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一種什么疾病,又該如何預防呢?
什么是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是因靜脈瓣膜損傷或靜脈高壓導致血液回流不暢的疾病,表現(xiàn)為下肢腫脹、疼痛、靜脈曲張,嚴重時可引發(fā)皮膚潰瘍。
早期:久站后小腿發(fā)脹、夜間抽筋
中期:肉眼可見的靜脈曲張、皮膚變黑
晚期:頑固性水腫、甚至潰爛(俗稱“老爛腿”)。
發(fā)病機制
1.靜脈瓣膜“閥門”失靈
靜脈內有單向瓣膜,防止血液倒流。當瓣膜因先天缺陷、老化或外力損傷而關閉不全時,血液會淤積在下肢,形成靜脈高壓。
2.靜脈壁彈性下降
血管像橡皮筋,長期受高壓拉伸會變松弛,導致靜脈擴張、迂曲(肉眼可見的“蚯蚓腿”)。
3.小腿“肌肉泵”功能減弱
走路時,小腿肌肉收縮像“水泵”一樣推動血液回流。久坐、缺乏運動會讓肌肉泵“怠工”,血液淤積加重。
6大高危誘因
1.長期久站/久坐(職業(yè)相關)
教師、外科醫(yī)生、司機、辦公室白領、空乘等崗位。持續(xù)站立或靜坐時,小腿肌肉不活動,靜脈血回流阻力增加。
2.年齡增長(不可逆因素)
30歲后靜脈瓣膜功能每年下降0.5%-1%,7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40%。
3.性別與激素影響
女性風險是男性的3倍,雌激素會降低靜脈壁彈性,懷孕時子宮壓迫靜脈+血容量增加。
4.肥胖(腹壓增高)
腹部脂肪堆積→壓迫腹腔靜脈→下肢回流受阻。
5.遺傳因素(先天薄弱)
父母有靜脈曲張,子女患病風險會更高。
6.其他疾病繼發(fā)
深靜脈血栓(血栓后綜合征)、心力衰竭(靜脈回流受阻)、慢性咳嗽/便秘(腹壓反復升高)等。
日常該如何預防?
1.生活方式調整
避免久站久坐:每30分鐘活動下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抬高下肢:休息時墊高腿部15-20厘米,減輕靜脈壓力??刂企w重:減少腹部脂肪對靜脈的壓迫。
2.運動干預
低沖擊運動:游泳、騎自行車可增強小腿肌肉泵功能。踝泵練習:坐姿時反復勾腳尖,每日3組,每組20次。
3.醫(yī)學防護
梯度壓力襪:選擇15-20mmHg壓力的醫(yī)用彈力襪,尤其適合長途旅行時穿戴。定期篩查:5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做下肢靜脈超聲檢查。
4.飲食建議
高纖維飲食:預防便秘(腹壓升高會阻礙靜脈回流)。補充類黃酮:藍莓、柑橘等富含抗氧化物質,可增強靜脈彈性。
5.常見誤區(qū)
?蹺二郎腿→壓迫腘靜脈 ?穿緊身褲/高跟鞋→阻礙血液回流 ?熱水泡腳/蒸桑拿→高溫擴張靜脈 ?暴力按摩→可能誘發(fā)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