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據(jù)美國《自然》雜志報道稱,60歲以上的人,一周三天,每次步行45 分鐘以上,可以預防老年癡呆。 《新英格蘭醫(yī)學期刊》的一篇報道稱,一周步行三小時以上,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慢走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運動方式,簡單方便,無需任何投入,十分經濟環(huán)保,人體在走路時,全身60%~70%的肌肉都參與了活動,不僅能減脂,還能增強體質,對我們的健康十分有益。
作為世衛(wèi)組織推薦的老少適宜的運動,還有哪些好處呢?
1.改善情緒
慢走過程中,在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還可以邊走邊欣賞美景,對于情緒調節(jié)十分有益。經常進行慢走,可以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抑制低落情緒。
所以沒事的時候,可以去公園、樓下散散心呀~
2.消除疲勞
步行是一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健身方式,慢走過程中,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清晰、靈活,可有效消除腦力疲勞,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3.促進消化
飯后慢走有助于消化,促進胃腸有規(guī)律的蠕動,對腸胃很有好處,還能增加食欲,此外對于改善習慣性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4.增強體質
在慢走的過程中,我們的心、肝、腎等都得到鍛煉,對于身體各組織也起到強健作用,如果我們能長久堅持,對身體各器官以及代謝系統(tǒng)都會有所改善,非常有益健康,增強體質。
此外,對于小孩來說,多走路能讓骨骼的運動量加大,促進身體快速發(fā)育。中老年人群,可以幫助減少骨質疏松的可能性,保持骨骼的強度。
5.消耗脂肪
長期科學地堅持行走鍛煉,可以燃燒脂肪,減少體內脂肪的囤積,尤其適合體脂率較高的人群進行前期的減脂訓練。
這是因為,慢走是一項比較平緩的運動,對心肺的的要求沒有那么高,而且慢走不那么容易累,更容易堅持,相比于其他運動要溫和很多,更加適合不能做高強度運動的人群。
慢走雖好,有什么注意事項呢?
1.運動環(huán)境
慢走可以隨時進行,但是慢走的時間和空間最好選擇氧含量高的時候和地點,以起到更好的鍛煉和保健效果。
不同的環(huán)境,步行的體驗感不同,樂趣也會不同哦。如今秋高氣爽,周末可以約上朋友帶上家人,去戶外嘗試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步行,會欣賞到不同風景。
2.選擇合適的裝備
康康建議出門前,選擇一雙舒適或者鞋底較軟、較厚的運動鞋,避免不合適的鞋帶來的不適感。
秋冬季節(jié)到來,外出步行的時候要關注天氣情況,我們需要根據(jù)天氣溫度增減衣物。
3.注意運動時間
飯后不宜立馬進行散步,康康建議飯后半小時到1小時再開始慢走,此外,慢走的過程中,可適當補充水分。
運動結束后,不要立即進食,要休息30分鐘左右,等心跳真正達到平緩的時候,再進食。
如果想通過慢走達到減肥的效果要堅持40分鐘到1個小時。
4.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
走路無小事,千萬別忽視走姿,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拍攝動作)
01.走路時,站直,收腹提臀,不要聳肩,抬起下巴,眼睛平視前方。 02.脖子要“正”,走路過程中頭頸保持平衡,不要前后左右擺動。 03.手肘輕松地彎曲90度,靠近身體來回擺動;每跨出一步,先腳跟,再腳掌,然后腳尖著地。 04.邁步的過程,輕抬腿邁出腳,不要全部用腿發(fā)力,如果全靠腿用力,那么腿就會走得越來越粗,還容易疲勞酸痛。此外,對于沒有鍛煉習慣的人或者是腿腳不靈活的人而言,先適應慢走之后,再逐漸加快速度。
慢走雖好,但下面這幾類人群,選擇慢走時要格外注意:
01.有胃部疾病或者胃部敏感的人群,飯后散步容易導致腹部不適,甚至會出現(xiàn)頭暈嘔吐的現(xiàn)象,因此,建議不要經常飯后散步。 02.糖尿病患者,吃飯后,血糖易升高,這類人群更是要慎重進行運動,康康建議可以選擇在早晨進行適當?shù)腻憻挕?03.如果家中有體質弱的老人,步行的時候要盡量走平路或緩坡,最好有人陪伴。慢走雖好處很多,但是要重在堅持。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每天只走幾分鐘,那么可能對身心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每天堅持日行萬步,秋冬一起走出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