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賀氏針灸套穴(六)降壓、偏癱套穴

賀氏針灸套穴(六)降壓、偏癱套穴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4日 18:31

醫(yī)海泛舟,你我同行

賀氏針灸套穴(六)降壓、偏癱套穴

Image

由于遺傳、情志、飲食、起居諸多原因患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年輕化越來越嚴重。賀老根據(jù)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高血壓的主要病機就是肝陽上亢?!杜R證指南醫(yī)案·眩暈》曰:“經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頭為六陽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竅,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膽之風陽上冒耳?!?/p>

降壓套穴:曲池、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照海、太沖、風池、四神聰、本神、攢竹。

風池穴

Image

屬足少陽膽經,又為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陽維脈、陽蹺脈之交會穴。功善清頭明目,用于肝陽上亢,風陽暴升所致頭痛、眩暈、半身不遂、口眼?斜等證?!帮L從上受”,本穴又居于腦后,乃是風邪匯集入腦的要沖,本穴可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疏風清熱,醒腦開竅。

照海穴

Image

擅長熄風止痙,調理肝腎陰虛。與大扶正其他穴位相伍,不僅疏肝、平肝、柔肝、潛陽、清瀉肝熱,還可熄風止痙,調肝腎陰虛。《針灸甲乙經》曰:“目痛引眥,少腹偏痛,背傴瘈疭,視昏嗜臥,照海主之?!薄捌莶荒苄校箫L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溺黃,小腹熱,咽干,照海主之?!?/p>

陽陵泉

Image

八脈交會穴“筋會”,主熄風止痙、疏肝利膽、舒筋活絡。《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曰:“陽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腫并麻木,冷痹與偏風,起坐腰背重,面腫滿胸中,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刺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薄夺樉募滓医洝吩唬骸澳懨浾哧柫耆髦!薄躲~人腧穴針灸圖經》曰:“陽陵泉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腳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靈樞·九針十二原》曰:“如人不欲行,疾高而外者,取之陽陵泉也?!薄鹅`樞·邪氣臟腑病形》曰:“膽合入于陽陵泉?!?/p>

以上穴位與“大扶正”(不含“臍4”)相伍,調腎水,柔肝陽,熄風止痙。由于高血壓和中風的病因病機大同小異,所以“降壓套穴”也是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穴位。治療腦卒中后遺癥時就將這套穴位稱為“偏癱套穴”。

臨床實錄

Image

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根據(jù)目前采用的國際標準,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就可以確診為高血壓。本病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

中醫(yī)沒有血壓的概念,高血壓屬于中醫(yī)的“風?!薄把灐狈懂?。都是以肝陽上亢為主要病機。

高血壓多以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勞倦內耗,腎精虧虛和先天稟賦不足為主。病機主要是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和,痰瘀交阻腎火不能涵木以致肝陽上亢,風火內生等。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頭目脹痛、急躁易怒、項強、困倦乏力、頭重腳輕、腰膝酸軟、頭痛、心煩、口干。高血壓主要與心、肝、脾、腎關系密切,也是造成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穴經方】

降壓套穴、腎8灸。舒張壓偏高加內透。血壓居高不下的可百會、四神聰放血,或心俞、肝俞放血。

【病案舉隅】

病案一:田某,女,48歲。高血壓多年,自訴有家族史,就診時血壓180/115mmHg,眩暈,心悸,失眠,怕熱,形體肥胖,舌紅苔黃膩,脈洪滑。此證由濕濁滯于中下二焦,肝氣郁而化熱或陽亢于上所致。治以疏肝潛陽。

降壓套穴、雙內透、腎8灸。治療2次后,血壓降至150/100mmHg,繼續(xù)治療10次后,血壓降至正常值。

病案二:王某,男,31歲。自覺頭蒙,血壓240/160mmHg,本人無自主癥狀,體檢時查出,口服降壓藥物無明顯效果。此證為肝陽上亢,腎水不足。治以疏肝潛陽、益腎養(yǎng)心、以水涵木。

心俞、肝俞放血,腎8灸、雙內透。治療5次以后,血壓降至200/110mmHg。繼后每次治療血壓各降10mmHg,治療8次以后,血壓降至正常,繼續(xù)鞏固治療1個月。

病案三:常某,女,63歲。頭暈目眩、經常頭痛已數(shù)年。血壓180/110mmHg,長期服用降壓藥物。近日因勞累而致面紅耳赤,口干喜飲,大便秘結,數(shù)日一行,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有力。此證為下元不足,水不涵木,陽亢有余,妄動心血。治以疏肝、潛陽、益腎、通便。

百會、四神聰放血,腎8灸、降壓套穴、雙內透、上巨虛、下巨虛。針后30分鐘,患者自覺癥狀減輕,治療3次后,自述頭痛、頭暈癥狀消失,治療10次以后,大便正常。治療月余,血壓基本正常。

【針方釋義】

治療高血壓,賀氏針灸三通法以它的大局觀、整體觀,使用降壓套穴平肝潛陽。遵循中醫(yī)“肝腎同源”的理論,用腎8灸培補先天扶助正氣以祛邪,并能滋陰理氣,以水涵木,平穩(wěn)降壓。

中風(腦卒中后遺癥)

中風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不利為主癥的病證。

現(xiàn)代醫(yī)學常見于急性腦血管病變,如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腦梗死,腦栓塞,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

中醫(yī)將中風分為閉證和脫證,在臨床上又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我們現(xiàn)討論的是腦卒中后遺癥。其實中風發(fā)作時百會、四神聰放血,灌服一粒安宮牛黃丸,再送西醫(yī)院搶救,經過這樣處理過后的中風患者會避免或者減輕后遺癥的發(fā)生。

中風的病因病機主要是五志過極尤其是郁怒傷肝,勞欲過度,飲食不節(jié),內傷積損等使肝腎陰虛,氣滯血瘀,瘀阻經絡,陰陽失調,肝陽化風,肝風內動,氣血逆亂上犯于腦所致。高血壓病位在心腦,與肝腎密切相關,多為本虛標實。高血壓和中風是一對因果關系,高血壓是中風的因,中風是高血壓的果。長年高血壓的人極易患中風。由于二者的病因病機基本相同,所以治則是一樣的,穴位也是大同小異。

【經穴經方】

偏癱套(也是降壓套)穴,辨證施治,根據(jù)臨床癥狀,臨證加減變化。

1.單臂不舉:肩4火后毫。

2.足外翻:解溪、丘墟、火后毫。

3.手指拘攣:外關、八邪、火后毫。

4.流口水:地倉。

5.面癱:地倉、迎香、四白、顴髎、下關、頰車。

6.舌強不語:針刺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7.下肢痿軟無力:起針后快針點刺環(huán)跳穴。

8.口干舌燥:承漿。

9.胸悶氣短:膻中、內透。

10.局部腫脹:火后毫,尤其腕關節(jié)與踝關節(jié)。

11.舒張壓偏高:雙內透。

【病案舉隅】

病案一:張某,男,65歲。中風半年,右側偏癱,舌強不言,喝水嗆,胸悶,行動困難,右手拘攣,流涎。此證屬肝風內動,陰不斂陽。治以疏肝、通經活絡。

偏癱套穴、內透、肩4、八邪、上廉泉、地倉、承漿,治療2個月癥狀明顯緩解,治療3個月后,生活基本自理,繼續(xù)治療。

病案二:王某,男,50歲。3個月前中風,腦出血。就診時左側偏癱、喝水嗆、左上肢痿軟無力、左足外翻、胸悶、血壓高、情緒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此證為肝陽暴亢,破血脈而厥,目前厥回而肝風不熄,內熱躁擾。治以平肝潛陽、舒筋活絡。

偏癱套穴、內透、左上肢肩4、外關、曲池、合谷、八邪火后毫,解溪、丘墟(左踝)火后毫,上廉泉。隔日治療,針治10次后癥狀有所緩解,治療2個月后,癥狀發(fā)生明顯變化,生活基本自理,喝水已不嗆,能夠自己散步。

病案三:李某,男,38歲。3個月前突發(fā)腦出血。經醫(yī)院搶救后出院,前來就診。該患者右側偏癱,攙扶下可以緩慢行走,右足外翻,喝水嗆,右手活動受限,語言不利,思維清楚,納可,二便調。舌紅、苔黃膩,脈滑。此證屬肝陽上亢,陰血虛,陰不制陽,迫血妄行。治以滋陰潛陽、通經舒絡。

偏癱套穴、肩4、八邪(患側)、丘墟(患側)、上廉泉、內透。隔日治療,針治10次后,各種癥狀均有好轉,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不用攙扶可以獨立行走,語言、語速均有較大進步。喝水已不嗆,右手活動逐漸靈活。

【針方釋義】

用偏癱套穴治療腦卒中后遺癥,充分體現(xiàn)了三通法的大局觀、整體觀,治病求本,臨證加穴,標本兼治,靈活地利用三通法扶正祛邪的優(yōu)勢,合理使用穴位,配伍嚴謹,相得益彰。

根據(jù)臨床經驗,治療此證針藥并舉效果更好。所以在針灸治療的同時,還要配合服用補陽還五湯加味

相關知識

特色學科介紹——針灸康復科
痔瘡針灸按摩保健常用穴位——長強穴、承山穴、大腸腧穴
針灸針刺時禁用哪些穴位?
中醫(yī)必看針灸療法大全(價值連城,趕緊收藏)
針灸后皮膚會疼嗎
脾胃濕熱針灸治療的穴位效果好
腦出血后遺癥患者的針灸治療
浦東新區(qū)光明中醫(yī)醫(yī)院綠色針灸療法守護百姓健康!
平衡針灸療法
穴位

網(wǎng)址: 賀氏針灸套穴(六)降壓、偏癱套穴 http://m.u1s5d6.cn/newsview26636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