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綠茶加工工藝——制茶工藝(四)

綠茶加工工藝——制茶工藝(四)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2日 19:36

(一) 烘青綠茶初制加工工藝

鮮葉→茶青攤涼→殺青→揉捻→解塊→干燥→形成毛茶

鮮葉:采用政和大白茶、本地菜茶、梅占、福安大白茶、福云 6 號、福鼎大毫等春季茶青原料;嫩度控制在一芽一二葉或一芽二三葉初展;嫩度均勻、肥壯、凈度高的茶青。茶青攤涼:把進廠的茶青均勻地攤放在茶樓上,厚度掌握在 3-5 厘米,最厚不要超過商管劑用330 厘米,在晾青過程中,要經(jīng)常翻拌,防止燒青,待殺青。

殺青:目前政和縣基本采用滾筒殺青機。火燒旺后,啟動滾筒電機,轉(zhuǎn)動滾簡預(yù)熱待滾簡內(nèi)溫度升高至200 度以上,筒體灼燒部分灰白或暗紅時開始投葉 10-15 公斤,然連續(xù)均勻投葉,在殺青時,根據(jù)筒體溫度變化適當增減投葉量,在停機前,降低滾筒溫摩以免最后出筒的葉子燒焦。殺青適度掌握:葉色由鮮綠變?yōu)榘稻G,葉面失去光澤,葉質(zhì)養(yǎng)軟、萎卷、折梗而不斷,手緊捏成團,松手不易散開,略帶有黏性,青臭氣散失清香顯露。

揉捻:根據(jù)揉捻機性能,殺青葉老嫩、勻度、和殺青質(zhì)量掌握揉捻方法。掌握“輕重一輕”、嫩葉“輕壓短揉”、老葉“重壓長揉”和“嫩葉冷揉,老葉熱揉”原則。揉捻歷時因產(chǎn)品和茶青原料而定,揉捻加工毛峰的嫩葉以保毫為主,揉捻歷時約 10 分鐘(輕揉分鐘,輕壓6分鐘,松壓3分鐘):揉捻嫩葉約 20-25分鐘(輕揉10分鐘,加壓約5-10分鐘,松壓約5分鐘)。中等嫩葉揉捻歷時約 30-40分鐘(輕壓10分鐘,加壓 15-25分鐘,加壓期間松壓2-3 次,松壓5分鐘):老葉揉歷時約 40-50 分鐘 (輕壓 10分鐘,加壓25-35分鐘,加壓期間松壓2-3 次,壓5分鐘)。揉捻適度掌握:嫩葉成條率達90以上,粗老葉成條率達 60 以上。

解塊:揉捻葉下機后,立即進行解塊干燥,以免葉色變黃。

干燥:采用自動烘干機烘焙,掌握“高溫、快速、薄攤”原則。干燥分初烘和復(fù)烘兩步進行。

初烘: 進風口風溫 120-140 度,百葉板攤?cè)~厚度約 1厘米,歷時約 10 分鐘,出葉水率在 40 左右。初烘后葉子立即攤開,攤涼約 20 分鐘后進行復(fù)烘。

復(fù)烘:百葉板攤?cè)~厚度約 2 厘米,歷時約 12 分鐘,出葉含水率在 7一8 左右,形成毛茶。

(一) 炒青綠茶初制加工工藝

茶青攤涼、殺青、揉捻、解塊與烘青綠茶加工工藝一致,只是干燥工序采用炒青機分三次進行。即滾濕坯→滾毛坯→滾足干→形成炒青綠茶。

滾濕坯:滾筒溫度控制在 150 度左右,每簡投葉量 10-15 公斤左右,全程滾 15-20分鐘,達三四成干即下葉攤涼,稍后進行滾毛坯。

滾毛坯:滾簡溫度控制在 100-110℃左右,每簡投葉量 20-25 公斤左右,全程滾25-30 分鐘,含水量約 20%,手捏茶條有觸手感覺又不短碎,下葉攤涼 30 分鐘,在進行滾足干

滾足干:溫度掌握先高后低,開始溫度 100℃,以后逐漸下降。投葉量 25 公斤以上,滾炒至足干。

(二) 珠茶初制加工工藝

茶青攤涼、殺青、揉捻、解塊與烘青綠茶加工工藝基本一致,只是干燥過程包括炒二青、小鍋、對鍋與大鍋 4 個工序。

殺青:如果采用殺青鍋殺青,堅持“先悶后拋”、“雨葉和重露水葉多拋少悶,肥壯嫩葉和老葉多悶少拋”的原則,先悶 3一4 分鐘,再拋炒,待炒至葉熟不黃,色翠不生,葉質(zhì)柔軟而不焦為適度。如果采用滾簡殺青機殺青,則與烘青綠茶殺青工藝一樣。

揉捻:珠茶揉捻所用機械、方法基本與烘青綠茶相同,只是揉捻時間稍短,壓力稍輕為了保持葉質(zhì)柔軟,殺青葉不經(jīng)攤涼,采用熱揉,嫩葉約揉 20 分鐘,老葉約揉 30 分鐘嫩葉成條率達90%左右,老葉成條率達85%左右即可。

干燥:

炒二青:采用瓶式炒干機,頭揉捻葉 60-70 公斤,溫度控制在 200℃左右,目的是蒸發(fā)一部分水分,減少后續(xù)炒制過程產(chǎn)生鍋巴和結(jié)塊。待二青葉含水量在 40%一45%為適度。

炒小鍋:將調(diào)幅杠調(diào)至頂頭,溫度控制在 120--160℃,投葉量每鍋 12-15 公斤二青葉,時間約 45 分鐘,炒至含水量約 30%-35%為適度。

炒對鍋:投葉量由兩鍋小鍋葉量合并,鍋溫 60℃左右,勻火長炒達3小時左右,炒到含水量 20%左右為適度。

炒大鍋:投葉量由兩鍋對鍋葉量合并,鍋溫掌握由低到高,一般在 60-80℃,時間達2.5一3小時左右,炒到含水量 6%一7%左右為適度。炒大鍋時在鍋上加蓋,采用蓋一開一蓋交替進行,每次加蓋時間約 10 分鐘,防止水分蒸發(fā)過快,保持葉質(zhì)柔軟,便于造粒,同時防止葉色黃熟,香氣低悶,葉底悶黃。

(三) 烘青綠茶精制加工工藝

采用“多級付制,多級收回”或“單級付制,多級收回”。付制毛茶經(jīng)過復(fù)火,按本身路、長身路、圓身路、輕身路進行篩分。

復(fù)火:將毛茶通過自動烘干機進行進一步烘干,風溫控制在 110-120℃,含水量達6-7%為適度。目的是進一步烘干茶葉,緊縮茶條,利于抖篩和切軋。

二級及以上毛茶條索緊結(jié),直接進入本身路,三級及以下毛茶由于茶條較粗大,先用滾筒圓篩機進行滾曬,篩下茶進人本身路,篩上茶反復(fù)進行切→滾→切→滾。

本身路:根據(jù)復(fù)火后毛茶條索粗細情況配備篩網(wǎng)進行抖篩,一般小茶類毛茶 (如小茶福云6號等)選用7目篩,中葉類毛茶 (如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等) 選用6 目篩,抖篩上茶交圓身路篩分,篩下茶交圓篩機篩分。圓篩機配備 5目、6 目、7目、10 目、12目篩網(wǎng)進行篩分,5 目篩上茶交長身路篩分,12 目篩下茶待再篩分處理,5 目、6 目、7目、10目篩下茶分別用4 目、5 目、6 目、8 目篩進行撩篩,各撩篩篩面茶交上一目茶一并處理,各目撩篩下茶分別采用 7目至 12 目篩進行緊門,緊門篩上、篩下茶分別進行風選。風選機第一口茶為本身路茶,交揀剔后待拼配,第二口茶交輕身路篩分,第三口茶為片茶,待拼配。

長身路:將本身路平圓機 5目篩上茶,進行切軋,再經(jīng)圓篩機 (5 目、6 目、7目、10目、12 目篩網(wǎng)) 進行篩分,5 目篩上茶反復(fù)“切一圓篩一切一圓篩”,直至少量用手篩處理,12目篩下茶待再篩分處理,5 目、6 目、7目、10 目圓篩下茶分別用4目、5目、6目、8目篩進行撩篩,各撩篩篩面茶交上一目茶一并處理,各目篩下茶分別采用 7一12 目篩進行緊門,緊門篩上、篩下茶分別進行風選。風選機第一口茶為長身路茶,交揀剔后待拼配第二口茶交輕身路篩分,第三口茶為片茶,待拼配。

圓身路:將本身路 7目篩或6 目篩抖篩上茶(抖頭茶)進行切軋,再用7目(或6目)抖篩進行篩分,抖篩上茶再行切軋 (反復(fù)切一抖一切一抖,直至少量用手篩處理),篩下交圓篩機篩分。圓篩機配備 5 目、6 目、7 目、10 目、12 目篩網(wǎng)進行篩分,5 目篩上反復(fù)切一圓一切一圓,直至少量用手篩處理,12 目篩下茶待再篩分處理,5 目、6 目、7 目、10目篩下茶分別用4目、5目、6目、8 目篩進行撩篩,各撩篩篩面茶交上一目茶一并處理,各目擦篩下茶分別采用 7-12 目篩進行緊門,緊門篩上、篩下茶分別進行風選。風選機第-口茶為圓身路茶,交揀剔后待拼配,第二口茶交輕身路篩分,第三口茶為片茶,待拼配。

平圓機12 目篩下茶用10 目、12 目、16 目、20目、24 目篩進行平圓,12 目以上茶經(jīng)過分選拼入正茶,16 目、20 目、24 目茶經(jīng)過分選,作為碎1、碎2,片1、片2 原料待拼配。

輕身路:本身路、長身路、圓身路的 5目、6 目、7目、10 目、12目風選機二口茶分別用8目、9目、10 目篩進行抖篩,抖頭用平圓機 5目、6 目、7目、10目、12目篩分篩分后各目抖頭分別分選,第一口茶為片頭茶,交揀剔后待拼配,第二口為片茶待拼配抖下茶也分別用平圓機 5 目、6 目、7 目、10 目、12 目篩分,篩分后各目抖下茶分別分選第一口茶為輕身路茶,交揀剔后待拼配,第二口為片茶待拼配。如果輕身路不能一次提不清楚,可以進行二輕身、三輕身提取,分別稱二輕身和三輕身茶,篩上為二片頭和三片頭拼配:對各篩路各目茶進行取樣,參照各級別茶壞質(zhì)量要求,進行茶樣拼配,拼出小樣后,根據(jù)小樣比例進行勻堆。勻堆時,先鋪上段茶,再鋪中段茶,最后鋪下段茶,如果堆量大,上、中、下段茶可分別分兩次或三次鋪,以利勻堆均勻。

(四) 茉莉花茶窨制工藝

茶坯處理→鮮花養(yǎng)護→拌和→通花→收堆續(xù)窨→起花→濕坯復(fù)火干燥一再窨或提花→勻堆裝箱 (包裝)。

茶坯復(fù)火:采用高溫、快速、安全烘干辦法。烘干機風溫掌握在 120-130℃左右,時間約 10 分鐘,防止烘焦或產(chǎn)生老火味。茶坯含水量控制:高級茶坯含水量掌握在 4%一4.5%,中級茶坯含水量掌握在 4.2%一4.5%,低級茶坯含水量掌握在 4.5%一5%,單窨茶坯含水量掌握在 4%一5%,復(fù)火待二窨的為 5%一6.5%,待三窨的為 6%-7.5%,待提花的為 7%-7.5%。茶坯復(fù)火后立即進行屯放冷卻 (待茶坯冷卻到 30℃) 待窨花,茶還在冷卻時要屯放在干燥處,防止受潮。

鮮花處理:鮮花進廠驗收后,及時攤涼,厚度不超過 10 厘米,雨水花要薄攤。攤放地點陰涼、通風、清潔,如在雨天或氣溫較低,攤放適當厚些,甚至在必要時,可蓋布袋促進花溫上升,并保持溫度。對大小不勻的鮮花,在 60%開放時,可進行一次篩花,篩去無用的花蕾、花蒂和雜質(zhì),并把大小花分開,小花另行培養(yǎng),窨制副茶。在窨制前,進行一次攤涼,使花溫不高于坯溫,保持鮮花清香。待茉莉花攤放到有 80%左右的花朵將近半開、香氣吐露時,及時付窨,如果施供提花用的茉莉花可以到半開時付窨,但不能等到完全開放,以免損失花香。

各級花茶窨次和每 50 公斤茶坯用花量:毛峰茶,五管,總用花量 100 公斤,各次用花量分別是:30 公斤、25 公斤、20 公斤、15 公斤、10 公斤;熊毫茶,四窨一提,總用花量 75公斤,各窨次用花量分別是:25 公斤、20 公斤、15 公斤、11公斤、提花4 公斤;超特茶,四窨一提,總用花量 60 公斤,各窨次用花量分別是:20 公斤、15 公斤、13 公斤、8公斤、提花 4 公斤;特級茶,三窨一提,總用花量 51.5 公斤,各窨次用花量分別是:20 公斤、15 公斤、13公斤、提花 3.5 公斤;一級茶,三窨一提,總用花量 42.5 公斤,各窨次用花量分別是:17.5 公斤、12,5 公斤、9 公斤、提花 3.5 公斤;二級茶,二窨一提,總用花量 32.5 公斤,各窨次用花量分別是:17.5 公斤、11公斤、提花 4 公斤;三級茶,一窨一提,總用花量 25 公斤,各次用花量分別是:17.5 公斤、一半二 3.5 斤、提花4公斤;四級茶,半壓半窨全提,用花量 17.5 公斤,各窨次用花量分別是:13.5 公斤、提花4公斤;五級茶,70%壓 30%窨全提,用花量 17.5 公斤,各窨次用花量分別是:4.5 公斤提花 4公斤;六級茶,半壓半窨全提,用花量 13 公斤,各次用花量分別是:9 公斤、提花 4 公斤;碎茶參照三級;片茶參照六級。

拌和:按各級茶坯鮮花配比將茶坯與鮮花均勻拌和,按工藝要求堆放即靜置窨花,頂部覆蓋有一層茶坯,不使鮮花外露,減少香氣損失;拌和后的茶坯對高在 40-50 厘米。

通花:茶坯靜置一定時間 (約 4-5 小時) 后,當堆溫升高到需進行通花標準溫度后將茶葉翻動攤開,厚度約 10 厘米。通花標準溫度 (測溫時間 5 分鐘):一窨 45一48 度,二窨43-45度,三窨43度,四窨 40 度。

收堆:待茶壞溫度下降到 30℃后,再收堆恢復(fù)原狀續(xù)窨。

起花:通花后約 4.5-5小時,鮮花已呈萎縮狀態(tài),用抖篩機把濕茶坯和花渣分開。起花時間盡量縮短,必須在 1-3 小時內(nèi)起完。起花后的濕茶坯含水量都較高,一窨后濕坯含水量在14%-16%,二窨后 12%-14%,三窨后10%-12%,所以要對濕茶壞及時進行復(fù)火。

花渣高溫烘干,用于壓花。

從茶、花拌和到起花,每窨全過程歷時約 10一12 小時。

壓花:利用花渣壓、窨低級茶,如半壓、半窨、全提,就是把茶坯分成兩半,分別壓花和窨花,起花復(fù)火后,再把全部在制品拼和后進行窨花。打底:有些企業(yè)在窨制茉莉花茶時,還要用白玉蘭打底 (白玉蘭一般從福州運來),提高茉莉花茶香氣濃度。一般多窨次茶坯,每 50 公斤用白玉蘭花 0.25-0.5 公斤,單窨次茶坯,每 50 公斤用白玉蘭花 0.5-0.75 公斤。先將白玉蘭鮮花切碎,在窨花或提花前,都必須和茉莉鮮花均勻地茶坯上,均勻拌和,進行窨制。

復(fù)火:采用高溫、快速、安全的烘干法。烘于風溫控制在 100-110℃左右,并逐窨降低,復(fù)火后茶坯含水量比警前增加 0.5%一1%。復(fù)火后茶坯必須經(jīng)過攤涼冷卻,一般經(jīng)過2-3 天,坯溫降至30-40℃時后,方可進行再窨或提花。

提花:提花前茶還含水量控制在 6%一6.5%,提花工藝與窨花基本相同,只是用花量少,一般每50公斤茶壞用花量為4公斤。提花時茶還與花拌和堆放約經(jīng)8一9小時后,坯溫上升至42-43℃時,中間不必通花,直接起花即為花茶成品,水分必須控制在 8%-9%。

勻堆裝箱 (包裝):堆裝箱要及時進行,以免香氣散失。將幾批含水量過多或過少的同級產(chǎn)品按比例拼配,提高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

(五) 珠茶精制加工工藝

毛珠茶進人平圓機進行初篩分,配用 5、6、8、12 篩進行平圓篩分,5 篩面茶進行反復(fù)切圓,5、6、8孔篩下茶分別進行風選,風選機第一口茶分別進入炒二青機進行滾炒,三口茶交片茶拼配,二口茶分別進行切圓,各孔篩下又進行風選,二次風選第一口茶交二青機進行滾炒,二三口茶交拼配處理。

二青機進行滾炒時,溫度控制在 60-70℃,在滾炒期間可噴人少量糯米粉 (用熱水條制過的成稀糊狀,糯米粉含量不超過 8%),炒至含水量達 7%左右即可交緊門篩分。

緊門篩分采用平圓機進行篩分,配用 6、8、10、12 篩,6 篩面茶進行反復(fù)切圓,6、8、10 孔篩下茶分別進行風選,分選機第一口茶交拼配,第二口茶繼續(xù)切、圓 (篩號分別收緊一孔)、風選,各口茶待拼配處理。

根據(jù)成品茶標樣,拼配的等級有:AAA 級、AA級、A05 級 B05、C05、其他副茶。

制茶工藝創(chuàng)新

1.紅茶輝鍋炒干:工夫紅茶初制傳統(tǒng)工藝干燥采用兩次烘干,茂旺茶業(yè)干燥采用輝鍋兩次炒干。第一次鍋溫控制在 160℃左右,快速翻炒約 5分鐘,中間攤涼約 1一2 小時,第二次溫控制在 90℃左右,翻炒約 5-7 分鐘,形成毛茶。輝鍋炒干的紅茶焦糖香濃,頗有龍眼湯滋味,風味獨樹一幟。

2.茶葉提香:是基于“低溫長烤出高香”的原理,通過機內(nèi)控制電路,準確控制烘箱溫度 (一般溫度設(shè)置 80-90℃)、時間 (一般設(shè)置 2-4 小時不等) 達到顯著提香目的。

相關(guān)知識

綠茶加工工藝流程,五大加工工序(制茶詳細流程)
綠茶制作工藝流程,綠茶制作五大步驟(生產(chǎn)流程工藝)
茶葉制作工藝,各類茶葉的制茶流程(工藝梳理)
烏龍茶的制作工藝與流程 青茶的關(guān)鍵加工工藝是什么
花茶的制作工藝及加工方法
紅茶制作技藝(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
茶葉的加工工藝流程是什么
鳳凰單叢茶的制作工藝 六大工藝詳解
制茶八步驟,制茶工藝流程圖
茶葉的制作工藝過程

網(wǎng)址: 綠茶加工工藝——制茶工藝(四) http://m.u1s5d6.cn/newsview73241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