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生命與藝術之樹常青

生命與藝術之樹常青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6月14日 21:50

以生命為主題的審美藝術理論時下并不少見,但在如何理解生命、如何闡釋生命與藝術的關系問題上,許多理論既沒有對藝術實踐的悉心考察,也少有新意的理論洞見。結果是,美學不僅無法解決當代科技、藝術與生命的“

糾纏與背離”,反而使生命問題越發(fā)懸而難決。那么,究竟該從何處找尋生命的本真意蘊,探秘生命與藝術的血肉關系呢?

張涵長期致力于中西美學研究,深知藝術對于現代人生的意義,與抽象談論生命的空洞和困難。有鑒于此,《藝術生命學大綱》以一種大歷史的視野,將生命與藝術的關系問題落實到對無限生命的追求和具體藝術實踐活動的探討,這無疑為美學對生命的闡釋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張涵認為,現代社會生命問題的出現不能片面地理解為科技與藝術和生命的對立,而應全面看待科技、藝術與人類生命的“糾離與背離”。面對這個現實,學界不應簡單化地指責當代科技如何背離了生命,而要從根源處去尋找“大策”,以實現新世紀人類生命、人格境界的不斷提升。因此,藝術生命學所構筑的正是由生命與藝術同構的“生命之根”,以藝術的創(chuàng)造、傳播、鑒賞、批評展開的“生生之綱”,和以提升審美人格為關脈的“美生之樞”組成的完整的藝術美學體系。這委實是一種創(chuàng)新之見。

在作者看來,人類生命與藝術的統一首先在于人類生命的獨特品質。這就是說,人的生命不同于單純物質性的生命,它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開放體,它能夠在天地之中,從眾多的可能性中選擇方向,不斷的塑造和建構自身。作為人的精神性活動,藝術創(chuàng)造了人類進入身心自由的最佳形式。

然而,現當代藝術能給人類生命一個安頓嗎?也許,在把生命樹立為美學與藝術新的靈魂之際,我們首先要追問的倒是:藝術自身能給生命多少空間?藝術能不能、怎樣承載生命所包容的全部生動與豐富?為此,張涵批評了兩種現代藝術觀念。一種是人類學本體論的觀點。這種觀點一方面把人類生命活動完全等同于物質生命活動,另一方面又片面強調藝術的純粹精神性,從而根本上忽視了藝術活動作為人類獨特的精神實踐活動對于人類身心整體境界的生成所具有的意義。另一種是法蘭克福學派的觀點。這種觀點片面強調藝術的社會解放功能,實質上取消了社會物質實踐對于人的生成和解放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它“憑借其特殊的媒介、手段和方法,在審美理想的引導下,能夠突破現實時空的限制,創(chuàng)造出使人整個身心進入更高自由態(tài)勢的審美時空”。這實質上就是中國傳統美學所追求的大生命與大藝術同一無間的身心“氤氳”的境界。所謂“大生命”,就是中華傳統“易學”所建構的天地人“三才”共“生生”的宇宙大生命共同體。“在大生命時空與大藝術時空、大生命維度與大藝術維度的不斷開拓中,人的現實的生命形態(tài)便由‘適者生存’提升到‘美者優(yōu)存’?!?

生命與藝術之樹常青!張涵醞釀、寫作《藝術生命學大綱》逾十年,捧讀之際,深有此感。

《藝術生命學大綱》張涵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相關知識

瑜伽,讓健康之樹常青
瑜伽之樹+瑜伽的藝術瑜伽(套裝共2冊)
康復治療:點亮生命之光的科學藝術
青年藝術100
健康養(yǎng)生:編織生命活力的藝術
藝術新聲:個展背后的美育浸潤路徑及青年藝術家培養(yǎng)之光
試析生命美學視野下發(fā)繡的藝術品格
中國原生藝術:沖決靈魂之聲,重辟藝術之境
藝術之花俏綻放
園藝與健康之—茶葉與茶文化

網址: 生命與藝術之樹常青 http://m.u1s5d6.cn/newsview141238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