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yè) 資訊 別被這種 “粗糧” 騙了,升糖比米飯快

別被這種 “粗糧” 騙了,升糖比米飯快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shí)間:2025年09月15日 21:18

“玉米是健康粗糧,控糖也能吃”——你是不是也聽過這樣的說法?甚至很多人把玉米當(dāng)成每日主食,頓頓都離不開?

但你可能不知道,咱們常吃的玉米里,藏著一個(gè)“熱量刺客”和“升糖高手”。有人一天啃5根,以為在控糖減肥,結(jié)果熱量超標(biāo);有人吃半根就血糖飆升,從5.4直接漲到10.8。它就是很多人都愛的——糯玉米!

一根糯玉米熱量比想象中高太多

提到玉米,大家總覺得“低脂低卡”,但不同品種的玉米,熱量差距能差出近1倍!

就拿常見的250克可食用部分(差不多一根中等大小的玉米)來說,甜玉米(水果玉米)熱量約262千卡,相當(dāng)于1.5碗米飯;而黃糯玉米熱量高達(dá)462千卡,相當(dāng)于2.7碗米飯;花糯玉米、黑糯玉米也不低,熱量在388-400千卡之間,約等于2.2-2.3碗米飯。

澤橋原創(chuàng) 版權(quán)聯(lián)系

為啥糯玉米熱量這么高?關(guān)鍵在它的成分:糯玉米含水量比甜玉米低,“干貨”更足,碳水化合物含量能達(dá)到30%以上(比甜玉米高10%),脂肪含量也高2%左右,綜合下來熱量自然飆升。

升糖比葡萄糖還快

更需要注意的是,糯玉米不僅熱量高,升糖速度還特別“猛”,堪稱控糖人群的“隱形炸彈”。

食物的升糖指數(shù)(GI)是衡量升糖速度的關(guān)鍵:GI<55為低GI食物,GI>70為高GI食物。而糯玉米的GI值普遍在80-90+,屬于中高GI食物,有些品種甚至更夸張——檢測(cè)顯示,黑糯玉米的GI值高達(dá)106,比干吃葡萄糖升糖還快(葡萄糖GI=100),比饅頭(GI=85)、糯米飯(GI=87)的升糖速度還快!

為啥糯玉米升糖這么離譜?因?yàn)樗牡矸蹘缀跞侵ф湹矸郏ê?5%以上)。這種淀粉在體內(nèi)消化分解速度極快,會(huì)讓血糖在短時(shí)間內(nèi)急劇升高。

吃玉米不踩坑,記住這3個(gè)關(guān)鍵

當(dāng)然,不是所有玉米都不能吃,關(guān)鍵是選對(duì)品種、控制量、會(huì)搭配。

1.選品種:減肥控糖優(yōu)先選甜玉米

如果想通過玉米控制體重或血糖,優(yōu)先選甜玉米(水果玉米):熱量低,250克僅262千卡,比糯玉米少近200千卡;升糖穩(wěn),GI值約55,屬于低GI食物,對(duì)血糖影響更?。凰趾扛?,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更豐富,飽腹感也強(qiáng)。

盡量避開糯玉米、甜糯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的雜交品種,升糖和熱量介于兩者之間),尤其是控糖人群,最好直接把糯玉米列入“少吃清單”。

2.控分量:再健康也別超1根/天

哪怕是甜玉米,也不能無節(jié)制吃。建議減肥人群每天吃1根(200-250克),并減少其他主食(如米飯、面條)的量,比如吃半根玉米,就少吃半碗米飯;控糖人群吃甜玉米也要控制在150克以內(nèi)(約半根),并搭配蔬菜和蛋白質(zhì)(如雞蛋、瘦肉),延緩血糖上升。

3.別天天吃:粗糧要“雜”,別盯著玉米

很多人覺得“玉米是粗糧,天天吃更健康”,但玉米有個(gè)致命缺點(diǎn):所含的煙酸(B族維生素)是“結(jié)合型”,不易被人體吸收。

健康的主食搭配,講究“粗而雜”:玉米可以吃,但別天天吃,最好和紅薯、糙米、燕麥、藜麥等輪換著來。比如:紅薯(100千卡含鉀623mg,是糯玉米的4倍)補(bǔ)充鉀和膳食纖維;糙米(煙酸含量是糯玉米的1.4倍)補(bǔ)充B族維生素;燕麥、藜麥(蛋白質(zhì)含量比玉米高1-2倍)補(bǔ)充蛋白質(zhì)。

以上就是澤橋醫(yī)生健康頭條內(nèi)容,我們明天見!

原標(biāo)題:《別被這種 “粗糧” 騙了!升糖比米飯快,很多人天天吃其實(shí)不能減肥》

閱讀原文

相關(guān)知識(shí)

別被這種 “粗糧” 騙了,升糖比米飯快
這4種“偽粗糧”,不要再買了,升血糖特別快!
這4種“偽粗糧”別再買了!升糖特別快,越吃血糖越高!
這4種“偽粗糧”要少吃了,升糖快,越吃血糖越高
粗糧的熱量比米飯、饅...
想減肥別亂吃!這3種粗糧熱量比米飯還高,第2種你天天在吃
4種“偽粗糧”,升糖比精米白面還快,提醒糖尿病人盡早撤下餐桌
減肥要吃粗糧?這4種粗糧熱量比米飯還高,很多人還不知道
快停下!這種“粗糧”讓血糖飆升,很多人天天吃
玉米是健康粗糧,那玉米面還是粗糧嗎?營(yíng)養(yǎng)師:糖尿病人別吃錯(cuò)了

網(wǎng)址: 別被這種 “粗糧” 騙了,升糖比米飯快 http://m.u1s5d6.cn/newsview180278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