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常見中藥補劑的毒性與安全問題分析

常見中藥補劑的毒性與安全問題分析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5月25日 11:19

《常見中藥補劑的毒性與安全問題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常見中藥補劑的毒性與安全問題分析(5頁珍藏版)》請在素問文庫上搜索。

1、 第 28卷 第 6期2008年 12月 惠 州 學(xué) 院 學(xué) 報 (自 然 科 學(xué) 版 )JOURNAL OF HU IZHOU UN IVERSITY Vol1281No16Dec12008收 稿 日 期 : 2008 - 10 - 28作 者 簡 介 :張 宗 國 (1968 - ) ,男 ,山 東 鄆 城 人 ,副 教 授 ,碩 士 ,研 究 方 向 為 運 動 人 體 科 學(xué) 。常 見 中 藥 補 劑 的 毒 性 與 安 全 問 題 分 析張 宗 國(惠 州 學(xué) 院 體 育 系 , 廣 東 惠 州 516015)摘 要 :運 用 文 獻(xiàn) 綜 述 法 分 析 了 口 服 中 藥 補 劑

2、后 發(fā) 生 不 良 反 應(yīng) 的 原 因 及 防 治 措 施 ,為 中 藥 補 劑 更 好 地 運 用 于 運動 訓(xùn) 練 實 踐 提 供 理 論 和 實 踐 指 導(dǎo) 。關(guān) 鍵 詞 :中 藥 補 劑 ;不 良 反 應(yīng) ;毒 性 ;辨 證中 圖 分 類 號 : R87 文 獻(xiàn) 標(biāo) 識 碼 : A 文 章 編 號 : 1671 - 5934 (2008) 06 - 0063 - 051 前 言中 藥 補 劑 的 研 究 在 我 國 已 有 數(shù) 千 年 歷 史 。 早 在 兩 千 多 年 前 的 神 農(nóng) 本 草 經(jīng) 就 有 用 中 藥 白 芍 增 加 體 力 的 記載 1 。 在 醫(yī) 方 類 聚 中 有

3、 增 力 效 果 的 方 劑 達(dá) 59個 ,所 用 藥 物 105種 ,有 些 還 作 為 宮 廷 專 用 的 增 力 補 劑 ,除 祛 暑 、止 血 中 藥 外 ,幾 乎 覆 蓋 所 有 中 藥 種 類 。 有 研 究 報 道 :近 20多 年 已 用 于 抗 運 動 性 疲 勞 的 中 藥 已 達(dá) 60多 種 1 。 1999年 中 醫(yī) 消 除 運 動 性 疲 勞 與 恢 復(fù) 方 法 研 究 被 列 為 國 家 自 然 基 金 重 點 資 助 項 目 。 其 研 究 都 集 中 在 中 藥 的 藥 理 、 科學(xué) 配 伍 和 作 用 機 制 方 面 ,忽 視 了 中 藥 本 身 固 有 或

4、潛 在 的 不 良 反 應(yīng) 研 究 。 尤 其 在 當(dāng) 今 競 技 體 育 領(lǐng) 域 興 奮 劑 已 成 為死 路 一 條 的 情 況 下 ,中 藥 補 劑 使 用 的 范 圍 和 量 會 越 來 越 大 ,再 加 之 環(huán) 境 污 染 對 中 藥 材 質(zhì) 量 的 影 響 ,更 加 大 了 服 用中 藥 補 劑 后 出 現(xiàn) 不 良 反 應(yīng) 幾 率 。 由 此 可 見 ,提 高 中 藥 補 劑 的 用 藥 安 全 ,了 解 和 掌 握 服 用 中 藥 補 劑 后 發(fā) 生 不 良 反 應(yīng)的 原 因 ,對 發(fā) 揮 中 藥 補 劑 在 運 動 領(lǐng) 域 的 作 用 具 有 重 要 意 義 。2 常 見 中

5、藥 補 劑 的 不 良 反 應(yīng) 成 因 分 析211 中 藥 本 身 含 有 毒 性 和 致 敏 原西 周 時 期 已 有 “ 醫(yī) 師 掌 醫(yī) 之 政 令 ,聚 毒 藥 以 供 醫(yī) 事 ” ( 周 禮 天 官 冢 宰 )的 記 載 。 內(nèi) 經(jīng) 提 出 “ 當(dāng) 今 之 事 ,必齊 毒 藥 攻 其 中 ” 。 張 景 岳 則 說 :“ 藥 ,謂 草 木 蟲 魚 禽 獸 之 類 ,以 能 治 病 ,皆 謂 之 毒 ” 。 “ 大 凡 可 辟 邪 安 正 者 ,均 可 稱 之毒 藥 ” 。 中 國 古 代 民 間 也 有 “ 是 藥 三 分 毒 ” 的 說 法 。 中 藥 既 能 起 到 防 病 治

6、病 的 作 用 ,也 可 在 某 種 程 度 上 損 害 機 體或 引 起 機 體 生 理 機 能 紊 亂 等 不 良 反 應(yīng) 。 目 前 某 些 人 的 中 藥 知 識 匱 乏 再 加 上 中 藥 商 家 廣 告 的 誤 導(dǎo) 宣 傳 ,在 一 定 程度 上 掩 蓋 了 中 藥 的 毒 副 作 用 。 當(dāng) 然 ,與 化 學(xué) 藥 品 相 比 ,中 藥 引 起 不 良 反 應(yīng) 尤 其 毒 性 是 少 得 多 ,但 決 不 能 因 此 而 忽視 。 一 些 不 完 全 資 料 表 明 ,自 1990年 以 來 國 內(nèi) 醫(yī) 藥 文 獻(xiàn) 公 開 報 道 的 中 藥 中 毒 事 件 就 有 5316人 次

7、 ,牽 涉 藥 品 300余 種 ,其 中 215人 中 毒 死 亡 ;中 藥 過 敏 反 應(yīng) 有 2870人 次 ,牽 涉 藥 品 210多 種 。 另 外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藥 典 2000年 版 一 部 所 收 載 的 534味 中 藥 材 及 其 制 品 中 ,明 確 記 錄 有 毒 者 72味 ,其 中 10味 有 大 毒 2 。中 藥 在 運 動 領(lǐng) 域 的 應(yīng) 用 ,主 要 目 的 是 增 強 運 動 員 抗 疲 勞 和 加 快 恢 復(fù) 的 能 力 ,進(jìn) 而 提 高 體 能 和 競 技 水 平 ,對 機體 的 影 響 一 般 局 限 在 生 理 水 平 內(nèi) 。 其

8、治 則 為 “ 辨 證 施 補 ” 而 非 “ 辨 證 施 治 ” ,所 選 中 藥 和 方 劑 多 具 有 補 氣 、 補 血 、 滋陰 、 壯 陽 的 功 效 ,一 般 為 上 品 類 中 藥 。 但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就 是 這 些 被 人 為 “ 無 毒 ” 的 中 藥 都 曾 引 起 過 毒 性 或 過 敏 反應(yīng) 。 現(xiàn) 將 在 運 動 補 劑 中 最 常 用 補 氣 、 補 血 (包 括 活 血 )、 滋 陰 、 壯 陽 類 中 藥 并 且 為 人 體 服 用 (動 物 實 驗 除 外 )后 發(fā) 生惠 州 學(xué) 院 學(xué) 報 (自 然 科 學(xué) 版 ) 2008年 第 28卷的

9、毒 性 和 過 敏 反 應(yīng) 論 述 如 下 :補 氣 類 : (1)人 參 :出 現(xiàn) 頭 痛 、 頭 暈 、 發(fā) 熱 、 煩 躁 不 安 、 失 眠 、 欣 快 感 、 狂 躁 ,甚 至 意 識 混 亂 ,個 別 報 道 出 現(xiàn) 腦 動 脈炎 ,瞳 孔 調(diào) 節(jié) 障 礙 等 神 經(jīng) 系 統(tǒng) 反 應(yīng) ;誘 發(fā) 心 率 失 常 ,心 悸 ,心 率 減 慢 ,高 血 壓 ,甚 至 心 率 衰 竭 等 3 - 4 心 血 管 系 統(tǒng) 反應(yīng) ;出 現(xiàn) 低 血 鉀 ,男 子 乳 房 ,女 性 乳 腺 痛 等 5 內(nèi) 分 泌 與 代 謝 系 統(tǒng) 反 應(yīng) ;中 性 粒 細(xì) 胞 增 多 ,消 化 道 、 子 宮

10、、 腦 、 鼻 出 血等 6 血 液 系 統(tǒng) 反 應(yīng) ;較 長 時 間 服 用 人 參 或 使 用 人 參 的 面 霜 可 致 絕 經(jīng) 后 陰 道 出 血 等 毒 性 反 應(yīng) 。 其 過 敏 反 應(yīng) 主 要 表現(xiàn) 在 皮 膚 瘙 癢 、 紅 色 丘 疹 、 眼 皮 腫 脹 、 視 物 不 清 、 全 身 浮 腫 、 紫 紺 ,甚 至 誘 發(fā) 多 型 糜 爛 性 紅 斑 等 7 。 (2)大 棗 :口 服 大棗 煎 湯 2小 時 后 ,皮 膚 出 現(xiàn) 蕁 麻 疹 ,眼 瞼 浮 腫 及 呼 吸 困 難 ,也 有 致 嚴(yán) 重 的 血 管 神 經(jīng) 性 水 腫 等 過 敏 反 應(yīng) 8 。 ( 3)山藥

11、:口 服 后 出 現(xiàn) 皮 膚 瘙 癢 、 蕁 麻 疹 、 片 狀 皰 疹 ,并 見 咽 喉 作 癢 ,胸 悶 等 過 敏 反 應(yīng) ,也 有 引 起 發(fā) 熱 的 報 道 9 。 (4)甘 草 :是 所 有 中 藥 中 使 用 最 廣 泛 的 一 味 ,具 有 補 脾 益 氣 、 清 熱 解 毒 、 緩 急 止 痛 、 調(diào) 和 諸 藥 的 作 用 。 含 有 三 萜 、 黃 酮 類 化 合物 及 酯 類 物 質(zhì) 等 20余 種 。 其 毒 性 反 應(yīng) 主 要 表 現(xiàn) 在 :甘 草 甜 素 具 有 腎 上 腺 皮 質(zhì) 激 素 樣 的 生 物 活 性 ,長 期 或 大 量 服用 可 引 起 假 性 醛

12、 固 酮 增 多 癥 ,少 數(shù) 病 例 出 現(xiàn) 肥 胖 癥 及 非 哺 乳 期 婦 女 泌 乳 ;對 心 血 管 系 統(tǒng) 可 致 血 壓 升 高 、 血 容 量 增多 進(jìn) 而 導(dǎo) 致 心 悸 、 胸 悶 氣 促 、 心 率 失 常 ,嚴(yán) 重 者 出 現(xiàn) 心 力 衰 竭 ;甘 草 含 雌 二 醇 ,具 有 雌 激 素 樣 作 用 ,可 致 女 性 乳 腺 腫大 ,男 性 睪 丸 、 陰 莖 萎 縮 ;對 水 、 電 解 質(zhì) 代 謝 的 影 響 表 現(xiàn) 在 低 血 鉀 、 全 身 浮 腫 ,嚴(yán) 重 者 導(dǎo) 致 代 謝 性 堿 中 毒 ;甘 草 的 糖皮 質(zhì) 激 素 樣 作 用 可 興 奮 中 樞

13、,個 別 病 人 誘 發(fā) 精 神 病 。 其 過 敏 反 應(yīng) 主 要 表 現(xiàn) 在 蕁 麻 疹 型 藥 疹 、 誘 發(fā) 哮 喘 發(fā) 作 、 過 敏性 休 克 、 胃 腸 道 反 應(yīng) 10 - 11 。 (5)白 術(shù) :毒 性 反 應(yīng) 主 要 表 現(xiàn) 為 吐 血 、 鼻 衄 、 便 血 、 惡 寒 發(fā) 熱 、 煩 躁 不 安 、 肌 膚 發(fā) 斑 等 12 。(6)西 洋 參 :主 要 為 過 敏 反 應(yīng) 出 現(xiàn) 喘 憋 、 心 悸 氣 短 、 顏 潮 紅 、 眼 瞼 紅 腫 或 皮 膚 瘙 癢 、 頭 痛 、 乏 力 、 精 神 萎 靡 、 腹 脹 、 月 經(jīng)延 期 等 13 。 (7)紅 參 :

14、毒 性 反 應(yīng) 可 誘 發(fā) 心 房 纖 顫 ,伴 有 心 悸 、 胸 悶 、 惡 心 、 心 律 加 快 、 抽 搐 等 ;過 敏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在 皮 膚出 現(xiàn) 紅 斑 、 膝 關(guān) 節(jié) 紅 腫 、 四 肢 無 力 等 ,亦 有 呈 現(xiàn) 過 敏 性 休 克 14 。 ( 8)靈 芝 :很 少 引 起 不 良 反 應(yīng) ,偶 見 頭 暈 、 惡 心 、 鼻衄 、 便 秘 、 腹 瀉 等 ,有 報 道 可 促 使 十 二 指 腸 潰 瘍 發(fā) 作 。 (9)黨 參 :引 起 咽 痛 、 視 物 模 糊 、 兩 腿 肌 肉 抽 搐 、 步 態(tài) 不 穩(wěn) ,繼而 出 現(xiàn) 精 神 失 常 ,意 識 不 清

15、等 。 (10)黃 芪 :出 現(xiàn) 皮 膚 瘙 癢 、 丘 疹 、 使 原 有 水 腫 、 咳 嗽 加 重 或 有 頭 暈 、 胸 脹 、 口 干 、 浮腫 、 血 壓 上 升 、 四 肢 浮 腫 等 15 。 (11)蜂 蜜 :毒 性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在 :可 致 消 化 系 統(tǒng) 惡 心 、 嘔 吐 ,食 欲 減 退 ,上 腹 部 不 適 ,甚至 血 便 ,黃 疸 ,肝 功 能 損 害 ;泌 尿 系 統(tǒng) 出 現(xiàn) 腰 脹 、 尿 多 、 口 干 、 脫 發(fā) 、 脫 皮 、 雙 腎 區(qū) 叩 痛 、 尿 蛋 白 、 血 尿 、 代 謝 紊 亂 等 非少 尿 型 急 性 腎 功 能 衰 竭 的 表 現(xiàn)

16、 ,甚 至 引 起 死 亡 ;心 血 管 系 統(tǒng) 出 現(xiàn) 心 率 減 慢 ,心 率 不 齊 ,血 壓 下 降 ,甚 至 循 環(huán) 衰 竭 ;神經(jīng) 系 統(tǒng) 出 現(xiàn) 頭 暈 或 伴 頭 痛 ,低 熱 ,乏 力 ,四 肢 麻 木 。補 血 類 : (1)川 芎 :毒 性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在 下 腹 持 續(xù) 刺 痛 ,拒 按 ,尿 頻 、 尿 急 尿 痛 ,或 劇 烈 頭 痛 ,嘔 吐 。 過 敏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為嘴 唇 腫 脹 ,滲 液 ,四 肢 、 面 部 、 腹 股 溝 、 外 陰 等 部 位 瘙 癢 ,彌 漫 性 紅 斑 或 紅 色 丘 疹 。 (2)丹 滲 :毒 性 反 應(yīng) 為 腹 瀉 水

17、樣 便或 稀 便 。 過 敏 反 應(yīng) 為 皮 膚 瘙 癢 、 紅 色 丘 疹 或 眼 瞼 腫 脹 ,胸 悶 氣 急 15 。 ( 3)白 芍 :可 引 起 猩 紅 熱 或 麻 疹 樣 藥 疹 等 過敏 反 應(yīng) 。 (4)龍 眼 肉 :可 致 猩 紅 熱 樣 藥 疹 ,片 狀 紅 斑 ,伴 頭 暈 、 發(fā) 熱 ,全 身 皮 膚 潮 紅 ,顏 面 、 軀 干 及 上 肢 可 見 風(fēng) 團(tuán) ,壓之 褪 色 ,下 肢 為 米 粒 大 小 、 密 集 對 稱 分 布 的 紅 色 斑 丘 疹 ,壓 之 不 褪 色 。 (5)桃 仁 :主 要 有 毒 成 分 為 苦 杏 仁 苷 ,內(nèi) 服 后經(jīng) 酶 水 解 產(chǎn)

18、 生 氫 氰 酸 和 苯 甲 酸 。 氫 離 子 進(jìn) 入 人 體 后 ,與 細(xì) 胞 色 素 氧 化 酶 的 3價 鐵 結(jié) 合 ,并 阻 礙 被 其 細(xì) 胞 色 素 還 原為 2價 鐵 的 還 原 型 細(xì) 胞 色 素 氧 化 酶 ,從 而 阻 礙 細(xì) 胞 色 素 氧 化 作 用 ,抑 制 細(xì) 胞 呼 吸 ,導(dǎo) 致 細(xì) 胞 內(nèi) 窒 息 ,組 織 缺 氧 ;氫氰 酸 還 可 損 害 延 腦 呼 吸 中 樞 和 血 管 運 動 中 樞 。 可 致 抽 搐 、 頭 痛 、 昏 迷 、 肌 張 力 增 高 、 四 肢 厥 冷 、 甚 或 意 識 喪 失 ,二 便失 禁 等 神 經(jīng) 系 統(tǒng) 反 應(yīng) ;心 悸

19、 、 心 跳 速 而 弱 、 血 壓 下 降 ,甚 至 心 跳 停 止 心 血 管 系 統(tǒng) 反 應(yīng) ;呼 吸 表 淺 、 急 促 ,后 而 顯 著 變慢 ,甚 至 窒 息 等 呼 吸 系 統(tǒng) 反 應(yīng) ;惡 心 、 嘔 吐 、 腹 瀉 、 水 樣 便 消 化 系 統(tǒng) 反 應(yīng) 17 。 其 過 敏 反 應(yīng) 主 要 表 現(xiàn) 為 接 觸 性 皮 炎 。(6)熟 地 黃 :偶 見 服 藥 1分 鐘 后 出 現(xiàn) 淡 紅 色 丘 疹 ,奇 癢 難 忍 。滋 陰 類 : (1)玉 竹 :可 致 周 身 瘙 癢 、 四 肢 軀 干 出 現(xiàn) 散 在 性 風(fēng) 團(tuán) ,紅 色 丘 疹 等 過 敏 反 應(yīng) 。 ( 2)百

20、 合 :引 起 心 煩 心悸 、 面 色 潮 紅 、 坐 臥 不 安 、 全 身 有 蟻 行 感 ,以 頭 部 為 甚 , 30分 鐘 后 癥 狀 自 然 消 失 。 (3)枸 杞 子 :含 煙 酸 成 分 ,有 擴 張血 管 、 溶 解 血 栓 和 抗 血 液 凝 固 的 作 用 。 毒 性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為 尿 頻 、 尿 痛 及 血 尿 ,也 有 報 道 飲 用 枸 杞 酒 后 出 現(xiàn) 自 發(fā) 性 鼻出 血 。 過 敏 反 應(yīng) 為 皮 膚 潮 紅 ,蕁 麻 疹 樣 風(fēng) 團(tuán) ,伴 有 惡 心 嘔 吐 18 。 ( 4)鱉 甲 :鱉 甲 本 身 無 毒 性 ,但 可 引 起 皮 疹 ,過

21、敏46第 6期 張 宗 國 : 常 見 中 藥 補 劑 的 毒 性 與 安 全 問 題 分 析行 休 克 等 反 應(yīng) ,可 能 與 個 體 體 質(zhì) 有 關(guān) 。壯 陽 類 : (1)冬 蟲 夏 草 :可 致 消 化 系 統(tǒng) 的 胃 排 空 抑 制 ,出 現(xiàn) 便 秘 、 腹 脹 等 胃 腸 蠕 動 遲 緩 癥 狀 ;心 血 管 系 統(tǒng) 出 現(xiàn) 1度 房 室 傳 導(dǎo) 阻 滯 、 心 慌 悶 氣 、 心 前 區(qū) 疼 痛 等 ;內(nèi) 分 泌 系 統(tǒng) 的 月 經(jīng) 紊 亂 等 。 其 過 敏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為 全 身 瘙 癢 、 四 肢 浮 腫 、尿 少 等 (冬 蟲 夏 草 素 可 能 為 其 過 敏 成

22、 分 )。 (2)杜 仲 :只 有 加 工 本 藥 材 時 產(chǎn) 生 接 觸 性 皮 炎 ,未 見 有 口 服 本 品 出 現(xiàn) 不良 反 應(yīng) 的 報 道 。 (3)補 骨 脂 :外 用 可 致 接 觸 性 或 光 敏 性 皮 炎 ;口 服 可 致 口 唇 發(fā) 麻 灼 熱 ,口 腔 及 舌 發(fā) 硬 燒 灼 感 ,食 道及 胃 發(fā) 熱 ,并 可 出 現(xiàn) 皮 膚 紅 疹 19 。 ( 4)海 馬 :可 加 重 尿 毒 癥 、 慢 性 腎 功 能 衰 竭 患 者 的 腎 功 能 損 害 ,全 身 出 現(xiàn) 紫癜 20 。 (5)桑 寄 生 :偶 有 過 敏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為 皮 膚 散 在 紅 色 丘

23、疹 、 瘙 癢 。 (6)菟 絲 子 :毒 性 反 應(yīng) 為 惡 心 嘔 吐 、 頭 昏 、 胃 出血 、 陣 發(fā) 性 抽 搐 、 昏 迷 等 。 (7)蛇 床 子 :煎 劑 外 用 可 致 局 部 灼 熱 奇 癢 ,潮 紅 腫 脹 ,流 黃 水 等 過 敏 反 應(yīng) ;口 服 可 出 現(xiàn) 輕微 口 干 、 嗜 睡 及 胃 部 不 適 21 。 (8)鹿 茸 :可 致 消 化 道 出 血 、 暈 倒 、 面 色 蒼 白 、 出 冷 汗 、 惡 心 、 心 跳 加 快 、 大 便 潛 血 、 腎功 能 急 劇 惡 化 等 毒 性 反 應(yīng) ;過 敏 反 應(yīng) 表 現(xiàn) 為 皮 膚 瘙 癢 、 風(fēng) 疹 塊

24、、 面 目 浮 腫 及 光 敏 性 休 克 22 。 ( 9)續(xù) 斷 :可 使 皮 膚 出現(xiàn) 紅 色 斑 塊 或 丘 疹 ,奇 癢 難 受 等 過 敏 反 應(yīng) 。212 使 用 超 量 發(fā) 生 中 毒導(dǎo) 致 中 藥 不 良 反 應(yīng) 最 常 見 原 因 是 超 量 用 藥 。 有 資 料 表 明 ,中 藥 致 不 良 反 應(yīng) 的 病 例 有 60%以 上 是 由 于 超 劑 量引 起 的 2 。 如 人 參 常 用 劑 量 為 3 - 9g,有 人 一 次 服 用 60g致 雙 目 失 明 ;另 外 ,長 期 連 續(xù) 使 用 人 參 可 加 劇 不 良 反 應(yīng) 。黨 參 常 用 量 為 9 -

25、15g,大 劑 量 可 用 至 30 - 60g,有 報 道 用 1000g新 鮮 黨 參 與 花 椒 、 茴 香 、 辣 椒 、 牛 肉 等 辛 燥 之 味 同烹 ,食 用 后 出 現(xiàn) 不 良 反 應(yīng) 。 黃 芪 也 多 因 服 用 過 量 引 起 不 良 反 應(yīng) 。 海 馬 劑 量 過 量 ,導(dǎo) 致 溫 補 太 過 ,氣 血 燥 動 妄 行 ,而出 現(xiàn) 紫 瘢 。 丹 參 在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藥 典 中 規(guī) 定 的 用 量 為 3 - 9g,有 的 用 量 超 過 20g,出 現(xiàn) 毒 性 反 應(yīng) 。213 與 其 它 藥 物 發(fā) 生 作 用 產(chǎn) 生 或 加 強 毒 性(1)人

26、參 、 紅 參 與 利 多 卡 因 、 心 得 安 、 安 妥 明 、 地 賽 米 松 、 速 尿 等 合 用 可 導(dǎo) 致 心 率 失 常 或 傳 導(dǎo) 阻 滯 。 與 類 固 醇 、 - 受 體 阻 滯 劑 等 合 用 可 導(dǎo) 致 高 血 壓 。 與 激 素 類 (如 腎 上 腺 皮 質(zhì) 激 素 、 ACTH、 丙 酸 睪 丸 素 、 甲 基 睪 丸 素 、 笨 丙 酸 諾龍 、 黃 體 酮 、 避 孕 藥 )、 降 壓 藥 (如 優(yōu) 降 寧 、 可 樂 寧 、 甲 基 多 巴 )、 解 熱 鎮(zhèn) 痛 藥 (如 保 泰 松 、 消 炎 痛 、 氟 滅 酸 )等 合 用 有 可能 使 浮 腫 加

27、重 。 與 海 洛 因 、 美 沙 酮 、 大 劑 量 阿 司 匹 林 合 用 可 能 導(dǎo) 致 急 性 水 腫 。 與 抗 凝 血 藥 華 法 令 合 用 ,可 延 長 出血 時 間 。 與 地 高 辛 合 用 ,易 出 現(xiàn) 洋 地 黃 類 強 心 苷 中 毒 癥 狀 。 ( 2)白 術(shù) 與 抗 菌 藥 物 (青 霉 素 、 鏈 霉 素 、 磺 胺 類 、 新 霉素 ) ,降 血 糖 藥 (甲 磺 丁 脲 、 氯 磺 丙 脲 )以 及 碘 劑 、 抗 組 胺 藥 等 合 用 ,可 能 有 加 重 濕 疹 樣 皮 炎 型 藥 疹 的 作 用 。 ( 3)甘草 與 強 心 苷 合 用 可 誘 發(fā)

28、強 心 苷 中 毒 ,因 甘 草 引 起 低 血 鉀 所 致 ;與 噻 嗪 類 利 尿 藥 合 用 ,可 致 嚴(yán) 重 低 血 鉀 和 癱 瘓 ;與 水楊 酸 衍 生 物 配 伍 ,使 消 化 道 潰 瘍 發(fā) 生 率 增 加 ;與 口 服 避 孕 藥 合 用 ,可 增 強 甘 草 致 高 血 壓 、 水 腫 及 低 血 鉀 的 效 應(yīng) 。(4)鹿 茸 與 雙 氫 克 尿 塞 片 合 用 ,導(dǎo) 致 利 尿 加 速 ,促 進(jìn) 鉀 排 出 ,引 起 低 血 鉀 癥 ,心 率 紊 亂 ;與 降 糖 藥 如 胰 島 素 、 優(yōu) 降 靈 、甲 苯 磺 脲 等 合 用 ,能 促 進(jìn) 糖 原 異 生 ,升 高

29、血 糖 ,抑 制 降 糖 藥 效 ;與 水 楊 酸 類 藥 物 合 用 ,可 誘 發(fā) 或 加 重 消 化 道 潰 瘍 。(5)丹 參 與 華 法 令 (W arfarin)同 用 ,可 增 強 其 抗 凝 效 應(yīng) ,導(dǎo) 致 凝 血 時 間 延 長 而 出 血 。 與 當(dāng) 歸 等 活 血 化 淤 合 用 ,其 抗凝 作 用 有 協(xié) 同 或 相 加 作 用 ,用 藥 后 少 數(shù) 病 人 發(fā) 生 出 血 時 間 和 凝 血 時 間 延 長 ,故 出 血 性 腦 病 病 人 不 宜 過 早 用 此 類 藥物 。214 因 辨 證 不 當(dāng) 導(dǎo) 致 不 良 反 應(yīng)辨 證 施 治 ,對 癥 下 藥 ,是 中

30、 醫(yī) 臨 床 用 藥 的 精 髓 。 內(nèi) 經(jīng) 早 已 提 出 :“ 寒 者 熱 之 、 熱 者 寒 之 、 虛 則 補 之 、 實 則 瀉之 ” 。 如 違 反 這 些 治 則 ,均 可 導(dǎo) 致 各 種 不 良 反 應(yīng) 。 “ 辨 證 施 補 ” 同 樣 遵 循 這 一 原 則 。 明 代 著 名 醫(yī) 藥 學(xué) 家 李 時 珍 在 本 草 綱 目 中 曾 精 辟 地 指 出 ,藥 物 “ 用 之 得 宜 ,皆 有 功 力 ,用 之 失 宜 ,參 術(shù) 亦 能 為 害 ” 。有 痰 濕 ,積 滯 者 不 宜 服 大 棗 。 腹 脹 、 中 焦 滿 悶 者 不 易 用 山 藥 。 白 術(shù) 、 海 馬

31、、 續(xù) 斷 :陰 虛 火 燥 者 慎 用 ,氣 滯 脹 悶 者忌 用 。 西 洋 參 :中 陽 衰 微 ,胃 有 寒 濕 者 忌 服 ;臟 寒 者 服 用 后 即 腹 痛 ,郁 火 服 之 火 不 透 發(fā) ,反 生 寒 熱 ;長 期 服 用 西 洋 參可 損 傷 脾 陽 ,寒 從 內(nèi) 生 ,水 濕 停 留 ,導(dǎo) 致 脾 陽 虛 衰 。 紅 參 :實 證 、 熱 證 而 正 氣 不 虛 者 忌 服 。 實 邪 者 忌 用 黨 參 。 表 邪者 慎 用 冬 蟲 夏 草 。 杜 仲 、 補 骨 脂 :陰 虛 火 旺 者 慎 服 。 焦 濕 熱 ,腎 陰 不 足 ,精 關(guān) 不 固 者 忌 服 蛇 床

32、子 下 。 鹿 茸 :凡 陰 虛56惠 州 學(xué) 院 學(xué) 報 (自 然 科 學(xué) 版 ) 2008年 第 28卷陽 亢 ,血 熱 ,胃 火 盛 或 肺 有 痰 熱 及 外 感 熱 病 者 均 忌 服 ;對 有 慢 性 腎 炎 高 血 壓 者 ,服 用 后 可 加 重 高 血 壓 ,甚 至 引 發(fā) 腦血 管 意 外 。 內(nèi) 有 痰 火 及 濕 滯 停 飲 者 忌 服 龍 眼 肉 。 脾 胃 虛 弱 ,氣 滯 痰 多 ,腹 滿 便 溏 者 忌 服 熟 地 黃 。 百 合 :為 甘 寒 滑利 之 品 ,風(fēng) 寒 痰 咳 ,中 寒 便 滑 者 忌 服 。 痰 濕 內(nèi) 蘊 ,中 滿 痞 脹 ,腸 滑 泄 瀉

33、者 忌 服 蜂 蜜 。 但 并 非 每 個 教 練 員 和 運 動 員 都能 正 確 掌 握 中 醫(yī) 辨 證 ,故 在 服 用 這 些 中 藥 補 劑 前 應(yīng) 先 “ 辨 證 ” 為 好 。215 配 伍 不 當(dāng) 導(dǎo) 致 不 良 反 應(yīng)在 古 代 中 藥 書 籍 中 對 中 藥 配 伍 禁 忌 有 “ 十 九 畏 ” 和 “ 十 八 反 ” 之 說 ,盡 管 現(xiàn) 代 藥 理 對 “ 十 九 畏 ” 和 “ 十 八 反 ” 的 研究 還 缺 乏 確 切 的 結(jié) 論 ,但 目 前 對 這 些 “ 畏 ” 和 “ 反 ” 的 藥 物 還 是 以 慎 重 為 好 。 如 黃 芪 惡 龜 甲 ,白 鮮

34、皮 。 甘 草 反 大 戟 、芫 花 、 甘 遂 、 海 藻 。 白 芍 惡 石 斛 、 芒 硝 ,畏 鱉 甲 、 硝 石 ,反 藜 蘆 。 鱉 甲 惡 礬 石 、 理 石 。 人 參 畏 五 靈 脂 。 藜 蘆 反 人 參 、 沙參 、 丹 參 等 。216 其 它 原 因補 骨 脂 與 木 蝴 蝶 不 能 混 用 。 前 者 異 名 破 故 紙 ,后 者 異 名 故 紙 ,在 某 些 地 區(qū) 容 易 被 誤 用 。 但 兩 者 的 來 源 和 功 能主 治 都 是 不 同 的 ,若 誤 用 ,不 僅 影 響 療 效 ,還 會 引 起 不 良 反 應(yīng) 。 有 報 道 冬 蟲 夏 草 被 污

35、染 引 起 鉛 中 毒 。 菟 絲 子 誤 用為 寄 生 于 馬 桑 樹 的 同 屬 植 物 大 菟 絲 子 ,因 大 菟 絲 子 吸 收 了 馬 桑 毒 而 中 毒 。 蜂 蜜 本 無 毒 ,其 毒 性 與 蜜 蜂 采 的 花 蜜 有關(guān) 。 其 毒 性 咳 來 自 雷 公 騰 、 煙 草 、 大 茶 藥 、 南 燭 花 、 沼 澤 茶 、 洋 地 黃 、 木 花 、 毛 茛 等 植 物 ,由 于 植 物 所 含 有 毒 性 成 分不 同 ,因 而 人 體 的 毒 性 反 應(yīng) 與 癥 狀 也 不 同 ;蜂 蜜 放 置 過 久 ,含 有 少 量 亞 硝 酸 鹽 或 硝 酸 鹽 ,服 用 后 硝

36、酸 鹽 亦 變 成 亞 硝酸 鹽 而 致 中 毒 。3 預(yù) 防 措 施311 加 強 中 藥 知 識 學(xué) 習(xí) ,正 確 、 客 觀 地 認(rèn) 識 中 藥 藥 性 民 間 和 有 關(guān) 媒 體 宣 傳 :“ 中 藥 藥 性 平 和 ,無 毒 副 作 用 ” 、 “ 純中 藥 制 劑 ,絕 無 毒 副 作 用 ” 、 中 藥 “ 有 病 能 治 病 ,無 病 能 健 身 ” 等 ,都 存 在 片 面 理 解 和 某 些 錯 誤 。 其 實 ,古 人 早 有 告誡 ,如 “ 雖 甘 草 ,人 參 ,誤 用 之 害 ,皆 毒 藥 之 類 也 ” ,“ 用 之 不 當(dāng) ,參 術(shù) 不 異 砒 硵 ” 2 。

37、再 者 ,不 同 藥 性 間 也 存 在 相 互 作用 :如 寒 涼 藥 雖 能 清 熱 ,但 損 傷 人 體 的 陽 氣 ;溫 熱 藥 雖 能 祛 寒 ,但 耗 傷 人 體 陰 液 ;滋 補 藥 雖 能 扶 正 ,但 用 之 不 當(dāng) 會 戀邪 ,或 妨 礙 脾 胃 消 化 。312 嚴(yán) 格 控 制 劑 量 如 前 述 ,中 藥 致 不 良 反 應(yīng) 有 60%以 上 是 由 于 超 劑 量 引 起 的 。 如 能 嚴(yán) 格 按 照 中 藥 書 籍 中 明 確記 載 的 劑 量 使 用 ,大 多 數(shù) 不 良 反 應(yīng) 是 可 以 避 免 的 。 在 古 代 處 方 的 藥 物 用 量 是 醫(yī) 生 的

38、 不 傳 之 秘 ,也 體 現(xiàn) 了 掌 握 劑 量對 提 高 療 效 、 減 少 毒 副 作 用 的 重 要 性 。 一 般 認(rèn) 為 :藥 物 性 質(zhì) 較 平 和 者 ,用 量 較 大 ,劑 量 的 范 圍 也 較 大 ;質(zhì) 地 較 重 者 ,用 量 較 大 ;新 鮮 的 藥 物 ,用 量 較 大 。 反 之 ,用 量 較 小 。313 正 確 辨 證 、 合 理 配 伍 中 藥 補 劑 根 據(jù) 不 同 作 用 ,分 為 補 氣 藥 、 補 血 藥 、 補 陰 藥 、 補 陽 藥 四 類 。 補 氣 藥 一 般 性 質(zhì)較 平 和 ,但 無 氣 虛 者 使 用 ,則 會 產(chǎn) 生 弊 端 。 為

39、了 避 免 補 氣 藥 壅 滯 氣 機 ,需 用 理 氣 之 品 配 合 使 用 。 補 血 藥 多 滋 膩 ,對火 熱 、 濕 濁 等 實 邪 者 ,不 可 濫 用 ,如 誤 補 ,易 導(dǎo) 致 實 邪 難 解 。 滋 膩 之 品 能 妨 礙 胃 腸 吸 收 ,對 脾 胃 虛 弱 者 應(yīng) 配 伍 行 氣健 脾 之 品 。 陰 虛 的 原 因 最 復(fù) 雜 ,有 先 天 陰 虛 者 ,有 大 病 之 后 陰 虛 者 ,血 虛 日 久 可 發(fā) 展 為 陰 虛 ,陽 虛 日 久 也 會 出 現(xiàn) 陰虛 ,或 表 現(xiàn) 為 陰 陽 兩 虛 。 運 動 員 陰 虛 多 為 后 面 兩 種 。 所 以 ,運 用

40、 補 陰 藥 時 ,要 根 據(jù) 陰 虛 的 原 因 和 程 度 選 擇 不 同 的藥 物 配 伍 。 補 陰 藥 多 滋 膩 ,應(yīng) 與 健 脾 行 氣 藥 配 合 使 用 。 補 陽 藥 多 屬 溫 燥 之 品 ,對 陰 虛 火 旺 者 應(yīng) 謹(jǐn) 慎 配 伍 使 用 。參 考 文 獻(xiàn) : 1 喬 玉 成 . 關(guān) 于 中 醫(yī) 藥 抗 運 動 性 疲 勞 的 立 法 思 考 J . 北 京 體 育 大 學(xué) 學(xué) 報 , 2000, 23 (4) : 490 - 492. 2 歐 明 ,王 寧 生 . 中 藥 及 其 制 劑 不 良 反 應(yīng) 大 典 M . 沈 陽 :遼 寧 科 學(xué) 技 術(shù) 出 版 社

41、, 2002: 1 - 6. 3 孫 一 帆 ,羅 蘭 堂 . 中 西 醫(yī) 結(jié) 合 救 治 小 兒 急 性 人 參 中 毒 36例 J . 湖 北 中 醫(yī) 雜 志 , 1999, 21 (5) : 223. 4 張 正 康 ,施 國 翠 . 34例 人 參 不 良 反 應(yīng) 分 析 J . 時 珍 國 醫(yī) 國 藥 , 1999, 10 (4) : 331.66第 6期 張 宗 國 : 常 見 中 藥 補 劑 的 毒 性 與 安 全 問 題 分 析 5 DUKUSM N. Ginseng and mastalgia J . B rMed J 1978; 1 (6127) : 1621. 6 PAL

42、OP - LARREA V, GONZALEZ - PERALES J L, CATALAN - L IVER, et al. Metorrhagia and ginseng J . Ann Pharmacother2000, 34 (11) : 1347. 7 DEGA H, LAPORTE J L, FRANCE C, et al. Ginseng as a cause for Stevens - Johnson syndrome? J . Lancet, 1999. 347 (9011) :1344. 8 PAUL Pui - Hay But, KAN W ing - Kay. Adve

43、rse reactions to Chinese medicine in Hong Kong J . Abstractsof Chinese Medi2cines, 1995, 6 (1) : 104. 9 黃 炳 初 . 服 淮 山 藥 出 現(xiàn) 過 敏 1例 J . 中 國 中 藥 雜 志 , 1993, (4) : 246 10 鄭 萍 ,宴 媛 . 甘 草 及 其 制 劑 的 不 良 反 應(yīng) J . 中 醫(yī) 藥 學(xué) 報 , 1998, (5) : 29 11 ADR IANE Fugh - Berman. Herb - drug interactions J . Lancet, 2000

44、, 355: 134 12 唐 文 安 . 白 術(shù) 誤 用 致 害 3例 J . 貴 州 中 醫(yī) 學(xué) 院 學(xué) 報 , 1987, (4) : 45. 13 鐘 建 華 . 服 西 洋 參 致 過 敏 反 應(yīng) 1例 J . 中 國 中 藥 雜 志 , 1992, (1) : 55. 14 雷 載 權(quán) ,張 延 模 . 中 華 臨 床 中 藥 學(xué) :下 卷 M . 北 京 :人 民 衛(wèi) 生 出 版 社 , 1998: 1585. 15 李 延 超 . 口 服 黃 芪 引 起 皮 膚 過 敏 反 應(yīng) J . 上 海 中 醫(yī) 藥 雜 志 , 1992, (7) : 29. 16 HECK A M ,

45、DEW ITT B A, LUKES A L.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alternative therapy of warfarin J . Am J Health SystPharm, 2000, 57 (13) : 1221. 17 劉 明 州 . 生 桃 核 仁 中 毒 2例 報 告 . 急 診 醫(yī) 學(xué) , 1998, 7 (4) : 287. 18 沈 健 ,張 邦 升 ,李 伯 祥 . 枸 杞 子 引 起 血 尿 1例 J . 西 北 醫(yī) 學(xué) 雜 志 , 1998, 13 (5) : 200. 19 雷 載 權(quán) ,張 延 模 . 中 華 臨 床

46、 中 藥 學(xué) :上 卷 M . 北 京 :人 民 衛(wèi) 生 出 版 社 , 1998. 1677. 20 黃 平 . 三 斑 海 馬 化 學(xué) 成 分 的 分 析 J . 海 洋 藥 物 雜 志 , 1982, (4) : 32. 21 秦 增 祥 . 蛇 床 子 藥 理 作 用 及 臨 床 應(yīng) 用 的 研 究 概 述 J . 浙 江 中 醫(yī) 雜 志 , 1990, 25 (10) : 475. 22 張 力 群 . 中 西 醫(yī) 臨 床 用 藥 正 誤 大 全 M . 太 原 :山 西 科 學(xué) 技 術(shù) 出 版 社 , 1998: 125.【 責(zé) 任 編 輯 :王 國 莉 】A Research i

47、n to the Safety and Tox ic ity of Comm on Ch inese Herba l Ton icZHANG Zong2guo(D epartm 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izhou U niversity, Huizhou 516015, Guang China)Abstract:U 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summary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measures of p reventing bad reaction after taking Chi2nese herbal, the paper p 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 ractical reference to further use.Key words:Chinese herbal tonic; bad reaction; toxicity; dialectics76

相關(guān)知識

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 藥審要點 藥物制劑安全性研究評價的常見問題討論
環(huán)保與食品安全的問題分析
中藥配方顆粒湯劑與傳統(tǒng)湯劑對比研究進(jìn)展與有關(guān)問題分析
生物信息學(xué)在藥物安全性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應(yīng)用
罕見病藥物安全性評估
新生兒常見問題解析大全
婦產(chǎn)科常見健康問題分析
心理健康安全問題案例分析.pptx
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及安全問題
關(guān)于腹瀉常見的用藥問題

網(wǎng)址: 常見中藥補劑的毒性與安全問題分析 http://m.u1s5d6.cn/newsview132544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