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香料
東南亞香料通常是一些植物的種子、葉子、果實、根等做成的調(diào)味品,主要作用是給食物增加特殊香味,提鮮去腥,是東南亞風(fēng)味的靈魂。
圓茄
圓茄肉質(zhì)較硬,口感很脆,皮較厚,比較爽口,略帶有一點苦澀味道。在東南亞的用途非常廣泛,既是香料也是食材,在泰式綠咖哩中,可以增添一點苦味,與其他香料攪碎用椰漿熬煮,和其他雜菜一起腌泡即成小菜,最適合的方式就是燉煮。
在東南亞一帶,小青圓茄的做法極其多樣,可以和綠咖喱一起煮雞肉,再配一碗茉莉香米飯;也可以把它和燈泡茄、大圓茄和白菜放入小陶瓦缸里腌泡起來,幾天之后,便成了酸甜開胃的爽口腌菜。和我們平時食用的紫茄相比,小圓茄肉質(zhì)相對較硬,茄皮略厚,手指稍微用力捏下去也不會出現(xiàn)凹痕。它的最大特色是茄肉爽口、略帶澀味,沒有一般紫茄會有的“茄腥氣”,而且口感細(xì)嫩。
鮮胡椒
氣味辛辣,又帶有點兒小清新的氣息,很芳香。鮮胡椒是一串串的,使用的時候只需將胡椒串剪成小段,直接放入到菜品中烹制,在肉類菜品中放鮮胡椒可以去除腥味。
檸檬葉
檸檬葉具有特殊的強(qiáng)烈檸檬香味和類似柑橘類的香味,與雞肉或魚類同煮有調(diào)味及去腥之效,沒有什么香料可以將其取代,它很適合用于海鮮料理的烹調(diào),葉子撕開與魚類、肉類一同烹煮,氣味一下就會散發(fā)出來,尤其是越南與泰國料理中的菜式,一定要加入檸檬葉來增加香氣,去除腥味。當(dāng)然,檸檬葉通常只是用來提味,并不會成為主角級的香料,因此不必添加過多。
咖喱葉
咖喱葉生長在小樹上,香味溫和,有一種淡淡的香辛味道,可以和洋蔥、蝦醬、青辣椒等一起加在魚肉和海鮮菜品中,將干咖喱葉研磨成粉末,與其他香料一起熬制成咖喱。
金不換
又叫九層塔,新鮮的葉子與檸檬味道有些相似,干的則有一些咖喱的味道,是有藥用價值的香草,泰國菜和印度菜經(jīng)常用到,常用在海鮮及沙拉中。
黃姜
越南特產(chǎn)的香料,辛香清淡,還有點橙子、胡椒的混合味道,是咖喱的香料之一,有著色作用,咖喱的黃色就來自黃姜。黃姜飯在越南非常有代表性,普通的米飯中添加黃姜制成,色澤金黃,散發(fā)出黃姜和大米混合后的特殊香味。
南姜
以三年姜為上品,表皮顏色偏白,姜芽處呈微紅色,味道有點像肉桂,辣中帶甜,具有辛嗆味。最早時南姜被用作煙熏材料,后被當(dāng)作藥材和香辛料使用。直至今日,僅東南亞地區(qū)及潮汕地區(qū)仍在使用,其他各地已經(jīng)極少見到。南姜分為大型和小型兩種,常在咖喱菜或泰國菜中做輔料,還可以剁成末做成咖喱醬或其他蘸醬。而最常見的做法是將南姜和其他香料一起攪碎腌制肉類和海鮮,或用來熏制食物。
薄荷葉
東南亞使用普遍的香料,菜品、沙拉、飲品等中都會使用,薄荷的味道與甜味很搭配,因此也常用于調(diào)制果醬或糖漿。在東南亞薄荷葉還與椰糖搭配做成薄荷醬。
皺皮檸檬
在東南亞檸檬是一種常用的調(diào)味水果,幾乎每道菜品中都會使用,皺皮檸檬比普通檸檬的味道更濃郁,尤其在海鮮菜品中尤為突出,清新的香氣可以去除腥味,除此以外也可以用皺皮檸檬來調(diào)菜品的汁料。
香蘭葉
在馬來西亞非常普遍,當(dāng)?shù)厝讼矚g把這種植物加入食物里,因為它有一種十分獨特的天然芳香味,能讓食物增添清新、香甜的味道,后來慢慢地演變到以新鮮椰汁混合香蘭葉來制作各種食物與糕點。而在蛋糕、面包、餅干、慕斯等食品中加入香蘭葉,吃起來更爽口、更香甜、更美味。新鮮的香蘭葉汁還可以用來替食物染色。
香茅
香茅個性濃烈,因為那氣味接近清新的檸檬香氣,香茅又叫檸檬草。香茅的莖和根部常被切碎或研磨用在各種東南亞菜肴里,搭配蒜、辣椒和芫荽,是海鮮湯、咖喱里最常見的香料。雖然可以買到干燥的香茅,但用起來香氣和風(fēng)味都遜色很多。
鳥眼辣椒
鳥眼辣椒也被稱作泰國辣椒,分布于南洋多個國家,常被用來當(dāng)做咖喱的原料之一。據(jù)說泰國鳥眼椒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個頭比一般辣椒小,顏色鮮紅,而且越小越辣。切細(xì)絲后是各種辣味的來源。
長芫荽
比芫荽重口味得多的長芫荽,濃烈的氣味超過了植物的極限。加熱以后也能保持碧綠的顏色,而且那香味和具有摧毀性辣度的鳥眼辣椒可謂天作之合,辣味的湯里少不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