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樹立先進性別文化觀念 弘揚男女平等社會風尚

樹立先進性別文化觀念 弘揚男女平等社會風尚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5年09月02日 14:36

張凱鵬

法學院17836911036

   摘要:性別關系不只是單純的生理差異,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以男女平等為核心內涵,以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為理論依據(jù)的先進性別文化,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內涵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并且對不平等社會性別制度進行了剖析最后提出要確立以男女平等為核心的先進性別文化。

   關鍵詞:男女平等 性別文化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

在人的一生中,性別相對于人的其他角色來說是永恒的,它深入人類的每一個家庭,也進入人類最親密的感情愛情和親情中。兩性關系更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影響歷史事件和社會變化的效果,性別關系不只是單純的生理差異,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人生來分為男性和女性,男性和女性各自存在著天然的對應的優(yōu)劣勢,本應該是和諧平等發(fā)展。然而,在進入階級社會后,男權社會造就了男女性別明顯的社會差異。

現(xiàn)在人們常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但在“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等傳統(tǒng)社會性別觀念流行或尚存的社會領域和地帶,女性的境況卻不是這樣。千百年來的中國封建歷史,中國女性受到禮教的瘋狂壓制,逐漸淪為男性的附庸。如今,社會性別觀念正悄悄地發(fā)生變化,不斷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走向和價值取向。以男女平等為核心內涵,以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為理論依據(jù)的先進性別文化,正在不斷發(fā)展的人類文明在性別文化領域的重要成果,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內涵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

1、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也稱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婦女社會地位的演變、婦女的社會作用、婦女的社會權利和婦女爭取解放的途徑等基本問題作出的科學分析和概括,這種婦女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堅持辯證唯物主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運用研究現(xiàn)實的該兩大方法深入揭示了千百年來婦女社會地位的演變,找出了性別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同時對女性的社會作用、社會權利和婦女解放的標準、婦女解放的條件與途徑做了系統(tǒng)性的論述。

它的主要內容有五個方面:“第一,婦女被壓迫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定階段上的社會現(xiàn)象,第二,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第三,參加社會勞動是婦女解放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第四,婦女解放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第五,婦女在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推動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偉大的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對我國婦女工作的指導,就要堅持從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立場和觀點,方法來看待,處理和解決婦女問題。

二、不平等社會性別制度的剖析

男女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制度的最先源起與父權制的產生密切相關。在原始社會中,婦女對于生產勞動、人口繁殖、勞動力再生產和社會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時的女性是一種“女神”地位的存在。而隨著私有制的產生,男性由于身體力量的強大,從而成為私有財產的強有力把控者。財產的私有也使得人類逐步進入階級社會。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的行為規(guī)范直接滲入到各個家庭中,形成以男權為中心,壓迫、剝削、束縛、歧視女性的制度。

這種以男權為中心的家庭制度并不是由男女天然的生理差異所產生的的,而是由男權社會制度所造成,即由奴隸制和封建制所決定的。家庭奴隸制是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制度在家庭領域的延伸和細化。它樹立了嚴格的兩性差異的準則,并控制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觀念,涵蓋在經濟、政治、教育、社會和家庭各個領域中,內容繁雜、沉重而腐朽。下面對男女不平等的社會性別制度進行探討,以期明晰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制度的根源所在:

1、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男性私有制

男女性別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的確立。尤其在男性私有制形成后,男女地位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男子不僅成了謀取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主要勞動者,而且主宰了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各領域的大權,婦女逐步完全喪失了一切物質生產的手段,在生產關系中處于依附男子的地位。

男性私有制把婦女排除在外,她們從事單純的家務生活。女性的勞動所得收獲的產品或出賣產品后獲得的收益都歸丈夫或父親所有,女性成為家庭中的無產者。

生產技術不傳女兒,勞動婦女雖然始終沒有離開過生產勞動,但是家庭中的男女勞動者是有明顯區(qū)別的,獨到的技術秘訣是一家人生存的穩(wěn)定保障,更是發(fā)家致富的重要途徑,技術秘訣不傳給外姓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所以在男性中心社會手工業(yè)技術也是父子世代相傳的,女兒不能學習技術的機密。生產技術的傳男不傳女造成了女子生產技能的落后,從而導致勞動人民家庭中男女同樣不平等,使女性在勞動中不能充分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是產生并強化重男輕女觀念的現(xiàn)實土壤。

2、以男性為中心的國家管理

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在家庭制度方面的滲透完全剝奪了婦女參與社會,管理國家的政治權利,這這種等級制度中完全根據(jù)丈夫的身份來決定婦女的地位。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是從奴隸制的專制政體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等級制度和封建特權是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封建社會的等級是按男子的地位來劃分,女子本人沒有資格,但女子也有等級,他們的等級完全由父親或丈夫的等級所決定。

家族制度是壓迫婦女的幫兇。封建社會的君主和各級官僚賴以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是以地主,紳士為核心組成的家族制度,舊中國的封建家族系統(tǒng)由宗祠、支祠和家庭構成,封建地主往往采用宗規(guī)、族規(guī)、家規(guī),對其族人特別是貧苦農民和婦女實行封建統(tǒng)治。如果觸犯了族規(guī)的是婦女,受到的懲罰往往比男子更重。

對于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中的上層統(tǒng)治階層,政治聯(lián)姻使女兒甚至妻子成為犧牲品,上層統(tǒng)治階級利用女兒,甚或妻子的婚姻進行政治聯(lián)姻,用來維護統(tǒng)治,或者增強自己政治軍事實力,擴大勢力范圍。這樣,使得女兒或妻子成為家族或者國家的犧牲品,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就是典型的一例。

3、男女有別的封建法律

世界上最先成為奴隸的是婦女。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法律規(guī)定男女有別,法律上規(guī)定女子沒有權利,只有義務。家庭在封建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庭和家族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和組織,婦女退居家庭后,國家法律通過家族法管理婦女,男性中心社會從夫權制開始就剝奪了婦女的財產所有權。一切權利完全為男子所壟斷,婦女沒有權利,只有一只有對男子的義務,如照料丈夫和公婆的義務,生育孩子的義務,保持貞潔的義務,做好家務管好家的義務等。

法律對男女兩性的定罪量刑也不平等。同時婦女沒有封建法律上的封建制度,法律上的獨立人格,在家庭奴隸制社會的法律面前,婦女被視為沒有行為能力的人在政治上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在經濟上沒有財產權,有限的民事活動權利是在丈夫授權或夫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以及在出嫁時可獲得稼莊或夫死后未改嫁可獲得丈夫的遺產。

4、男尊女卑的社會意識

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性別制度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主導著社會意識。家長制進一步對倫理輿論推波助瀾,從而在孩子一出生就為其確定了男女尊卑的地位,女人沒有自己的人格和地位。家庭制度的倫理,將婦女定位在家庭,嚴守“三從四德”,依附家庭成男性成員。封建倫理全面規(guī)定了婦女的行為規(guī)則,使女性從出生后到成年都在禮教的束縛下生活,用倫理說教束縛婦女的身心。這是中國古代家庭奴隸制社會面對男女性別方面十分擅長的手段,在當今一些偏遠閉塞農村仍然存在著這種陳腐的觀念。

5、重男輕女的社會意識和包辦的婚姻制度

男性中心社會確立后便禁止女子接受正規(guī)教育,直到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的革命的興起,女子教育才逐步發(fā)展起來。中國學校教育始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但這類學校教育只面向男子。長久以來,女子根本沒有入學的權利。戊戌維新運動后有了相夫教子的女子小學和師范教育,但培養(yǎng)的目標男女差異很大,培養(yǎng)女生并不是培養(yǎng)國家的棟梁,而是為男性培養(yǎng)賢妻良母,雖興辦有女學但女學的本質仍然是為男性中心社會服務。

五四運動后,大學才開放女禁,但并沒有解決教育中的重男輕女的問題,實質上能上學的女子只是官僚地主資本家的子女貧苦農民和工人子女根本得不到受教育的權利,這樣的問題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

婚姻制度包辦買賣婚姻制度是家庭中的核心,沒有婚姻就談不上家庭?;橐鲋贫仁羌易逯贫鹊囊徊糠郑蔷S護宗族統(tǒng)治,縛束縛婦女的工具?!案改钢藉浴保藉恼f和是為男性家長服務的。買賣婚與包辦婚是密切聯(lián)系的買賣婚,甚至有的時候是公開討價還價,多少錢或多少物品來交換,把女性物化。

封建社會奴隸社會普遍盛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是建立在男性私有制的基礎之上的,是男權中心社會的集中體現(xiàn),在這樣的社會中,女性毫無地位。

三、確立以男女平等為核心的先進性別文化

社會性別文化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的社會性別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先進的社會先進的性別文化是一種平等的性別文化,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有利于社會和諧發(fā)展,它的核心內涵是男女平等理論依據(jù),理論依據(jù)是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觀。先進性別文化,有利于喚起人們對傳統(tǒng)社會性別文化的反思,改變社會對男女兩性的刻板成見和評價,也有利于促進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激發(fā)女性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必須建立起有利于女性發(fā)展的先進的性別文化,使男女兩性和諧發(fā)展。

1、貫徹落實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

我國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就將男女平等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原則,寫進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之中,我國憲法第48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婦女在政治對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生活的各方面享有和男子平等的權利”。

當然在傳統(tǒng)社會的性別社會性別文化影響下,男女平等這一基本國策的實施在我國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性別平等意識納入決策層的過程比較滯后,傳統(tǒng)性別觀念導致的隱性性別歧視還不同程度地存在。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貫徹落實,不僅需要立法主體和政策制定主體的在立法層面的推動,還需要良好的執(zhí)法和政策執(zhí)行的環(huán)境,以及婦聯(lián)等群眾組織的推動,還有廣大婦女自身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和能力提高的重視等。

2、依法保護女性合法權益

我國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明確了男女只有平等的地位,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法律即為《婚姻法》,其中明確規(guī)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剛剛頒布的《民法典》婚姻編第1058條規(guī)定:“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想撫養(yǎng)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yǎng),教育和保護的義務”。以及第1060條規(guī)定的:“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fā)生效力……?!睆臈l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新的《民法典》明確了夫妻任何一方都有以個人名義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進行負債的決定權,妻子一方為非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負債的,另一方享有知情權和同意權。《民法典》的這種變更和規(guī)定改變了以往社會中夫妻在經濟上完全為一體,夫妻一方人格被令一方吸收的交易習慣易規(guī)則,實質上明確定義了夫妻雙方的獨立人格和各自的獨立行為能力,推動夫妻關系進一步平等具有重大作用。

3、建立新型的性別角色規(guī)范

性別角色規(guī)范也就是性別角色社會化過程,在這一社會過程化中,人們逐漸知道哪些是男人可以做的,哪些是女人可以做的。傳統(tǒng)性別文化錯誤的認為,由男性主導女性附庸的狀態(tài),是理想的性別關系的形式。但是在女性的定義中,首先女性是人,具有人的一般的社會本質,同時又具備不同于男性的特殊的自然屬性。傳統(tǒng)性別文化對女性角色的定位在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但是性別角色不是不是不可變的。在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中,男性與女性也不應是社會中對立的兩面,而應是相互融合的社會有機整體中的兩個部分,消除兩性間的錯誤意識,實現(xiàn)平等和自由,是促進兩性關系健康發(fā)展的唯一途徑。

4、充分發(fā)揮男性的重要作用

從性別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不同的人,即男人和女人。這兩種人應該是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的相伴互助關系,而非對立關系。雖然說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文化依存于男性社會的控制而存在,起到了強化男權的作用,但我們也可以清醒的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文化中也存在著對男性的束縛對男性產生超限的壓力?,F(xiàn)實生活中,男性常常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而默默承受卻不尋求正確的排解途徑,這正是由這種社會性別文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傳統(tǒng)社會性別文化圍繞男權中心而建立,女性的作用是缺席的,這種性別文化在規(guī)范兩性行為的同時,更大程度上同時限制了女性和男性,我們必須拋棄二元對立的思維,男性女性都要要學習先進社會性別理論,具有先進的社會性別意識,并充分發(fā)揮男性在構建先進性別文化中的作用。

5、培育女性的“四自”精神和主體意識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理論,事物的運動、變化、發(fā)展都由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產生結果,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決定性原因,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輔助性條件。當代女性要爭取自身的進一步解放,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意識。

尊重自己的人格,維護自己的尊嚴,保持自尊,反對自輕。同時相信自己的力量,堅定自己的信念,反對自卑自弱,做到自信。自卑是女性最主要的弱點,自信則有利于女性才智的發(fā)揮,自信是成功的秘訣。女性的自立首先是經濟的自立,即依靠自己的收入維持生活;再次是精神的自立,即通過培養(yǎng)個人的判斷力來確定自己的自主性,精神上即不依賴父母,也不依賴丈夫和子女。經濟的自立是精神自立的前提。女性要想獲得真正的自立,一是要樹立自立的意識,二是要擁有一種職業(yè)或一技之長,才能得到自立的經濟,三是要有健康的身體做保證。強就是頑強拼搏,奮發(fā)進取女性要自強,首先必須在觀念上自強,必須擁有非凡的勇氣,在傳統(tǒng)性別觀念依然隱性存在的世俗面前,女性要成就事業(yè),更加需更大的勇氣。

女性主體意識就是女性要認識到自己在社會關系中的主體地位,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自由人,自然人和社會人,女性已不再是客體或第二性的,而是和男性一樣都是主體。應該看到,在個體能力和促進社會發(fā)展方面,男女兩性之間并沒有主次之分。當前隨著信息網絡的飛速發(fā)展,我們已經進入高速信息時代,依托信息網絡而逐漸形成的分享經濟和知識經濟正在如火如荼的發(fā)展,女性天然的劣勢已經不再成為女性發(fā)展的阻礙。腦力勞動成為勞動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更是分享經濟和知識經濟發(fā)展的核心動力。體力競爭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在當今的智力競爭中,兩性旗鼓相當,完全可以并駕齊驅,共同成就。

相關知識

樹立男女平等的科學觀
倡導文明婚俗 弘揚時代新風——這封倡議書請知悉!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平等觀念?.pptx
淄博:倡樹美德健康新生活 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
弘揚傳統(tǒng)美德 培樹婚俗新風
攜手并肩,弘揚健康文化,樹立健康文化品牌
襄陽保康:推進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
樹立健康婚戀觀、家庭觀 ,引領婚育文明新風尚
樹立積極健康的婚戀觀
家庭教育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觀念!

網址: 樹立先進性別文化觀念 弘揚男女平等社會風尚 http://m.u1s5d6.cn/newsview1755232.html

所屬分類:行業(yè)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