃酒適量等

2.適宜技術:

穴位按摩:可以選用子宮、中極等穴,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在產后10天內,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幫產婦作環(huán)形按摩,一直到感覺該部位變硬即可,如果子宮收縮、疼痛厲害時,應暫時停止按摩,用俯臥姿勢來減輕疼痛。)

穴位貼敷:中藥粉敷子宮、中極、腎俞穴。

產后便秘

產后便秘其臨床表現(xiàn)為產后大便干燥,或解時堅澀難下,飲食如常,且無腹脹及腹痛嘔吐等癥狀,常伴面色萎黃,皮膚不潤。

適宜技術:穴位按摩

可以選用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等穴,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氣虛者加:可選用足三里、關元、中極、曲骨等

產后汗證

產后汗證臨床表現(xiàn)為產后汗出過多,不能自止,動則益甚,時有惡風。

適宜技術:

1.飲食調理:

(1)浮小麥30-50g,煎水,代茶飲。

(2)黃芪20g、白術10g燉雞。

(3)氣虛型:黃芪20克、白術10克、防風10克、生地10克、蓮藕適量煲雞或鯽魚。

(4)氣陰兩虛:花旗參10克,于晚上泡水,待第二天清晨飲水食渣。

(5)陰虛型:生地、玉竹煲湯。

適宜技術:

2.穴位按摩

可以選用關元、氣海、足三里、神闕、內關等穴,陰虛型加:三陰交、太溪。手指點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鐘。

中醫(yī)適宜技術

中醫(yī)適宜技術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的中醫(yī)藥技術,又稱“中醫(yī)藥適宜技術”?,F(xiàn)代醫(yī)學認識“中醫(yī)適宜技術”也稱為“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中醫(yī)保健技能”,“中醫(yī)特色療法”或稱為“中醫(yī)民間療法”,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范圍廣泛、歷史悠久,經(jīng)過歷代醫(yī)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產后艾灸調理

女性以氣為本,以血為用。而分娩是一種劇烈的生理過程,分娩中大量的出血和劇烈的疼痛往往會損傷人體的氣血。從中醫(yī)學的角度而言,產后元氣大損,陰血驟虧,百脈空虛,又多瘀血,故有“產后多虛多瘀”的說法。

艾灸作為一種外治方法,能起到溫經(jīng)通絡、活血化瘀、散寒除濕、補益氣血的作用。應用艾灸方法進行產后調理,可以有效緩解產婦的諸多不適癥狀,這是和女性產后多虛多瘀的病理生理特點相適應的。溫灸有效激發(fā)循經(jīng)感傳,使“氣至病所”,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知識

早產寶寶護理全攻略
產后如何康復?這份月子期恢復攻略請收好!
2024孕媽產檢全攻略:每月檢查項目詳解
運動傷病處理全攻略
產后中醫(yī)康復保健完全攻略
42天超全月子食譜+全攻略,新手媽媽必備
孕期不適全攻略,婦產科醫(yī)生守護,安心待產
2024健康管理師,報考攻略
四川養(yǎng)生旅行攻略大全最新:2023四川旅行攻略指南與養(yǎng)生秘籍
產后修復全攻略媽媽們別在一拖再拖了??

網(wǎng)址: 最全中醫(yī)產后調理攻略,專攻“月子病”! http://m.u1s5d6.cn/newsview18597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