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年味:探尋最具儀式感的過年習俗
#追年地圖#
潮汕年味,為何如此獨特?
在華夏大地,春節(jié)是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各地都有獨特的慶祝方式。而潮汕地區(qū)的年味,濃郁得化不開,宛如一幅絢麗多彩、底蘊深厚的民俗畫卷,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傳承與民眾的美好祈愿。當其他地方的人們感慨年味漸淡時,潮汕卻依舊保留著諸多古老而莊重的過年儀式,從臘月到正月,鑼鼓喧天,煙火升騰,熱鬧非凡,讓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濃濃的年意。
臘月二十四:送灶神,備年貨
臘月二十四,潮汕地區(qū)迎來了 “送神上天” 的重要時刻,也就是俗稱的小年。在這一天,灶神,這位被潮汕人親切稱作 “司命公” 的神明,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匯報這一家人一年來的善惡諸事。潮汕民間有 “司命公直奏” 的俗語,意為灶神如實稟報,毫不隱瞞,所以大家都格外重視送灶神的儀式,希望他能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幾句。
天還未亮,家中的主婦們就忙碌起來。先是把鍋鼎拿到屋外巷頭,仔細清除煙漬,這一過程俗稱 “耙鼎”,寓意著不打擾灶神述職,讓他安心離去。廚房及灶臺也被擦拭得一塵不染,舊的 “老爺” 神符輕輕撕下,香枝腳恭敬取下,盛好后拿到村旁堆在一起。接著,在客廳擺上紅漆八仙桌,一盤寓意大吉大利的潮州柑、一盤象征五谷豐登的大米,還有必不可少的甜糯米糍(落湯錢)、紙馬紙鶴、燈芯草以及寫滿祈愿的 “奏疏” 依次擺好。
隨著子時臨近,一家人齊聚灶前,燃起三炷清香,虔誠跪下。長輩念念有詞,祈求 “老爺” 上天言好事,庇佑闔家平安、吉祥如意、財源廣進。隨后,在鞭炮聲中,恭送灶神夫婦乘坐紙馬紙鶴,直奔天宮。有些地方還會請來木偶戲,熱熱鬧鬧地為諸神送行。
送灶神之后,大掃除正式開始,潮汕話稱之為 “采囤”。一家人齊動手,用竹葉、榕葉、甘蔗尾等,將家中天花板、墻壁角落的蛛絲、灰塵清掃干凈,家具也擦拭得煥然一新,寓意把晦氣掃出門,迎接新春福氣。與此同時,廚房里也熱鬧非凡,紅桃粿、鼠曲粿、粿肉等各種傳統(tǒng)美食紛紛登場。紅桃粿以糯米粉為皮,包上香甜的餡料,用桃形模具壓制,蒸熟后鮮艷奪目,寓意新的一年 “開門紅”;鼠曲粿則加入鼠曲草,軟糯清香,飽含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
男人們忙著采購年貨,新衣新褲、年畫春聯(lián)、煙花爆竹,還有走親訪友必備的潮州柑、青橄欖等水果,一樣都不能少。孩子們也被帶去理發(fā)店,理個清爽的新發(fā)型,歡歡喜喜過大年。街頭巷尾彌漫著熱鬧喜慶的氛圍,年味愈發(fā)濃郁,仿佛在訴說著潮汕人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除夕夜:圍爐團圓,守歲祈愿
當除夕的晨曦微露,潮汕大地便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慶的氛圍之中。家中的長輩們早早起身,精心準備 “三牲”—— 雞、鴨、鵝,這些家禽被打理得干干凈凈,擺放整齊,寓意著對祖先的敬重與感恩。午后,紅紅的春聯(lián)帶著墨香,被鄭重地貼上大門兩側(cè),寄托著對新年的美好期許;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宛如燃燒的希望之火,驅(qū)散舊歲的陰霾,點亮新春的祥瑞。
祭拜祖先,是除夕不可或缺的莊重儀式。八仙桌被擦拭得一塵不染,端端正正地擺放在廳堂中央,桌上擺滿豐盛的祭品,有寓意吉祥的 “三牲”、各式各樣精心制作的粿品、新鮮的水果,還有香醇的美酒。家中長輩帶領晚輩,依次上香,虔誠地向祖先鞠躬行禮,感恩祖先庇佑,祈求家族平安昌盛、福澤綿延。那裊裊升起的青煙,似是連接著塵世與往生的紐帶,傳遞著后人的思念與祈愿。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潮汕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團圓飯 ——“圍爐” 開始了。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火鍋里食材豐富多樣,牛肉丸、魚丸、各類海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潮汕話中,“丸” 與 “圓” 同音,象征著團圓、美滿、幸福;而那肥美的蚶,因其外殼形似古錢,寓意著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蚶殼錢” 越多,福氣越旺。一家人歡聲笑語,邊吃邊聊,分享著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溫馨的氣息彌漫在屋內(nèi)每一個角落,親情在這一刻愈發(fā)醇厚。
飯后,長輩們會給小輩們發(fā)壓歲錢,那裝在紅包里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與祝福,希望孩子們新的一年健康成長、學業(yè)進步。孩子們拿到壓歲錢,臉上洋溢著喜悅,或小心珍藏,或計劃著購買心儀已久的小物件。
此時,家中燈火通明,水缸貯滿清水,米缸填滿新米,寓意 “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一家人圍坐一起,或品茶聊天,或觀看春晚,守望著新年的鐘聲敲響。當新年的第一縷曙光即將破曉,鞭炮聲便會在潮汕大地此起彼伏,如雷貫耳,震徹云霄,宣告著舊歲已逝,新歲已至,也驅(qū)散一切邪祟,迎接新春的蓬勃生機。
正月初一:吃素祈福,拜年送吉
正月初一,潮汕大地在晨曦中蘇醒,處處彌漫著祥和與莊重。這一天,潮汕人大多吃素,早餐桌上不見葷腥,以此緬懷祖先,祈愿新的一年不殺生、多福報,生活清凈安寧。家中主婦們精心準備的齋菜,如寓意勤勞的清炒水芹菜、象征招財進寶的金黃色豆腐干、代表日子細水長流的長粉絲等,擺滿供桌,一家人虔誠上香,向祖先與神明祈福,感恩過往庇佑,期盼新年順遂。
天光大亮,街頭巷尾滿是新衣新貌的人們,大年初一的拜年熱潮拉開帷幕。大人攜小孩,手中必提一對或數(shù)對 “大吉”(潮州柑),帶著滿滿的祝福出門。潮汕俗諺 “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道盡了潮汕人對拜年時機的看重,越早登門,誠意越足。每到一戶親友家,主客先是互道 “新正如意”“恭喜發(fā)財” 等吉利話,主人熱情邀請入座,沏上一壺熱氣騰騰的功夫茶,擺上 “大吉”、青橄欖等茶配。孩子們乖巧地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笑盈盈地遞上紅包,給予新年的美好祝愿。臨走時,主人會從客人禮物中留下兩個 “大吉”,再回贈自家的,這場溫馨的 “換柑運動”,傳遞著彼此的吉祥心意,讓年味在互動中愈發(fā)醇厚。
正月初二:女兒回娘家,親情滿溢
正月初二,潮汕大地迎來了 “走仔日”,也稱 “仔婿日”。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歡歡喜喜回娘家拜年,是潮汕人極為重視的習俗。潮汕民間有 “正月仔婿,二月韭菜” 的俗語,道出了正月女婿上門的受歡迎程度,如同二月鮮嫩的韭菜般惹人喜愛。天還未大亮,女兒女婿便穿戴一新,精神抖擻地準備回娘家。禮品自然是不能少的,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傳遞著姑娘對鄉(xiāng)親們的思念,禮物雖薄,卻情誼深厚。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還得再掏腰包給紅包,即便初一已給過壓歲錢,可這一次意義非凡,飽含著對晚輩的額外疼愛。
娘家這邊,父母早已翹首以盼,準備了豐盛的 “開年飯”。一家人圍坐,共享這頓美食盛宴。桌上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寓意 “紅皮赤壯”,身體健康;燒肉象征生活富足;豬脷(舌)代表 “大利”;生菜則寓意 “生財”,每一道菜都飽含著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這頓飯,不僅僅是口腹之欲的滿足,更是親情的交融與凝聚。
飯后,一家人或圍坐聊天,分享過去一年的趣事;或拍照留念,定格這溫馨的瞬間。孩子們在一旁嬉笑玩耍,長輩們看著晚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但女兒們謹記 “食日晝” 的習俗,僅僅吃中午飯而已,傍晚前便要趕回婆家,雖有不舍,卻也知曉這是傳統(tǒng)。在夕陽的余暉中,女兒一家告別娘家,帶著滿滿的親情與祝福,踏上歸途,而這一天的溫暖與歡樂,將長久地留存在每個人心間,成為潮汕年味中最溫情的一抹色彩。
正月初四:迎接諸神,感恩祈福
正月初四,潮汕地區(qū)沉浸在一片莊重而熱烈的氛圍之中,因為這一天是 “老爺落天”,諸神重返人間的日子。潮汕民間素有 “送神早,接神遲” 的說法,送灶神要趕早,而迎接諸神降臨則多在下午。初三晚 11 時左右,許多潮汕家庭就忙碌起來,著手準備迎接諸神的祭品、食物。傳統(tǒng)的潮汕小吃 “紅桃粿”,那鮮艷的紅色寓意著 “開門紅”,承載著對新一年事業(yè)興旺的期盼;一碟紅糖,暗含生活甜蜜之意,盼望著日子如糖般甘美;一盤大米,則象征著來年五谷豐登,倉廩充實;還有大桔、烏豆、燈芯、紙馬等,每一樣祭品都飽含深意。
零時零分,諸神開始降臨人間,家中的祭拜儀式正式開始。潮汕人懷著誠心,擺好祭品,燃起香燭,虔誠叩拜,祈愿諸神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財源滾滾。做生意的人家,對財神的降臨格外重視,往往在凌晨接過財神后,還會招呼公司同事、商業(yè)伙伴等 “吃路頭酒”,大家圍坐一起,歡聲笑語,分享著對新一年生意興隆的憧憬,常常一吃就吃到天亮。
白天,婦女們身著新衣,成群結(jié)隊地前往神廟燒香祈福。她們手持香燭,面容虔誠,在香煙繚繞中向諸神許愿,感謝神靈在春節(jié)前 “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庇佑家人健康、諸事順遂。廟內(nèi)莊嚴肅穆,人們往來穿梭,卻都井然有序,低語祈愿之聲交織,匯聚成一曲感恩與期盼的樂章。那一份份真摯的心意,隨著裊裊青煙,飄向天際,希望能被諸神知曉,賜予新一年的福澤。
初七:“人日” 吃 “七樣羹”
正月初七,潮汕地區(qū)迎來了別具特色的 “人日”,這一天,吃 “七樣羹” 的習俗承載著千年的文化韻味與美好祈愿。傳說女媧創(chuàng)世,在第七天造出了人類,故而初七被定為 “人日”,潮汕人以七種蔬菜精心烹制 “七樣羹”,既是對這一古老傳說的尊崇,也是為新的一年祈福納祥。
清晨,菜市場里人頭攢動,人們紛紛挑選著寓意各異的蔬菜?!捌邩痈?并沒有固定的蔬菜搭配,但常見的有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藍等。芥菜,潮汕人昵稱 “大菜”,諧音 “大財”,寓意新的一年家業(yè)興旺發(fā)達;厚合菜,葉大莖碩,平日里多用作飼料,卻在 “七樣羹” 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它象征著厚道和睦,期盼家人鄰里相處融洽;芹菜,以其諧音 “勤”,勉勵人們在新歲勤勞奮進,用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大蒜,與厚合菜搭配,寓意諸事合算、財源廣進,有 “有錢藏” 之意;春菜,作為潮汕特有的蔬菜,應和著 “春回大地” 的節(jié)氣,寓意生機蓬勃,新的一年處處是機遇;韭菜,以其長久生長的特性,寄寓著生活長長久久、幸福綿延;芥藍,諧音 “各人”,與其他蔬菜的好意頭相連,有 “久合各人” 的美意,期盼家族團結(jié)、親友和睦。
各家主婦們將選好的蔬菜清洗干凈,或煮成一鍋熱氣騰騰的菜羹,以排骨湯打底,加入香菇、蝦米提鮮,讓羹湯濃郁鮮美;或清炒后拌上白糖,制成清甜爽口的口味。一家人圍坐,品嘗著這獨特的 “七樣羹”,歡聲笑語中滿是對新年的憧憬。老人們常念叨 “七樣羹,越吃越后生”,吃的不僅僅是蔬菜,更是一份對歲月的期許,希望新的一年身體康健、青春永駐。在初七這一天,用 “七樣羹” 開啟新程,潮汕人帶著滿滿的元氣,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奮斗與收獲。
潮汕年味,傳承的是文化與情懷
潮汕地區(qū)這些豐富多彩、莊重熱烈的過年儀式,絕非簡單的習俗堆砌,而是潮汕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映照,是潮汕文化源遠流長的堅實根基。它們承載著先輩的智慧與對美好生活的熾熱向往,在歲月長河中代代相傳,如同一座不朽的橋梁,連接著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當外界在時代浪潮中感慨年味漸失,潮汕人卻堅守著這份傳統(tǒng),用行動守護著民族文化的瑰寶。這些儀式不僅溫暖了游子的歸鄉(xiāng)路,更在新一輩心中種下文化傳承的種子。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潮汕年味宛如一抹獨特的亮色,提醒著人們: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守護與傳承,方能讓我們在歷史長河中找到回家的方向,讓先輩的智慧與精神永遠熠熠生輝。愿潮汕年味,歲歲年年,永不斷絕,香飄四海。
相關知識
潮汕傳統(tǒng)生育風俗禮儀
探尋華夏大地的年味寶藏:各地過年習俗大賞
探秘潮汕功夫茶:歷史淵源、品鑒技巧與文化傳承
年夜飯:千余年來最具儀式感的家宴
廣東潮汕坐月子膳食習俗和營養(yǎng)觀
潮汕腸粉│世界,遠比你想象的更美味
冬至的美味傳統(tǒng):探尋冬至飲食習俗!
喝茶,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儀式感
新年家庭火鍋食材清單宅家儀式感過年
少數(shù)民族過年的習俗
網(wǎng)址: 潮汕年味:探尋最具儀式感的過年習俗 http://m.u1s5d6.cn/newsview149460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