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媽媽們最揪心的就是寶寶生病,作為新手媽媽有時候面對孩子不適,我們會不清楚病情發(fā)展到什么狀態(tài)需要及時就醫(yī)?也不清楚除了看醫(yī)生之外在家里該如何護理寶寶。
都說疾病的痊愈「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今天Tina給各位媽媽準備了關于1歲以內(nèi)寶寶最常見的三大疾病的居家護理要點。
一、嬰兒腹瀉
特點:
和孩子往常大便相比,次數(shù)突然增多,且大便性狀主要以水樣便為特征。
原因:
① 腸胃炎。
② 換了奶粉/換階段。
③ 輔食加入了果汁。
④ 開始攝入固體食物,或者添加新輔食。
⑤ 胃腸炎停止不久在飲食中又加入了牛奶。
⑥ 母乳喂養(yǎng)兒,媽媽最近可能服用過藥物或者異常香料的食品。
⑦ 寶寶吃藥后腹瀉。
⑧ 腹瀉已經(jīng)持續(xù)了2周以上,關注寶寶體重指標,如果正常/排出的糞便較軟,這是正常情況而非腹瀉。
護理要點:
① 不要禁食。
② 母乳喂養(yǎng):喂前補液,盡量吃前奶。
③ 奶瓶喂養(yǎng):第1天以補液為主,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第2天補液量和奶各半,第3天開始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④ 必補液:輕度脫水無嘔吐者可口服補液,重癥或劇烈嘔吐者須靜脈補充液體。
⑤ 看大便:應仔細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shù)和大便量的多少,有需要時留取標本以備化驗,判斷是否是細菌或者病毒感染。
⑥ 出現(xiàn)脫水需就醫(yī)。
⑦ 做好臀部護理。
⑧ 預防交叉感染。
二、嬰兒發(fā)熱
特點:
體溫高于37.5℃時,我們稱之為發(fā)熱。額頭發(fā)燙/看起來沒精神或煩躁不安。
癥狀及原因:
新生兒時期
看穿蓋,查室溫。
小于6月齡
僅是出現(xiàn)發(fā)熱,寶寶可能有病毒或細菌感染。及時就醫(yī)。
大于6月齡
發(fā)熱+紅疹=及時就醫(yī)
發(fā)熱+夜間突然哭鬧+寶寶用力拉耳朵=中耳炎
發(fā)熱+伴隨呼吸異常=首先考慮新生兒肺炎
發(fā)熱+流清鼻涕+打噴嚏=感冒或麻疹
發(fā)熱+嘔吐腹瀉=胃腸炎
發(fā)熱+免疫接種=疫苗相關性發(fā)熱
護理要點:
① 正確測量體溫:
建議使用電子體溫計。不要將水銀體溫計放在嬰兒口中。將體溫計至于寶寶腋下3分鐘,然后讀取數(shù)據(jù)。
② 體溫多少度需要及時就醫(yī)?
<3個月的寶寶:
體溫高于38℃
3-6個月的寶寶:
體溫高于38.5℃
>6個月的寶寶:
體溫高于39℃
注意:
出現(xiàn)高熱驚厥或脫水癥狀,低燒一直不退,反復發(fā)熱,請及時就醫(yī)。
高熱驚厥是嬰兒發(fā)熱比較嚴重的一個后果。一般見于6個月至5歲的小兒,發(fā)作時小兒可有下列表現(xiàn):①意識喪失 ②痙攣 ③呼吸微弱皮膚呈淡青紫色 ④眼球上翻。
③ 如何預防高熱驚厥?
孩子高熱時會出現(xiàn)寒戰(zhàn),千萬不能捂蓋。
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走勢,降低體溫。
④ 出現(xiàn)高熱驚厥如何護理?
驚厥停止后,將孩子置于復原體位:抱住嬰兒,使頭部低于身體,頭后仰,并能使嘔吐物能從口中流出。
⑤ 服藥退熱:
如果體溫升至38.5℃以上使用藥物布洛芬或美林。
注意:藥物的使用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月齡,體重,劑量,間隔時間)。
⑥ 物理退熱:
溫水擦浴、退熱貼、大量攝入溫開水、提高室溫、減少衣物。
三、嬰兒哭鬧
非生理性哭鬧常見原因及護理:
① 喂養(yǎng)后哭鬧。
原因:氣體滯留消化道積氣引起的不適。
護理:拍嗝或按摩。
② 寶寶不足4個月,只是在傍晚時哭鬧多??赡苁羌备雇吹谋憩F(xiàn)。通常在1.5月齡出, 4月齡停。
原因:目前不知。
護理:用手輕揉寶寶腹部;母乳喂養(yǎng)媽媽日常飲食不要攝入奶制品。
③ 無故哭鬧,當抱起或給予她愛撫時停止哭鬧。
原因:主要是心理需求。
護理:輕搖寶貝,抱著寶寶走一走。
④ 哭鬧+煩躁不安+流口水或面頰發(fā)紅或不愿進食。
原因:出牙不適。
護理:咀嚼涼且硬的物體。
⑤ 接種疫苗后哭鬧。
原因:疫苗后相關反應。
護理:寶寶側臥法,利用玩具轉移注意力。
The End
歡迎在荔枝微課搜索「美好孕產(chǎn)嬰」收聽免費公開課
▼
微信公眾號搜索:美好孕產(chǎn)嬰
獲取更多免費母嬰育兒知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