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健康心理學:維護健康的新領域

健康心理學:維護健康的新領域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23:37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則健康的概念已遠不止沒有疾病和衰弱現(xiàn)象。

從當代科學發(fā)展趨勢來看,健康已形成為一門新的科學體系,即健康科學。根據(jù)已有的研究來劃分,健康科學下屬的分支學科有:健康教育學、健康傳播學、健康社會學、健康心理學、健康行為學、健康醫(yī)學、健康倫理學、健康言語學、健康法學、健康美學等。新的分支學科都有其本身的背景、內涵及意義。

「健康」的新定義

健康心理學 (Health Psycology) 是一門新興的、正在迅速發(fā)展但還未定型的學科。這門學科是心理學的一門日益引起人們關注的新的分支,也是近 10 多年來才出現(xiàn)的一門邊緣科學。

由于健康心理學的歷史較短,使其外延與內涵至今尚無定論,因而,現(xiàn)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綜覽國內外不同的定義,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贊同健康心理學可定性為:健康心理學是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探討和解決有關保持或促進人類健康的各種心理學問題,研究心理學在矯治人的某些不良行為,尤其是在預防不良行為與各種疾病發(fā)生中所應發(fā)揮的特殊功能。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是心理學與預防醫(yī)學相結合的產物。健康心理學的中心任務是著力于人類健康的維護,而不是疾病的治療。

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身心健康,則是社會健康的保障?,F(xiàn)在意義上的健康,包括著軀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健康三個方面的內容。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不僅沒有身體疾患,而且還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健康心理學的任務

健康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把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術用于促進和保持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軀體與心理疾患。它的作用在于,促進與保持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改變行為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應付社會緊張刺激、推進健康教育,等等。

健康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和內容大體上可分為:

1. 減少或消除致病的危險因素及有損健康的行為,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減少醫(yī)療保健的費用:

(1) 應付社會與生活事件的緊張刺激;

(2) 矯正導致與心理因素關系密切的心臟病和癌癥的行為模式;

(3) 糾正有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如戒煙、禁酒、防治吸毒、預防艾滋病的高發(fā)人群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障礙,以及改進營養(yǎng)與飲食制度;

(4) 推進健康教育——培養(yǎng)自我保健能力,強調發(fā)揮自身的作用與集體的潛能以增進人類健康;

(5) 堅持運動鍛煉,增強個人與社群的體質。

2. 預防因疾病而引起的病理心理反應,探討和處理與不良行為有關的心理學問題:

(1) 改進社會健康與醫(yī)療機構的管理,提供良好的保健環(huán)境;

(2) 建立良好的健康道德與醫(yī)療關系;

(3) 加強心理準備,如住院、手術前等項的心理準備;

(4) 解決因各種有損健康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家庭、工作、社會等方面的問題;

(5) 消除與緩解由于身心障礙引起的緊張情緒。

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全社會的認同并配合,對于每一社會成員來講,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對自我身心健康有所了解,并努力尋求適合自己的調整身心健康的方法。

身心健康是互動的

科學事實和實踐經驗證明,人的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是密切相關、互為依存的。不存在無生理活動的心理活動,也不存在無心理活動的生理活動,人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是辯證的統(tǒng)一。

首先,當生理或心理一方面產生疾病時,另一方面也會受到影響。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生理上有病時,會情緒跌落、煩躁不安、容易發(fā)怒;而當面臨重要考試而緊張焦慮時,則會食而無味,胃口大減,失眠、頭痛、易疲勞。許多研究表明,情緒主宰健康。強烈或持久的負性情緒,如煩惱、憂愁、恐懼、失望等,最終會導致生理疾病。臨床報告指出,青年學生在應考期間,因精神負擔過重,思想過度緊張、焦慮甚至恐懼,加之身體極度疲勞,正常飲食規(guī)律常被打破,容易導致急性胃炎、急性胃潰瘍等。

因此,長壽學者曾指出:「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和夭折的是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危害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會變遷、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生活關系的突然變化、人事關系的緊張、心理壓力過大、長期的應激狀態(tài),憂郁、多疑、恐懼等等。保證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是講究心理衛(wèi)生。

其次,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反過來也能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人,生理上有了某些疾病,可以調動體內各種積極因素,協(xié)同治療。我國古代有「養(yǎng)生五難」的說法。這「五難」是: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生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除為四難;精神虛散為五難。

它說明聲色、利欲、喜怒無常、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精神空虛等心理狀態(tài),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危害。許多專家指出,人的體內有一種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力量,這種力量即良好情緒的力量。一個人若能善于調節(jié)情緒,經常保持心情愉快,就能夠未病先防,有病早除。斯賓塞說得好:「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由之而來的情緒,是幸福的最好的資本?!宫F(xiàn)代人在現(xiàn)代生活中更要為身心健康多投資,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讓積極情緒多于消極情緒的體驗,保持身心健康。

如何創(chuàng)造健康幸福人生

人的一生要經過兒童期、青少年期、中老年期。人的每一個發(fā)展時期都有相對獨立的心理特點。人要走好自己的一生,健康一生,一生幸福,就要了解自己在各個發(fā)展時期的心理特點,特別是個體的心理環(huán)境更為重要。個體的心理環(huán)境即心境,指的是某一段時間內影響著一個人的整個行為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

通常人的情緒是指向一定對象的,比如某人喜愛一種事物,憎恨某一種事物等等。但是,人的情緒也可能由原來引起的對象蔓延到與這對象有關或無關的其他事物上去,而且這種蔓延開來的情緒狀態(tài)還會持續(xù)相當?shù)囊欢螘r間,這就是心境。一個具有愉快心境的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表現(xiàn)得「無往而不樂」。

相反,一個具有悲傷心境的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會表現(xiàn)得「無往而不悲」,似乎一切事物都使人煩惱,時時處處都感到不順心,人們對他的善意微笑會被認為是虛情假意,自己的生活道路充滿凄涼和灰蒙蒙的色調。

心境與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關系,對人的學習、工作、生活有重要的影響。保持良好心境的人,對生活有積極的態(tài)度,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較高的學習、工作效率。而心境不良的人,情緒低落,精神不振,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悲觀失望,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情緒沮喪,一蹶不振,工作、學習效率也較低。

同時,心境差的人往往出現(xiàn)人際關系緊張,如一個人由于能力、知識、相貌、身體等因素的缺撼,往往易形成自卑感,在人際交往中對小事也十分敏感、多疑,使自己常處于心理緊張的狀態(tài)之中。持久的心理緊張感有礙于人的身心健康。

心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方式。任何心境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例如,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個人事業(yè)的成敗,生活事件,工作中的順利與困難,人際關系的融洽或緊張,親朋好友的悲歡離合,家庭結構的變化等等;身體健康狀況及個人的生物節(jié)律,個體的個性特征,自然環(huán)境等。

不良的心境,遇到心理刺激時,易產生負性情緒,引起心理疾患,而心理的疾患又更加使心境趨向惡化,導致惡性循環(huán)。因此,建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消除和防止不良的刺激因素,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有意識地消除不良心境,合理地調節(jié)心境,建立積極、健康的心境,使自己成為心境的主人,增進自我身心健康。要達到這一目的,我們首先應積極鍛煉身體,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 及時恢復自己的心理平衡。一是向內的方法,即當遇到情緒波動時,對自我的心理給以暗示、鼓勵、安慰,這是通過理性的分析來實現(xiàn)的控制,適用于平時理智力量比較強的人;另一種方法是向外的方法,即通過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和所處外界環(huán)境的關系求得平衡,包括合理宣泄、活動轉移、升華、補償?shù)确椒ā?/p>

人的情緒處于壓抑狀態(tài)時,應該加以合理的宣泄,才能調節(jié)機體的平衡,緩和不良情緒的困擾和壓抑,恢復正常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如遇到挫折和失敗,內心苦悶難忍時,暢快地哭一場,或者找人訴說一通,都是緩解情緒壓抑的宣泄好辦法。

當出現(xiàn)不良情緒反應時,頭腦中會有一個較強的興奮中心,此時如果能夠在大腦中建立起另外的興奮中心,可以使原來的興奮中心沖淡或抵銷。如苦悶煩惱時,散步或聽音樂,會使人心情舒暢一些;當怒不可遏時,可強迫自己做一些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從而穩(wěn)定情緒;失戀中的青年人,可以把學習或工作的日程排得滿一些,緊湊一些,使自己沉浸在繁忙的學習和工作之中,這便是活動轉移。

將不為社會所認可的情緒反應方式或欲望需求引向崇高的方向,使其成為具有建設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這種行為稱為升華,也算是對不良情緒的一種高水平的積極的轉移和宣泄,是將情緒的能量導向對人類社會有益的方面去的轉移和宣泄。安徒生、貝多芬等人,都曾以超越世俗的情操,在失戀之后以更加巨大的熱情投入到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之中,使失戀的痛苦得到升華,為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出精美的傳世作品,他們在戰(zhàn)勝消極情緒的過程中,理解了遠比戀情更瑰麗的人生意義。

2. 要學會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不為困難和挫折所嚇倒。

3. 創(chuàng)造成功的經驗,改善心境。

4. 塑造完善的個性,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個性的缺陷是心理異常的個性基礎,一般來說,懦弱、自私、冷漠、孤僻、狹隘、死板、膽怯、多疑、固執(zhí)、虛榮、依賴、刻薄、浮夸均屬個性缺陷。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達到個性的盡善盡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追求盡可能完善的個性。如堅定、勇敢、頑強、樂觀、自信、愉快、靈活、寬容、無私、熱情、開朗、向上等。

健康心理學是輔導人們走向健康、完善自我的學問,是與社會中每一個追求健康的人息息相關的。

封面圖來源于|站酷海洛PLUS

相關知識

母嬰健康領域,科學護理和健康照護不可忽視
心理咨詢在線,探索現(xiàn)代心理健康的新領域
走進健康4.0:醫(yī)療健康領域的數(shù)字化革新之路
神經藝術:改變健康的新領域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學習領域的五個目標?
護士助力運動健康:揭秘護理在體育領域的關鍵作用
健康照護師與康復治療師:醫(yī)療領域的雙翼齊飛
健康心理學的發(fā)展
數(shù)字健康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的技術演進
減肥應用Noom進入心理健康輔導領域

網址: 健康心理學:維護健康的新領域 http://m.u1s5d6.cn/newsview16652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