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小篆的筆法、筆順和技法

小篆的筆法、筆順和技法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5月21日 02:36

小篆的筆法、筆順和技法

小篆的筆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筆法,是學(xué)好篆書最關(guān)鍵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筆法應(yīng)當(dāng)用“中鋒用筆”來概括。就是說筆的主鋒必須在畫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點是藏頭護尾,力含其中,因為中鋒用筆寫出的筆畫凝練勁挺,圓健美觀,一直被視為書法的主要用筆方法。下面將小篆中常用的幾種筆畫分別予以闡述。

一、橫

1、逆入藏鋒至首端2、轉(zhuǎn)成圓鋒向右行3、行至末端轉(zhuǎn)鋒4、向左回鋒。

二、豎

1、筆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頂點2、使筆尖垂直,然后轉(zhuǎn)鋒向下行筆3、行至底點勿頓4、輕提鋒穎,順勢提收。

三、橫彎

1、逆鋒落筆向左2、轉(zhuǎn)鋒向右行筆3、順鋒向下行筆4、行筆漸慢,順勢上提收筆。

四、直彎

1、逆鋒落筆向上2、轉(zhuǎn)鋒向下行筆3、順勢向右轉(zhuǎn)筆再向下漸慢行筆4、行至末端順勢收筆。

五、上弧

小篆的弧筆筆法和前面的橫豎一樣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關(guān)鍵是要保持圓勁的勢態(tài),保持筆毫著紙的深淺一致以及適當(dāng)?shù)乃俣?,注意對稱,兩弧在中間地段銜接,銜接處要寫的自然不留痕跡。

六、下弧

下弧要先寫左半弧,后寫右半弧,寫右弧時要注意和左弧的對應(yīng),線條要一氣呵成,不要遲疑緩慢,否則線條會柔弱而缺乏力感.

七、左右外弧

寫左右外弧時,主要是兩邊弧的起訖處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對稱自然,緊湊處而不松散,充分體現(xiàn)篆書的婉轉(zhuǎn)流暢之美。

八、方弧

寫方弧時,無論長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圓轉(zhuǎn)行筆,化角為弧,四角要對應(yīng),接筆處不留痕跡,方圓要和諧。

九、彎曲弧

小篆的曲畫變化多,難度大,要視其圓轉(zhuǎn)程度順勢而寫。最好是一筆完成,一筆完不成,就用兩筆或三筆搭接筆方法加以完成。轉(zhuǎn)折處注意調(diào)整襖筆鋒或略捻動筆管并與手脘的內(nèi)轉(zhuǎn)動作相配合,使筆鋒順勢轉(zhuǎn)過。

搭接筆的技法

篆書的許多筆畫看似一筆完成,實則靠若干搭接筆而寫成的,要使接筆處不留痕跡,主要是前一筆的盡處無須回鋒,后一筆勢插入,兩筆重合正好將搭接處掩藏于筆畫之中。搭接筆是篆書筆法技巧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掌握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能使字舒暢婉轉(zhuǎn),遒勁自然。

筆順特點

筆順是寫好篆書的關(guān)鍵之一,合理的筆順有助于字的結(jié)構(gòu)安排,有助于書寫速度的提高。因此,掌握篆書的筆順,對初學(xué)者來說,也是入門的一把鑰匙。

篆書的筆順和漢字筆順規(guī)則基本相仿,如先橫后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這些對初學(xué)者來說是不成問題的。重要的是和漢字不同的筆順,而這些不同之處正是篆書筆順的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把握好篆書的結(jié)體,做到勻稱勻衡。

1、先中間后左右

對稱均衡是篆字的特點。對于有中心豎線的篆字,應(yīng)先寫中間豎筆或中間部位的筆畫,中間定位后,再寫左右對稱的其他筆畫。

對于有中心長?。ㄒ话銥槠?、捺筆)的篆字,應(yīng)先從中間長弧寫起,再寫左右對稱的筆畫。

2、先外包后里頭

對于有字框的筆畫,一般應(yīng)寫出外框的筆畫,隨后再寫框內(nèi)的部分。這樣可以控制篆字形體的大小,避免整體不一致。

3、先主筆后副筆

對于篆字中有主筆曲畫的字,宜先寫主筆后寫副筆。

4、先副筆后主筆

篆字當(dāng)中,個別有主筆曲畫并起支撐的作用的字,應(yīng)先寫副筆后寫主筆,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靈活運用

對于筆畫較為復(fù)雜的篆字,筆畫要求并不過分強求一致,只要順手,可以靈活運用,做到分布均勻就可。

小篆的用筆和筆順

小篆的用筆可以說是與眾不同,它的基本特點是首尾藏鋒,中鋒運筆。這就是說起筆時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逆鋒而入,主收筆時四鋒而出(有些筆畫,亦平收而生)。在運鋒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中鋒運筆,行筆宜稍慢,使筆畫圓潤而遒勁。這和別的篆書如石鼓文、金文等并無不同,雖然說篆書的運筆比較簡單,但是要寫出骨肉圓潤,渾厚古樸而又生動的字形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我們先來了解篆書用筆。篆書、隸書及楷書的藏鋒形態(tài)不同,它們雖都是藏鋒(逆鋒起筆),但是隸、楷的起筆顯得較方,用筆中的提按較為明顯,而篆書(特別是玉箸篆)的起筆是圓頭,提按的幅度較?。ㄓ耋缱丸F線篆簡直沒有提按)。但并不是圓頭玉箸篆一統(tǒng)天下,也有三國時的吳碑《天發(fā)神讖碑》和有些漢碑額等,也有方筆起或提按較明顯的。但對于初學(xué)者,還是以圓筆為主。

篆書的用筆基本要求是,自始筆至終筆都是中鋒運筆,所謂中鋒是筆鋒處于線條中心,使線條達到圓潤而飽滿的藝術(shù)效果。其次是起筆和收筆都要藏鋒。所謂藏鋒,就是逆鋒入紙,收筆時回鋒提筆,或稍頓平收。

篆書橫畫的寫法,是“欲右先左”,筆鋒先由1處自右向左,至2處下按,隨之折筆向右,始終要保持中鋒行筆,至結(jié)束處或面鋒收筆,或輕按一下平出。直筆的寫法也是一樣,與橫畫相比只是方向不同而已,起筆“欲下先上”逆鋒入紙,然后折筆向下,中鋒行筆,收筆時或面鋒,或稍按即收。

弧筆是篆書中最有特色的筆畫。它是篆書字體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圓潤而對稱的弧筆是篆書無窮魅力的代表。它的運筆基本上也是逆鋒下筆,在行筆中要注意著紙的深淺保持一致,不能忽粗忽細,還要保持適當(dāng)?shù)乃俣取2灰t疑緩慢,從而使線條柔弱而缺乏力感,但也不能匆忙草率,致線條飄忽流滑,每一個弧形要一氣呵成。但如果折后下面還有弧形,可在轉(zhuǎn)折處略加停頓后,再接上一筆。

篆書的筆順,一般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橫后直,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內(nèi)。但是這不是嚴格的規(guī)定,有時由于字形不同而改變。

這里“仿”、“江”兩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寫時先左后右,寫左旁時要考慮右旁筆畫的多少來安排所占的位置。如“仿”字的“方”旁要比“十”多,所以“十”旁要占得小一點;又如“江”字的“工”旁筆畫雖小但有兩筆橫筆。所以左右兩旁,可以安排成對分的局面?!胺隆弊帧胺健迸缘闹鞴P,是中間那根“S線”,先寫好這根線,其他兩根線也就容易安排了?!敖弊帧八迸韵葘懼虚g那根主線,也是這個意思。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一般說上半部的筆畫要安排得緊湊一些,使下部的垂筆可以較為舒展。“犬”字,是個“正反字”,后者也是基本上對稱的結(jié)構(gòu)。兩字的中間上部都有一筆中心的直筆,書寫時就應(yīng)從這里開始,這樣一筆在中心位置上了,再來安排左右對稱的筆畫,就不會有偏側(cè)不穩(wěn)的弊病了。

小篆的橫豎寫法

小篆基本筆畫橫和豎的寫法。小篆書體多變,但筆畫卻非常簡單,主要的只有一筆,古人把這一筆稱為“玉箸”,即像玉做的筷子一樣,只要寫得粗細均勻,轉(zhuǎn)角婉通,連接自然就可以了。我們?nèi)绨堰@玉筷平放,就是橫畫,直放即為豎畫,把它彎轉(zhuǎn)即為轉(zhuǎn)角或圓圈。

橫畫寫法:起筆要有一個逆勢動作,即筆尖貼住紙面先向左移,再右行,逆勢的作用可使筆畫內(nèi)蘊含一種力度,但和楷書不同的是不輕按的動作,它在行筆時也辦求勻速,不可行得過快,且呈水平狀;書末尾筆尖處有一個細微的返回動作,稱“護尾”,博聚國學(xué)網(wǎng)認為這樣能使整畫顯得圓潤。

豎畫寫法:這一筆要寫得穩(wěn)重挺直。和橫畫一樣,書寫向上先有一個逆勢,筆尖貼住紙面先上移再下行,書筆處筆尖有一個細微的回上動作。起筆既元輕按,收筆又不出鋒。

小篆的筆法分析

掌握小篆的基本筆法都要圓轉(zhuǎn)行筆爽廢盞友朝廂戟雹,是學(xué)好篆書最關(guān)鍵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筆法應(yīng)當(dāng)用“中鋒用筆”來概括。就是說筆的主鋒必須在畫的中央注意對稱傴儷匆神沃廁猁屹,不使之外露。其特點是藏頭護尾方圓要和諧。

彎曲弧小篆的曲畫變化多駿榆聞庵肩壺邵彎,力含其中化角為弧假丌貨喊兔牲姊析,因為中鋒用筆寫出的筆畫凝練勁挺化角為弧堊限名逼颮榮躕捧,圓健美觀兩弧在中間地段銜接,銜接處要寫的自然不留痕跡。

下弧下弧要先寫左半弧,后寫右半弧,寫右弧時要注意和左弧的對應(yīng),線條要一氣呵成,不要遲疑緩慢,否則線條會柔弱而缺乏力感。

左右外弧寫左右外弧時宙隸湟操莧衩恨肺,一直被視為書法的主要用筆方法。

小篆的技法特點

小篆的結(jié)體不同于隸書、楷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三比二。二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dāng)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則可以聳起。三是筆畫橫平豎直,粗細均勻,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zhuǎn)圓活,富有奇趣。四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對稱,這是篆書不同于其他書體的重要特征。有獨體對稱,有字的局部對稱,還有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小篆書法

小篆與各體書法:昔人有“非究於篆,安能得隸”的說法,因為隸法源出於篆,習(xí)篆也正是習(xí)隸。隸書與楷書字體,首先講求橫平豎直,正合乎篆書的基本筆法,篆書結(jié)體貴勻整,隸、楷書也講究勻整,篆書寫得準、熟練,再寫隸書、楷書,也就自然勻整。寫行書草書要活潑生動,需有善於畫圓的工夫,篆書多半圓或圓形的筆畫,到了婉通的火候,寫行書草書,格外活潑生動,曲盡圓轉(zhuǎn)之妙。是知篆書筆法,為各體書法的基礎(chǔ)。如漢隸中的夏承碑,筆法介乎篆隸之間,仍多圓轉(zhuǎn)之處,是可證篆通于隸。顏楷合篆籀之理,得書壇最高妙境,所書麻姑仙壇記,肉骨停勻,筆力平衡,有人說顏出于篆,是可證篆通于楷。黃山谷的行書,長筆畫,與篆書用力無異,康有為有“山谷行書與篆通”之句,是可證篆通于行。懷素的狂草,筆筆中鋒,瘦勁婉通,飛動中見圓轉(zhuǎn)之妙,包世臣有“醉僧圣母、律公二帖,導(dǎo)源篆籀,渾雄鷙健,是為草篆”之說,是可證篆通於草。學(xué)隸、楷、行、草各種書法,本來并不一定要先寫篆書,不過倘是能夠先寫篆書再寫隸楷行草就更容易悟得筆法。弘一大師教寫字方法:“須由篆字下手,每日至少要寫五百個,再學(xué)隸,入楷;楷成,學(xué)草”,其順序也是先由小篆入手。小篆臨好之后,才可以臨鐘鼎,寫甲骨,摹一切古篆,才有筆法和筆力,氣韻和神味。

小篆由籀文整理而成,曲線圓寫,筆畫統(tǒng)一勻稱,結(jié)體謹嚴,遒勁莊重,兼而有之。在中國文字及書法藝術(shù)上,都有極大的影響,許慎編《說文解字》十五卷,即以“小篆”為主要文字依據(jù)。故知小篆是一切篆體的正軌,學(xué)書法者,不可輕之。

篆書技法

一、小篆的特點

小篆的結(jié)體不同于隸書、楷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三比二。

二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當(dāng)然也有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則可以聳起。三是筆畫橫平豎直,粗細均勻,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zhuǎn)圓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對稱,這是篆書不同于其他書體的重要特征。有獨體對稱,有字的局部對稱,還有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二、小篆的基本筆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筆法,是學(xué)好篆書的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筆法應(yīng)當(dāng)用“中鋒用筆”來概括。就是說,筆的主鋒必須在點畫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點是藏頭護尾,力含其中,因為中鋒用筆寫出的凝練勁挺,圓健美觀,一直被視為書法的主要用筆方法。

小篆筆法論述

書寫小篆的執(zhí)筆方法,除執(zhí)管位置比寫楷、隸略高一點,以利于靈活地捻管轉(zhuǎn)筆外,其它并無多大區(qū)別,同樣要求指實、掌虛、腕平、掌豎和懸腕(寫大字懸肘、懸臂)。在運筆方面,同樣要求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清代不少書家寫小篆收筆多不回鋒,而是采取駐收或順勢提收的筆法,流暢舒展、瀟灑自然,這是因其所使用的是長鋒羊毫筆,含墨多,筆力厚重,不易出現(xiàn)細尖薄弱的毛病,相反,如筆筆回鋒收筆,反而容易出現(xiàn)圓軟光滑、靡弱無力之弊。這就是清代書家由改革書篆工具到改變用筆方法的貢獻。小篆的基本筆畫比較少,只有橫、豎、弧、圈四種(實際上只有前三種,圈也是正反兩弧組成),因此,它的運筆方法也相應(yīng)比較簡單。清代一些書家寫小篆,對收筆作了省略改進,大多駐筆或空回而不回鋒,這樣,使小篆的筆法更加簡捷,但對書家的功力和技巧要求更深更高,因為駐筆或空回的收筆必須筆鋒齊力,且須用力均勻,速度合適,不疾不徐,不偏不側(cè),行筆流暢自然,收筆果斷,不會出現(xiàn)尖筆、叉筆或過于枯燥、抖顫、遲澀、鋸齒狀之筆,也不會出現(xiàn)垂露式的圓頭收尾。因此,這種筆法有一定難度,有相當(dāng)基礎(chǔ)者方可使用。孫過庭《書譜》云:“篆尚婉而通”。要做到“婉而通”,必須熟練掌握筆法,書寫時速度不宜過快,一毫馬虎不得,一筆偏倚不得,要端坐正視,平心靜氣,切忌潦草從事。


相關(guān)知識

篆的筆順(筆畫順序)漢字篆的筆順動畫
小篆書法入門學(xué)習(xí)4個特點,5種筆順規(guī)律,10個筆法運用(二)
想把篆書寫好,別不在乎筆順。
篆書難點:筆順、對稱關(guān)系如何處理?
篆書難點:筆順、對稱關(guān)系如何正確處理?
草字筆畫、筆順、筆劃
書法中“草字頭”的筆順,你怎么看?
誰筆順
草字筆順筆畫順序
定筆順

網(wǎng)址: 小篆的筆法、筆順和技法 http://m.u1s5d6.cn/newsview129728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