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路徑研究
梅冠東
摘 要: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與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緊密相關。良好的運動習慣與運動規(guī)律有助于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實現(xiàn)全面化發(fā)展。本文從學生主體對體育鍛煉的認知、體育鍛煉的外部環(huán)境和氛圍、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過程、高校體育鍛煉的基礎設施4 個維度探究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學生體育鍛煉認知,豐富體育鍛煉內容;完善體育鍛煉場地器材,提高學生參與興趣;加強體育鍛煉科學指導,提升學生運動技能;采用多元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強化體育鍛煉意識的措施,以期為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健康中國;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運動習慣
《“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培育社會人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高校的公共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傳授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僅僅依托于體育課堂教學遠不能維持學生的身體健康形態(tài),因此,課外體育鍛煉是促進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思想的根本舉措,也是高校體育發(fā)展重點關注的內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是國家層面關注的內容,也是高校體育教學課程的人文關懷。事實上,高校體育課程與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緊密相關。在高校的體育鍛煉中,課外體育鍛煉處于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立足健康中國的視角分析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路徑,為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供理論參考。
1 高校大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性
1.1 樹立健康的觀念,提高身體素質
健康與否不僅是身體素質與身體機能的評判指標,更是對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綜合評價的結果。高校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其身體健康是完成歷史使命的基礎條件。高校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不僅能夠預防疾病,緩解學習與生活中產生的不良情緒,疏解心理矛盾,適應外界事物的變化,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簡言之,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學生大腦靈活、思維敏捷,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促進身體惰性器官適應身體機能的變化,保持身體健康,塑造形體,煥發(fā)精神。因此,高校學生應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
1.2 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yǎng)運動項目特長
體育興趣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驅動力,也是學生自主參與運動的動力,高校學生通過保持運動習慣形成良好的運動規(guī)律,有助于提高探究運動理論與運動實踐的積極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多種因素相關,比如情感體驗、運動技能的基礎、體育教師的指導、同學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等。學校應通過讓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斷突破學生的運動技能,實現(xiàn)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并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體育賽事等,提升各類項目的運動技能。
1.3 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進行相互交流、探討運動項目技術的理論與實踐,能充分發(fā)揮出體育鍛煉的社交屬性。學生通過個體、團隊之間的體育活動或賽事,拓寬了社交范圍,并且在提升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塑造良好的體育道德,健全心理品格,系統(tǒng)性地提升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環(huán)境的心理認知和個體行為。社會適應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礎能力,不僅是學校教育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也是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的一項交往能力。高校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通過交流與互動,能夠緩解心理的不良情緒,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2 高校大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影響因素
2.1 學生主體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因素
學生參與運動的過程是一項長效促進身心發(fā)展的過程,參與情況與學生個體的認知狀況有著較大的聯(lián)系。認知是學生養(yǎng)成運動習慣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般來說,認知程度是學生主動了解體育鍛煉的程度,是對參與體育鍛煉的價值、成效的掌握。高校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鍛煉來獲取認知有兩種形式,分別是主動與被動。主動是學生發(fā)自內心去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被動則是高校硬性要求參與體育鍛煉,學生被動參與。被動認識具有較高的不穩(wěn)定性?,F(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家庭體育鍛煉氛圍和學校體育鍛煉氛圍。高校學生受到體育鍛煉外在環(huán)境的熏陶,能夠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主動參與運動的意識。高校學生可以嘗試參與體育鍛煉,養(yǎng)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滿足體育鍛煉的內在需求。
2.2 體育鍛煉的外部環(huán)境和氛圍因素
體育鍛煉需要融洽的環(huán)境與氛圍。良好的運動氛圍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高校設立的體育社團,具備組織與展開體育鍛煉的條件,類似于高校學生組織的戶外運動拓展社團、球類運動社團,陽光晨跑、夜跑等體育鍛煉活動,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融入體育鍛煉的大家庭。在運動環(huán)境的影響下,高校學生積極融入運動氛圍中,以個人或者團體的形式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為體育鍛煉的環(huán)境塑造了良好的發(fā)展形態(tài)。比如,排球運動中的協(xié)作、配合及團隊的榮譽觀念等,都需要良好的運動氛圍來形成。學生通過堅持不懈的運動,體驗運動帶來的心理愉悅感,通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為提升具體的運動項目技能奠定了基礎。
2.3 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過程因素
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是一項積極促進身體健康的過程,其不僅受到運動習慣的影響,而且受到參與體育鍛煉實踐過程的影響。首先,個人的身體素質決定了運動計劃是否可行。其次,個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感、意志,是否能夠為體育鍛煉作出實際行動,最終影響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再次,從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因素而言,體育鍛煉是一種持續(xù)性、漸進性,具有良好運動計劃的運動,并非間斷續(xù)性、無計劃的運動。最后,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之后,不良情感得到宣泄,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并能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形成有規(guī)律的運動循環(huán)。
2.4 高校體育鍛煉的基礎設施因素
運動基礎設施不僅是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載體,更是保障學生安全參與體育鍛煉的基礎。一般來說,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基礎設施完善程度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完善的場地、器材能夠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學生參與體育賽事活動樹立信心,營造出良好的運動氛圍。高校建立全面化、綜合化的運動場館,有助于推動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高__校開發(fā)類似陽光長跑、微信步數(shù)App 等智能化的運動軟件,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可見,體育鍛煉場地、器材的實施是體育鍛煉活動的保障,長效的發(fā)展模式需要完善的體育鍛煉器材作為基礎。因此,體育鍛煉基礎設施對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尤為重要。
3 促進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措施
3.1 加強學生體育鍛煉認知,豐富體育鍛煉內容
加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認知就是加深學生對體育鍛煉益處的了解程度。高校體育教師講解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過宣傳、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注意力,安排體育鍛煉基礎考試,組織“體育活動周”“體育鍛煉比賽”“體育文化月”等各類形式的活動,最終讓體育鍛煉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規(guī)律,形成積極參與運動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律行為。豐富多元的體育鍛煉內容可以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操,堅定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念,并使學生逐漸形成自覺、自愿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
3.2 完善體育鍛煉場地器材,提高學生參與興趣
體育鍛煉場地與器材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物質基礎,也是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興趣的重要因素。完善與充足的物質基礎能夠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有助于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增加體育鍛煉的活動場所,豐富高校體育社團的數(shù)量與內容,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有一項至多項運動愛好。高校學生需要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才能夠堅持體育鍛煉。學??梢酝ㄟ^開設體育鍛煉興趣的輔導班以及課外體育俱樂部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比如拓展高校運動會的參賽項目、組織各種球類賽事等措施,豐富校園體育文化,使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
3.3 提高體育鍛煉科學指導,提升學生運動技能
高校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設置專項體育鍛煉指導教師,在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及監(jiān)督機制上下功夫,利用考核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養(yǎng)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逐漸形成自動化的行為模式。通過科學的指導,讓學生在靈活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中體驗參與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及促進身心健康的價值??茖W的指導更有助于學生改善體育鍛煉中的技術動作,領悟技術動作要領,提高原有的動作水平,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強健體魄、美化心靈、塑造形體,促使體育鍛煉融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 采用多元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強化體育鍛煉意識
體育鍛煉是一項需要耐力與毅力作為支撐的運動形式,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難免產生不良的情緒,導致出現(xiàn)放棄運動的念頭。比如,中長跑運動生理層面出現(xiàn)“極點”,以及在體育賽事中遇到較強的對手,競技實力懸殊太大,都會讓學生出現(xiàn)暫時性情緒低落,產生放棄想法。因此,高校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生堅持鍛煉、克服低端環(huán)境、勇于面對并能夠克服困難的精神。通過培養(yǎng)學生頑強、堅持到底的意志品質,從而強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教育,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讓學生積極融入體育鍛煉,并能夠養(yǎng)成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良性循環(huán)。
4 結語
新時代的青年和祖國、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青年被賦予擔當使命的追夢人角色,在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高校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時代先鋒,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與責任,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助于高校學生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健康。良好的運動習慣是學生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前提,也是參與體育鍛煉、提升運動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聚焦于高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探討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的機制和影響因素,并希冀為促使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理論依據。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2 年度安徽師范大學校級科研項目“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路徑研究——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項目編號:2022xjxm11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林佳東.“健康中國”戰(zhàn)略視域下全民健身與健康養(yǎng)老融合研究[J]. 浙江體育科學,2022,44(6):21-25,66.
[2] 尹彥, 張小龍, 王凱. 高校“四位一體”體育教育體系的關鍵因素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影響[J]. 體育科技,2022,43(5):159-161.
[3] 張承, 張德東, 郝鳳霞. 終身體育視角下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習慣養(yǎng)成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9):196-198.
猜你喜歡
相關知識
淺議如何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體教融合視域下青少年體質健康提升路徑研究
高中生體育鍛煉與健康習慣的培養(yǎng)與養(yǎng)成.pptx
「體育」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路徑探究
健康中國視域下的大學生健康教育研究
高校在校碩士研究生體育鍛煉狀況與健康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
終身健康視域下高校體育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中小學體育課培養(yǎng)貫穿終生的鍛煉習慣
培養(yǎng)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肺功能及健康影響的研究
網址: 健康中國視域下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路徑研究 http://m.u1s5d6.cn/newsview1736421.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