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濾出尿液,所以尿液的顏色和性狀,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腎臟的疾病變化。
健康的尿液是這樣的:
1. 成年男性的尿液每天1500-2000毫升,成年女性1000—1500毫升,兒童尿量少一些;
2. 夜尿量為日尿量的一半,每晚起夜0-1次,60歲以后起夜次數(shù)增加;
3. 尿顏色為淡黃色,呈透明狀,無沉淀混濁現(xiàn)象;
4. 剛解出的小便有特殊的青草芳香味,久置后因分解,而出現(xiàn)氨味。
尿為啥是黃的,而不是黑的白的彩的?
健康人的尿液顏色,因為含有黃色水溶性物質:尿膽素,從而呈現(xiàn)淡黃色。
深黃色是咋回事?
有時人體受外界刺激,在應激狀態(tài)下出現(xiàn)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小管會加大水的重吸收,導致尿液濃縮,從而產(chǎn)生深黃的尿液——當然也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上火了”。
另外喝水少、晨起后、大量出汗后,體內水分少,尿液濃縮,也會深黃。
尿液“清澈透明”好不好?
如果你的尿液從早到晚都是清澈透明,別高興太早。
很多人都認為,尿液很黃是不健康的,清澈的尿液才健康。其實這話只說對了前一半:尿液很黃確實不健康,但“黃尿”一般代表著身體有點小病,而“清尿”則可能是大病。
喝水多、喝稀飯或輸液后,尿液會被稀釋,變得更多、更清澈,這是正常的。而一直都很清澈,是不正常的。
人為什么要排尿?是需要用尿液把體內的廢物排出去。一般人體每天產(chǎn)生的廢物是相對恒定的,當尿液清澈得沒有廢物時,你猜發(fā)生了什么?
廢物蓄積在體內排不出去了。
如果尿液沒有變多,卻變得清澈了,可能是腎臟疾病進展到了末期——嚴重的腎衰竭,包括尿毒癥。大部分腎病患者在早期和中期沒有明顯癥狀,我國的290萬尿毒癥患者中,四分之一的患者在發(fā)現(xiàn)病情時就已經(jīng)進展到尿毒癥了。
腎衰竭與尿毒癥患者的尿液并不多,但很清澈、沒有味道。因為腎小管功能受損,造成尿液濃縮功能減退,體內的毒素并沒有排出來,此時的尿液無色無味,接近“純凈水”。
腎衰竭患者尤其要多關注自己的尿液:是變得淡黃有味了,還是變得無色無味了?在臨床上,腎衰竭患者的尿液從無色無味,變得渾濁有尿味,是治療顯效、病情好轉、腎臟功能恢復的特征。
所以,當你沒有喝大量的水,而尿液從早到晚一直很清澈時,排除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腎病綜合征恢復期多尿、肝硬化腹水伴體內水分過多、慢性腎間質疾病及尿崩癥等,很可能是嚴重的疾病——尿毒癥悄悄來臨。這時,要盡快檢查尿常規(guī)、腎功能、腎臟B超,進行診斷和治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